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315,运营商总少不了。百花齐放的套餐,不规范的营销以及长期积累的运营商业务的误解,到315,总能找到话题。例如,新浪科技官方原创文章《究竟是谁,在私自开通用户手机套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列了一组数据:

三大运营商在“黑猫投诉”的累计扣费类投诉有76834条(这并不严谨,应该查查最近一段时间的投诉,如2023年元月1日之后的),这是新浪科技问出标题那个问题的数据基础。

这个数据只是投诉量,并不是有效投诉。看看在微博、短视频上“爆料”的有多少假消息?在没有具体分析投诉前,并不能确定投诉是否有效,且责任在用户还是运营商,还可能是第三方服务,电信运营商只是一个代收费渠道。

本来也不想理这文章,但其中引用了我过去对运营商业务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中国移动2023年财报将在一周后(3月21日)公布,也就是说,现在并没有8.8%的结果,或者是基于另一个时间段的数据。

既然提到我,就针对“电信运营商私自开通用户手机服务”说几句:

①私自开通用户手机套餐说法不准确,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套餐升级,二是新的增值业务或代收费项目,前者属于电信运营商,后者可能属于运营商,也可能属于第三方公司。两种都是过去数年打击重点,而且对部分合约从“免费赠送”转收费时增加了用户短信确认环节,近两年来电信运营商乱开服务较之前已经少了很多。

②在运营商层面,运营商为降低成本,将部分业务营销交给了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根据合约签约情况或运营商入账情况获得利益,一些第三方公司为了获得超额利润,有诱导用户认可的培训,如果用户在对话没明确拒绝,可能被视为同意签约,这一般是每月小额的增值服务,也可能是套餐升级或套餐到期后签定新的合约。

③由于用户每月话费都有变动,增加十元以下的费用,可能几个月不会发现。如用户发现后,投诉后发现业务环节确有瑕疵,一般运营商会做出对用户有利的补偿,尤其是中国移动。但运营商对第三方营销的管理和处罚都有欠缺,也有地方,一组营销团队因为投诉多被运营商上了黑名单终止合约,换一个公司名称重新和运营商签约情况。

④我说的“管道+增值服务”中“增值服务”与传统的SP不同,包含了多方面的业务扩张,尤其是面向商业客户的新服务。针对普通个人用户,电信运营商应简化套餐、加大自动化电子营销推广、减少利用第三方公司,以规范流程、降低成本

运营商的一些做法,我也不明白,例如:网友供图,某直播电商卖联通话费不到95折了。我在联通自家的APP和支付工具“沃支付”怎么最多只有99折呢?究竟便宜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