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宣告结束。

毛主席拍着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的肩膀,感慨地说:“你们走的时候是1万人,现在还是1万人,没有亏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在红军之中德高望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途中,他不但把自己的红二方面军带到了西北,还促成了红四方面军北上,功不可没。

三大主力会师,各队伍拉近了距离,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

周总理问贺龙:统一指挥权,交给谁?

1927年7月28日,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总理,在国民党第20军军部对军长贺龙说道:“我来拜访你,不是礼节性的,是找你商量大事的。”

周总理在地图前,向贺龙详细讲述了几天后的起义部署,并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

贺龙爽快的说道:“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无论成功失败我都干,失败了我就上山!”

多年后,回忆起这天,贺龙的心情仍然万分激动:“那时候我还不是共产党员,总理同志把指挥起义的大权交给我,是很受感动,我一直记得他的那句话:党相信你。”

党相信贺龙,贺龙也坚定的跟着党走。

有了周总理的领导,又有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配合,贺龙带着他的20军在8月1日,于南昌发起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与周总理缔结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可由于革命形势所迫,两人见面的机会很少。

会宁会师后,贺龙受到了毛主席、朱老总的亲切接见。

不久后,周总理也亲自登门看望。

回想起上次见面,还是9年前在上海。当时情况危急,他们没说几句话就分别了。

如今长征结束,三大主力成功会师,两名出生入死的战友,终于得以促膝长谈。

周总理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贺龙又谈了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内情。

周总理感慨,会师之后,形势终于有所好转,他又借着这个话茬提到了统一指挥权的问题。

此前,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各自为战,如今兵合一处,也应该建立完整的指挥体系。

对此,贺龙表示非常赞同,并提议立刻着手解决。

周总理问贺龙,三支主力,应该交给谁来指挥,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贺龙想了想,郑重的说了三个字:彭德怀。

彭德怀最早是第一方面第3军团的指挥员,因为长征期间表现突出,又在遵义会议中坚决拥护毛主席的主张,逐渐成为第一方面军的总指挥。

第一方面军是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就该领导全体红军,而且,彭德怀本人业务能力出色,打了不少漂亮仗,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这正是贺龙举荐彭德怀的原因。

保举彭德怀,贺龙没有怀揣任何个人情感,如果有个人想法,贺龙就不会如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那时的他就已经当了军长,而彭德怀在1928年初才是团长。

起义以后,贺龙重回湘西,其队伍后来发展成为红二方面军。

而彭德怀平江起义,上了井冈山,形成红三军团,彭德怀才在党内、军内地位逐步上升。

论资历,贺龙要高于彭德怀,而且贺龙跟彭德怀的接触并不多,私交不算深厚。

所以,贺龙的举荐是完全出于公心。

而贺龙的高风亮节,远不止于此。

激战正酣,贺龙甘愿当彭总的“后勤员”

1947年,奉命进军陕北的蒋介石嫡系胡宗南夸下海口:“三天之内,拿下延安!”

蒋介石为了维护独裁统治,调集34个旅,共25万兵力向陕北进发。

领头的除了胡宗南外,还有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等各路军阀。

负责陕北防卫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贺龙,此时正奉命在绥远、晋北一带抗敌。

此时,我军兵力空虚,整个联防军就只有晋绥军区第 1 纵队 ( 辖 358 旅、独立第1 旅 ) 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教导旅、新编第4旅、警备第1旅、警备第3旅,共6个旅2.8万余人。

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军,群龙无首,彭德怀向军委请缨:“贺龙同志忙于晋绥事务,远离延安,陕北现有的几个旅,加上后勤部队也就两万多人,是否由我暂时指挥?”

“很好!”毛主席亲自拍板后,又询问贺龙的意见。

这两万多官兵虽然人数少,却都是贺龙一手带出来的。

既有湘鄂西、湘鄂川黔红二、六军团的老人,也有八路军120师的主力。

把自己带了一二十年的部队交出去,在情感上确实有点难以割舍,但贺龙表示:“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我带的军队,别人也能带。军队要听党指挥嘛!”

