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诊疗供求矛盾如何解决?近日,国家卫健委重磅回应,多措并举强化儿科医疗力量,为孩子们筑起健康屏障。
卫健委回应 儿科供需矛盾何解
这一回应,来自3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面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24年将,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发展。

在机构建设上,每个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每个地市级三级医院建设一个实力强的儿童专科。同时提升县医院儿科服务能力,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机构提供儿科服务。

在优化服务上,提升儿童重大疾病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完善救治绿色通道,推进家庭签约服务,引导普疾病基层就诊。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将加强基层全科医生诊治能力,扩大儿科住院医师培训规模,鼓励医师转岗儿科。

同时,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对儿科专科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和儿童医保政策,全方位支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去年冬天 儿科医生告急

去年冬天,儿科门诊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就诊高峰。熙熙攘攘的医院走廊里,家长们焦急地等待着,孩子们咳嗽声、哭声此起彼伏。
儿科门诊的爆满,直接反映了儿科医生资源的严重匮乏。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名儿科医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医生少,病患多,家长们抱怨挂号难、看病难,医生们不得不日夜兼程超负荷工作。这不仅影响了诊疗质量,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至于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首先是工作量大、难度大。儿童生理特点不同于成人,病情变化快,加之孩子多不能完整准确表达,诊断治疗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然而,面对庞大的患儿群体,儿科医生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这对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儿科医生的收入相对较低,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关键症结所在。医疗服务中,儿科用药少、检查项目有限,这使得儿科医生的收入远不如其他科室医生。一些优秀的儿科医生选择转行或流向待遇更好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剧了儿科医生短缺。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儿科医生短缺,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多方面入手 解决儿科医生短缺
要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儿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二是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儿科事业。
三是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儿科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文初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的回应中提到,落实对儿科专科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
四是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科医学的认识和理解,减轻对医生的误解和压力。
儿科门诊的爆满,折射出的是儿科医生短缺的严峻现实。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合理配置医生资源,才能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医疗环境。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