如果将上世纪六十年代欧洲电影新浪潮运动与上世纪全球局势风云变幻结合起来,那么一定是一出处处洋溢着动荡的让人不安的戏剧。但作为一个捷克电影人,祖拉契克对于电影本身的感触似乎特别多。一个仅仅拍摄了两部电影的人为何被很多人尊敬,其中的道理源于他的作品,更缘于上世纪的国际形势。身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面对的,感触的,似乎比西欧国家兴起的新浪潮运动所带动的要多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作品,纪念缅怀的就是这位杰出的电影人祖拉契克。本片就是后来人根据他的遗作整理起来的影片《格列佛最后的旅行》,本片为大家讲述了祖拉契克的一生。在他的一生当中,似乎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年轻时候的初露锋芒,中年离异之后的落寞,晚年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的悲怆。影片用祖拉契克的故事告诉给了观众们,为何一个生平只有两部作品的电影人为何被人怀念。

实际上,祖拉契克本身的悲剧源于他的祖国捷克在上世纪的国家地位。身处于苏东阵营的捷克不仅仅孕育了祖拉契克,更加孕育了一个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布拉格之春,这应该是祖拉契克悲剧生活的转折点,在1968年之前的祖拉契克生活与未来是充满希望的,然而在1968年之后,人生的转折点开启,然而这一次的转折点却造成了祖拉契克整个人生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清楚为什么祖拉契克的人生充满了悲剧,原因就在于对比,欧洲电影在六十年代从新浪潮开启了之后,东欧国家的青年本质上也是跃跃欲试的,刚刚毕业于电影学院的祖拉契克开始筹备自己的电影故事,然而欧洲的新浪潮却不等同于东欧的新浪潮。前者是代表着资本主义阵营的世界的青年人们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种畅想。

为什么会有新浪潮,原因在于那些身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当中的年轻人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寄托自己作为破冰者,将原有的资本主义秩序打碎,然后开始自由自在的翱翔。这个打碎之后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选择,资本主义也是一种选择,而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对于这种选择失望了。于是,新浪潮开启了,人们更愿意朝着社会主义做一些迈进。

这是西欧社会对于新浪潮的理解,所以,当我们看到的后来的很多新浪潮电影都在讲述一种打破现有的禁锢,憧憬未来的新的形式的生活。而祖拉契克的悲剧在于他本身并不是西欧阵营当中的一员,而是一个接受了新浪潮思想的东欧阵营的电影人,而在那个年代,即使是西欧最自由的电影人,也没有能完全去拍摄自己想要拍摄的电影,东欧自然也要面临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祖拉契克来说,刚刚毕业的时候的激情澎湃很快的被社会现实所击溃。不仅仅自己不能拍摄完全自由的电影,而且自己的国家还要面对接下来的布拉格之春。

人的很多矛盾都是在对比中激化的,祖拉契克更是如此,在他正准备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的时候,之后爆发的布拉格之春,让原本对自己阵营心怀憧憬的他变得更加迷茫。原本社会主义阵营对于西欧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然而自己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一员,却没有办法面对1968年的社会。

于是,在精神层面,祖拉契克被摧毁了,之后《为年轻的刽子手辩护》就是这一摧毁后,祖拉契克精神的集大成者,虽然这部带着各种各样的暗喻的影片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大放光芒,同时也因为对于苏联的各种讽刺而在当时被封禁。因为有了这次封禁,祖拉契克的地位在西欧世界开始变得非常高。然而在这之后,他第二部作品几乎已流产。

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可控的公式可以决定的,在目睹了布拉格之春后,祖拉契克的生活也毁了,妻子带走了自己的家庭,这使得原本事业上遭受打击的他生活上又遭到了重击。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之下,祖拉契克彻底的告别了自己喜欢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祖拉契克的颓废是因为苏联当时限制他拍电影所致,然而对于生活中的打击并没有被人们所在意。但这样的打击都是一点一点的累积的,当祖拉契克自己无法承受这种叠加的悲剧的时候,问题就会产生了。而讽刺的是,当祖拉契克去世之后的第三年,苏联解体,而这似乎也成为了这个著名的电影人一生悲剧的缩影。

生不逢时,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悲剧,作为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电影人,祖拉契克用自己的一生印证了禁锢与自由。然而他所向往的西方世界,就如同新浪潮时期,西欧对于东欧的期待一样,最终只一场梦。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