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分享第1篇,自从写影评,就很少写心路了。其实无论写什么,都离不开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怡姐就来写写做自媒体的心路历程。

写写怎么面对一直以来的难点,为何很难做到日更?

1 为何日更动力不足?

日更难道不是最基本么?

不少同路人,持之以恒每天更新,创作文字或视频,日渐做出一些气象。

进入自媒体时代,说的最多就是日更。仿佛只要日更,机会自然就多了。

可对我来说,似乎日更特别难,明明可以每天写很多体会,可以发朋友圈,也可以写日志,就是很难做到日更发文。

很难日更,怎么办?

找动力,调心态。

尝试自由书写,发现,一直把写作当事业的我,内心深处并没有热爱她。

面对写作我还是功利,只是这个功利不是变现,而是疗愈。

因为写作让我自信,解决人生的困惑,我喜欢的是写作的自由状态。

自媒体的日更写作是为了什么?

是定位清晰,赛道明确,完全为工作。

这样的日更写作,最重要不是自我疗愈。而是深入专研的职场奔跑,是写给更多人看。

总结下来,我对写作的心态倾向自由写作,和自媒体写作不同,所以缺少持久动力,很难做到日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动力在哪里,是金钱,热爱还是都有?

谁不想多赚钱呢?

可就有人物欲不高,不把赚钱作为唯一动力。比如我。

也羡慕那些把赚钱作为纯粹动力的人,这样的人容易转换思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我呢,还是找到最热爱的事才有动力。

这些年,我尝试过做影评书评,人物采访,探秘城市,还有女性成长。

最后,结合起来,发现最热爱还是写城市话题!

把城市融入影评书评,从外在探秘到内核挖掘。

只写影评,没有自己赛道不行。

只做城市探访,没有自己视角,也容易成为简单旅行。

不如就从城市角度切入生活。

这个角度,也是符合现在城市文旅体验消费大趋势的。

城市文旅探访,这就是让我可以持续有动力做下去热爱的事。

兜兜转转,似乎回到老路,毕竟多年前,我就组织分享过城市周游活动。

也采访过各界文化伙伴。

但,这条老路又是一条新路,从跟随学习,到主动探索分享城市生活。

就像最近听的一期播客,上海闲话主播梵一如和另一档方言播客聊天,说本地播客主题,要讲的并不是文化教育,而是讲述这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

从真实的生活看见人和城市的连接,这个很重要,也是可以长期做下去的。

有热爱能持续分享,自然就有了变现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坚守热爱,和快速变现,冲突吗

曾经非常排斥,有人讨论怎么快速变现。

似乎,只要一说变现,自媒体写作这事就不纯粹了。

可是这种排斥,也让我的自媒体写作少了很多激励和反馈。

好比传统媒体,编辑部离不开发行和广告,广告部也离不开编辑。,

可是,新媒体必须考虑多方运营,吸引流量垂直粉丝,要内容也要运营。

如今,再看自媒体分享,上稿多少,变现多少,哪一个不是在找内容和运营的平衡呢?

想想看,你渴望做的事,无论写影评还是书评,哪个不是希望影响更多人。

自媒体能长久,还是要和流量变现结合起来。

转换下思维,如果说你热爱的事业,好像一个战略方向。那么实现流量变现就像一个个战术。

通往最后战略胜利的目标,就是阶段战术的实现。缺一不可。

自媒体战略和战术之间,用每天的行动连接。

这个行动,不就是日更吗?每天更新,寻找上升空间和问题,不断精进。

总结下,做自媒体,坚守热爱的方向和持续变现,不冲突,还能正向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后面

我敢写下来,日更为何这么难,就是直面这个问题,想办法去解决。

比如,把自我疗愈的写作目标,化作更适合分享的城市生活,更多交流。

比如,做真正热爱的事,用日更行动去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比如,不再排斥变现,把变现作为一种抵达热爱的方法。

只有真诚发内心,才能抵达真诚的你们。

让我们一起日更吧,活在更真实的生活中!

本文图均为原创。

@怡话书影,探秘城市,沉浸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