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朝鲜内政,并将战火一路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对新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有句古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军,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这一提议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认为美军并未侵入中国领土,如果贸然参战势必会引火烧身,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一些军中高级将领,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军事和经济上都落后美国很多,即便出兵也很难取胜。

面对各方的质疑,毛主席并未妥协,他用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从政治、军事等方面向众人解释了抗美援朝的重要性,明确这将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1950年7月,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中央决定抽调第四野战军的第38、39、40、43军,以及三个炮兵师组建东北边防军,全军共25.5万人,屯兵东北,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25万大军已经集结,但应该由谁挂帅出征,却迟迟没有定论。

最初中央和毛主席的意思是派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粟裕挂帅出征,当时他正因病在青岛休养。得知中央和毛主席的意思后,粟裕委托罗瑞卿带信来,表示自己病情仍十分严重,恐怕不能担此重任,最后只能作罢。

粟裕不能出征,那按常理,就只有林彪最合适,因为东北边防军大部分出自四野,指挥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没想到一向拥护毛主席的林彪这次却坚决反对出兵朝鲜,在大会上公开表示我军打国民党还可以,打美军没把握,还说:“为了几百万人的朝鲜,将拥有5亿人口的新中国打烂不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林彪不同意出兵,但中央和毛主席还是希望他能够担任志愿军总司令,但林彪却说自己体弱多病,经常失眠,还怕光怕水怕声音,实在不合适带兵出征。林彪的百般推辞惹恼了毛主席,他表示既然林彪不肯领兵出征,那只有将彭老总叫回来了。

1950年10月4日,中央派专机前往西安,将彭老总接到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见面之后,毛主席先问他对于出兵朝鲜的看法,彭老总心直口快,表示与美军作战确实不占优势,但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势在必行。

见彭老总支持出兵朝鲜,毛主席心里有底了,接着又问他觉得由谁率兵出征合适?彭老总不假思索的说道:“我听说中央不是已经决定派林彪同志去了吗?”

毛主席解释道:“按常理应该是林彪去,他在东北领兵多年,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东北边防军大部分都是四野的老部队,指挥起来也顺手。但他不同意出兵,而且说身体有病无法带兵打仗。”

紧接着毛主席转移了话题,对彭老总说:“现在中央的同志一致决定由你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率兵出征。你看有什么困难吗?”彭老总二话没说,站起来表示:“没有困难,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命令!”

在确定了由彭老总率兵出征后,10月6日,中央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出兵抗美援朝的具体细节。在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建议,却遭到了彭老总的坚决反对。

作为我军中的一员猛将,毛主席深知彭老总的指挥风格,上了战场他总是身先士卒,喜欢亲临一线指挥战斗。

当年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敌人的5个骑兵团就尾随而至,是彭老总亲率先遣队一举击溃敌军,才让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得到捷报之后,毛主席诗兴大发,写下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千古名句。

抗日战争时,在关家垴战斗中,129师包围了日军冈崎大队,但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和火力优势,我军迟迟未能拿下日军阵地。情急之下,彭老总跑到离日军只有500米的前沿阵地坐镇指挥。他不顾个人安危,将身子探出战壕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日军阵地,这历史性的一幕恰好被随军的《新华日报》的一位记者拍到,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彭老总的这些英勇事迹,毛主席全都知道,所以在志愿军出发前,他特别提议将志愿军指挥部设在靠近朝鲜的鸭绿江北岸,避免彭老总又冲到前线指挥,出现危险。对于毛主席的这个提议,彭老总坚决反对,他表示自己的司令部一定要设在朝鲜,不仅有利于指挥志愿军作战,还方便与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联系,便于协同作战。

在彭老总的坚持下,毛主席的这个提议只能作罢。1950年10月19日,彭老总到达东北之后,不等大部队渡过鸭绿江,他就带着一名参谋、几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率先渡江,历经重重危险,与金日成进行了会面,商讨作战事宜,可谓“志愿军入朝第一人”。

纵观世界战争史,有哪位将军像彭老总这样面对敌人大军压境时,自己身先士卒深入危机四伏的战场。有这样的统帅做榜样,志愿军的官兵们岂能不奋勇向前,正是有了彭老总这种勇往无前的精神,才有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