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3·15晚会上,名噪一时的听花酒因“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原因,被成功拉入企业黑名单之内。

因为其品牌的特殊性,消息一经曝出,就迅速成为了各大平台的头条新闻。

创始人访谈被扒出、宣传方式被诟病、股票当晚跌停、官方账号被查封,热榜不断刷新,似乎预示着一座庞然大物即将倒塌的景象。

但很快,随着听花酒的一纸声明传出,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01

“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客户,都绝经了,坚持喝听花酒,又来月经了!”

有些话,在中国人的语言体系中,是羞于出口的。

而听花酒的销售人员如此直白的宣传,怪不得让无数网友感叹自己“大受震撼”。

3·15晚会的曝光,都是真材实料的打假,所以,这些露骨大胆的话从被拍摄到放出,可是经历了好一番波折。

从听花酒门店出来之后,记者就径直拐去了工厂,想将此地作为暗访调查的第一站。

可惜,工厂内部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她刚一进去,就被赶出来了。

虽然出师不利,可暗访人员也并非一无所获。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听花酒在宣传上有多条违反了行规。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听花酒的销售人员在推销的过程中,声明此酒有改善心脑血管、调节性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听花酒,居然还有“抗癌”的功能!

有相当一部分网友看到这里表示:这简直太荒谬了。

癌症是人类医学史上至今为止仍未突破的难题,一瓶酒如果能解决,那医院的医生都可以去造酒了!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听花酒所谓的“国际专利”,也存在问题。

不管是在听花酒的体验馆,还是他们的总部,为了让自己说的话更有说服力,员工们经常会拿着所谓的“知名期刊”向记者推销。

总部员工更是直言,他们的一些数据已经经过了实验,证实听花酒的一些功能确实是真实的,所以专利才会被公布出来。

可当记者在官方网站上查询时,却发现,听花酒的一些“专利”,“国家处理状态”一栏,是空白的。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其还未经过审查。

就像负责申请此专利的代理人说的那样,这是一种“擦边球”行为。

既然专利代理人都这样说了,那将听花酒诠释的相当专业的“国际专利”,权威性可见一斑。

在后续的谈话中,记者更是了解到,听花酒所宣传的“凉味剂”,其实就是薄荷的提取物。

若情况属实,这不仅仅是欺骗消费者,更是违反了相关法规中“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作为“打假”界当之无愧的老大哥,315在曝光的过程中,自然不存在包庇和掩护的行为。

所以,这波攻击打下来,听花酒彻底坐不住了。

02

315曝光的商品和企业,有一些大家听着名字,可能觉得陌生,但那确确实实都是某些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无论人前有多么风光,被315点名之后,那也只能一个跪滑。

而与大多数迅速认错,保证坚决改正的企业不同,在经过了一夜的头脑风暴后,听花酒为了企业能继续顺利扛过这波攻击,他们进行了一点小小的“争辩”。

首先,先道歉。

听花酒方面表示,听花酒的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荐时,提到了其他客户的案例,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他们已经召集了相关人员,重新培训人员,规范用语。

其次,他们表示,央视记者的调查和拍摄,有放出时存在不完整的情况。

还有,处于国际专利公布阶段的专利技术,他们从未用于广告宣传方面。

最后,他们强调,在制酒的过程中,绝对没有往酒中添加“薄荷”或者“薄荷提取物”。

措辞严谨、态度正确,这份声明可以说是一份完美的回复,让人抓不到错处。

当然,说到底,还是记者并没有拿出更为详实的证据。

认真观看整篇报道,能看出来,对听花酒的打假,其实主要还是围绕其令人诟病的宣传方式来说的。

所以,此次3·15晚会的曝光,动其筋骨很难,但让它疼上两天,应该是没问题的。

03

此次的315晚会,一经播出,依旧霸道占据了无数平台的热搜榜单。

而上有AI、主板等电子产品扛起大旗,下有淋巴梅菜扣肉、骨泥淀粉肠这样的大热商品吸引眼球,按理说听花酒应该处于不温不火的那批商品之中。

但谁让“高调”从一开始就写在了听花酒的基因中呢。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不是什么享誉世界的国民品牌,但听花酒近年来确实在白酒市场上切下了相当一部分蛋糕。

