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作为德国“国家理性”的以色列,无论是在国际舆论还是作战武器上,都收到了来自德国亲切的“关怀”。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已多次出访以色列,并一再声明会坚定地站在以色列的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Thomas Koehler/Imago

正是德国对于以色列这样近乎“痴迷”的声援,让德国声誉大打折扣。许多国家对于德国过于亲以的态度表示不解。德媒在报道中总结了各国在该事件中对德国的态度。

比利时发展合作大臣热内兹(Caroline Gennez)在一月的采访中对德国的“国家理性”产生了质疑。她提到:“我们的德国朋友们,是否想再次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是想对‘种族清洗’袖手傍观吗?”这位比利时政要在采访时,将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与“大屠杀”进行了对比,而前者已经夺走了3万多名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几十年来,比利时政府也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并在以色列扩张领土时多次予以谴责。

▲巴勒斯坦大使与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在肯尼亚内罗毕的一处涂鸦前合影,图源:Simon Maina/AFP

冲突爆发后,曾于2022年获得德国歌德奖章的著名埃及艺术家阿布拉(Mohamed Abla)因对德国态度失望而退还了奖章。他在脸书(Facebook)上发文,痛斥并谴责了德国对待以色列态度。他写道:“在德国的学校里,老师们会被问到:‘为什么德国人宣扬的人权不适用于所有人?’德国人自己也进行且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和暴力,他们怎么能接受这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上呢?”

巴勒斯坦在非洲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声援。自去年10月以来,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不计其数,而今年一月起,抗议的矛头转向了一再支持以色列的德国。曾于2020年获得歌德奖章的南非女性作家万纳(Zukiswa Wanner)于今年三月初归还了这份荣誉,她表示,自己理解德国对大屠杀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使德国能够正视其难以想象的过去。但也正是如此,德国在巴勒斯坦种族灭绝问题上的立场显得尤为可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Goethe Institut

马来西亚总理依布拉欣(Anwar Ibrahim)三月初访问柏林时批评了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依布拉欣在与朔尔茨的共同新闻发布会上厉声质问:“我们把人性丢到哪里去了?”他一方面谴责了哈马斯的袭击,但同时也表示,以色列数十年来对巴勒斯坦人的不公平政策是导致冲突持续不断的重要原因。他明确表示:“我们反对任何国家的殖民主义、种族隔离或种族清洗。”

(欧洲时报德国版晓梦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时隔5年,享誉世界的中国著名钢琴家、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和评委、被誉为“21世纪肖邦”“钢琴王子”的李云迪2024年3月至5月间将在欧洲20个城市巡演,倾情演绎莫扎特经典作品。各地门票正火热销售中!(扫码了解详情)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