于是,贺龙立即回电,坚决拥护中央决定。

3月16日,我西北野战军团正式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陕甘宁地区的所有人民武装力量,都要听从彭德怀指挥。

对于这项安排,贺龙没有任何意见。

他按照组织决定,先后送了手下的第1、第2纵队西渡黄河,交由彭德怀指挥。

试想,如果放在国民党军,恐怕早就闹翻天了。

到了7月,身体患病的贺龙接到中央命令,去小河村召开紧急会议。

他还是一如既往,不打折扣的坚决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日,贺龙刚到村口,就远远地看见了正在迎接的毛主席。

毛主席握着贺龙的手,一直走进窑洞。

两人聊了一会儿,毛主席谈到了西北野战军后勤补给不畅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没有一个好的后方,仗是打不下去的。陕北战场在军事上、财政上、粮食上都得依靠你们晋绥,所以,中央考虑,由你贺老总来把陕甘宁和晋绥这两个地区领导起来,造成一个统一的后方,也好让彭德怀放手去打仗。你看怎么样?”

贺龙,一个驰骋疆场,打了半辈子仗的将领,却在解放战争最激烈的时刻,去“改行”掌管后方。

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听从中央安排,一切服从战争的全局。

在4天后的正式会议上,毛主席首次提出了:五年内打败国民党,并决定将西北野战兵团正式更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掌管前线作战,贺龙主管后勤补给。

毛主席盛赞:贺老总是人民和军队的萧何!

会议结束后,贺龙积极与彭德怀等西野首长沟通,制定了统一两个边区的工作措施。

不久后,毛主席给贺龙下达了任务:筹措7000 至1万石粮食,保障作战计划顺利完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用兵之根本,贺龙深感责任重大。

可是,陕甘宁、晋绥两区加在一起人数只有400万,而西北野战军和各个机关的总人数,有8万之多,每月需要消耗1.6万石粮食。

黄土高原土地贫瘠,胡宗南部队四处为祸,大片土地荒芜,河东灾荒严重,条件如此恶劣,这么多粮食,短时间贺龙该如何筹措?

他把目光投向了隔壁的晋冀鲁豫解放区,请刘伯承调拨10万石应急。

刘伯承一口答应下来,可新的问题也浮出水面:10万石粮食,怎么运到陕北?

贺龙把这个重担,交给了后勤部供给部长薛兰斌。

薛兰斌实话实说:“老总,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啊!这么多粮食要运到陕北太难了。”

贺龙不容置疑的下来:“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军队打仗,无粮自乱。你必须尽快把 10 万石粮食运过黄河,没任何价钱可讲!”

为了解决运粮问题,贺龙从老乡家里借来了一些牲口,又动员官兵和延安大学的师生们齐齐上阵,跨越千里,终于将粮食运到了前线。

看着络绎不绝的运粮队伍,贺龙感慨道:“毛主席说得好,兵民是胜利之本啊!”

贺龙掌管西野后方,除了吃的,还要供应穿衣和各种生活用品,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

贺龙的贡献,毛主席看在眼里,不禁夸赞道:“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贺龙对彭德怀的支持,是全心全意的。

西野之中有不少贺龙的嫡系,下属们早已习惯待人温和的贺老总,所以难免跟脾气火爆的彭老总有磕磕碰碰。

彭德怀曾在电话里怒斥第一纵队政委廖汉生:“一纵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

廖汉生是跟着贺龙,从湖南桑植杀出来的,还是贺龙的外甥女婿。

对彭德怀的指责,廖汉生很不服气,也在作战,表现了一纵的实力。

后来,他们还是经常拌嘴。

廖汉生甚至在会议上,对彭德怀吼道:“要是信不过我们纵队领导,干脆以后把我们和旅都取消掉吧!你直接去指挥团好了!我不干了!”

贺龙得知此事后,对廖汉生作了严肃批评,并勒令他向彭德怀道歉:“跟彭总顶牛,要检讨。彭总说了就是命令,必须坚决执行,不管有什么理由,有多大困难,都必须坚决执行,没有价钱可讲!”

其实,彭德怀根本没把廖汉生的“顶牛”当回事。

彭德怀为人豪爽,可以容许下属和自己闹脾气。

从会宁会师后,贺龙力荐彭德怀;解放战争期间,贺龙又愿意把兵权让给彭德怀,并尽心竭力的配合他的工作,贺老总的广阔胸怀,天地可鉴。

他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只因一点:相信党,跟党走。

参考文献:

梅兴无.贺龙:“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跟共产党走”[J].党史纵横,2018,(03):4-7+26.

梅兴无.贺龙:倾力协助彭德怀战西北[J].党史博采(纪实),2016,(02):24-28.

文云乡.漫谈贺龙与彭德怀[J].同舟共进,2015,(0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