此次大范围出圈后,听花酒创始人的访谈视频也很快被挖掘了出来。

说起听花酒的创始人,真的算得上是一位奇人。

张雪峰,虽然拥有和考研名师一样的名字,但二人经营的业务,可谓是天差地别。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张总所说,听花酒最终研制成功,其实是来源于他的一场梦。

梦中,老君拿着浮尘,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活”字。

当时,正值其研发听花酒之时,他认为这个梦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一场天意。

他想,“活”字是舌边有水,那就是要“口舌生津”,若是酒能带来唾液,那这个事就能成功。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能让人口舌生津的听花酒横空出世,不仅在白酒界打响了名声,还在广告界闯出了一条路。

新产品要做宣、打广告,这都是基本操作,是无可厚非的。

但听花酒的宣传,可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是真正的大手笔。

在其风光最盛之时,机场、地铁、火车站、影视剧,还有各个小区电梯间,都是听花酒的海报。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连CCTV的几个大热频道,都被投放了听花酒的广告。

当然,听花酒这种高调且别具一格的宣传方式,在白酒市场上一直都有不小的争议。

近两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听花酒业的各项数据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前的那场官司,更是为3·15的这次“爆炸”,埋下了一颗危险的“大雷”。

2023年,听花酒业和贵州茅台以及泸州老窖的官司落下帷幕。

原因是这两家白酒中的老大哥发现,当消费者在网上搜索“茅台”和“国窖1573”时,居然会搜索出“听花酒”的页面。

这让两家酒业相当气愤,随即将听花酒业告上法庭,诉讼理由包括且不仅限于“商标权”和“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条。

法院最终审理之后认为,听花没有构成商标侵权,但确实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最终,听花酒业赔偿了两家企业共计50万元的赔款,并向77家酒企道歉。

04

这次听花酒涉及到的争议,网友的看法很重要。

毕竟,3·15晚会作为国民度超高的大型活动,能震慑相关企业的,也只有广大的消费者们了。

而网友们对听花酒的看法,却有些微妙。

一方面,听花酒的价格很贵,标准装5860元一瓶,精品装58600元一瓶,可以说中国14亿人,99%都不是它的目标受众。

可与此同时,它的广告又做得大江南北到处都是。

有些人甚至直言,自己在观看3·15晚会前,还在自家的小区电梯里看到了听花酒的海报。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虽然喜欢自嘲,但不是傻子。

首先就是酒的价格,太贵了。

比飞天茅台定的价还高,是什么给了他勇气?

其次,宣传功效也让人连认真质疑的想法都难以兴起,其中一个“抗癌”,就劝退了无数人。

还有,听花酒被曝光后,线上线下急速联动,那架势仿佛是立刻就想将这个虚假卖货的品牌给全数封杀掉。

可不久前,这还是一个能让官方为其背书的存在呢。

这里面的文章,有些机构是不是该给广大网友一个解释?

综上所述,广大网友们对听花酒的态度,可以说对他们相当不利。

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

因为一直都在走高端路线,听花酒的国民受众程度并不高。

被曝光后,网友的主要观点,很容易跟着报道走,这个时候听花出具的有点“叛逆”的这份声明,不是在网友的雷点上蹦迪吗?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创始人张雪峰的其他“故事”也被挖掘了出来。

原来,早在2004年,张雪峰就成立了青海春天,也就是听花酒业背后的企业。

青海春天曾推出商品“极草”,也就是彼时大热的虫草。

和听花酒一样,其背后也有一个“活佛救马”的故事,也有高昂的定价和品质线,甚至最终的结局,也与听花酒大相径庭。

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故事不能说一模一样,但绝对套的是同一套模子。

所以听花酒能有今日的结局,是可以预料的。

十分值得一说的是,就在315晚会曝光的前夕,张雪峰还曾在年初接受了新华财经的专访。

张雪峰在专访中大肆为听花酒做宣传,同以往一样,人们照常认为他是最好的产品宣传经理,而非企业家。

也许企业后续的行为很值得赞赏,让大家一度忘记了他们劣迹斑斑。

若是问心无愧,自然无所畏惧,若脚踏实地,自然不怕从空中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