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笔下「骂」过的人不少,大多是文人,他们的相互「骂战」,都保存了下来,加起来有两本书那么厚。这两本书分别是《鲁迅和他的论敌》上、下册。

邵洵美也是这其中一员。可惜的是,鲁迅与邵洵美邵之间一来二去的「骂战」,却没有能够留下多少痕迹。

鲁迅看不惯邵洵美,起因在1933年,邵洵美写了一篇《文人无行》(文人无行释义为: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的小文章。

邵洵美这里的「行」,指行业,意思是说文人多没有正式的职业。但却被别人看成了邵洵美「奚落贫穷的文人」。

鲁迅笔风向来毒辣,于是撰文大加呵斥,说邵洵美是无耻「富家儿」,「开一只书店,拉几个作家,雇一些帮闲,出一种小报」就自以为是文学家了。

「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拿来’!」

邵洵美与富家女盛佩玉结婚后,鲁迅又「慷慨」地送了一句嘲讽:「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做文学资本。」

邵洵美真的是鲁迅笔下这种人吗?实在是失之偏颇,天大的误会。

摒弃邵洵美的好,扩大邵洵美的「丑」,邵洵美的可贵之处,鲁迅先生没有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盛樨蕙,是大实业家盛宣怀的四女儿。祖父邵友濂,曾官至一品,是晚清重臣。小时候的邵洵美曾过继给伯父邵颐,邵颐的前妻,是李鸿章的的嗣女。按照族谱,邵洵美是李鸿章的嗣外孙。

家里30个佣人,随时听候邵洵美的吩咐。他出生在这样优渥的环境里,鲁迅笔下的「穷青年」,也就无从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初,19岁的邵洵美与表姐盛佩玉订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经济系就读,课外自学英国文学,醉心于英国诗歌。

邵洵美为人慷慨,朋友有难,只要言语一声,他能帮则帮。经常接济还穷得叮当响的留学生们。徐悲鸿、蒋碧薇等人也多次受到邵洵美的援助。

1927年邵洵美回国,与表姐盛佩玉结婚。婚礼在卡尔登饭店举行,盛况空前。证婚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江小鹣、郁达夫、徐志摩、陆小曼、丁悚、刘海粟、钱瘦铁等人,都来参加了婚礼。

成了婚的邵洵美,似乎一夜间成长了许多。他暗暗地想,「不靠祖上馀荫度日,自创出一番事业」。

1928年,邵洵美开启了一系列的忙碌之路,整日沉浸在读书、写诗、作文章、编杂志办书店的繁琐中。

邵洵美交友的圈子也越来越广。与《孽海花》的作者曾孟朴也结上了忘年交。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文论艺,研究办书店、搞出版等事宜。

这几人中,邵洵美与徐志摩的关系更近一步。邵洵美与徐志摩外貌有几分相似,都有一张“马脸”,很多人把他们认成「双胞胎」兄弟,徐志摩大邵洵美十岁,对这个弟弟也很关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领袖,文学活动有很多。徐志摩去哪,都会带上邵洵美。后来徐志摩组织国际笔会中国分会,邵洵美便出任笔会的会计。

新月书店是徐志摩1927年创立的,为了开这个书店,徐志摩没少下功夫,到处东奔西走,「邀集股本不过两千元左右,大股一百元,小股五元。」

后期开不下去,邵洵美赶紧接手注入资金,可依然亏本。后来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邵洵美也就不再经营这个书店了。

但当下,徐志摩对此非常感激,把邵洵美放在第一位,好事歹事都找他。

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出于兄弟情,护送丁玲母女回湖南老家,但当时的沈从文身上一穷二白,没有路费,便向徐志摩借。

徐志摩手头也紧,便找到邵洵美,邵洵美二话不说,毫不犹豫拿出1000元,说这是送,无需归还。

有个人找到胡适,想把《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手抄本卖给他,但对方开价500大洋。胡适手头没钱,当时北京大学停发工资,生活困顿,根本没有这么多闲钱。

邵洵美得知后,又体贴地给胡适开了张支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邵洵美大量的家财,一部分用于接济朋友,「钞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还有一部分,用于创办文化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洵美办过的出版社不少,抗战前,他办过金屋书屋、时代图书公司和第一出版社,先后拥有《狮吼》《金屋月刊》《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文学时代》《万象》《声色画报》《论语半月刊》《十日谈旬刊》《人言周刊》等十一种杂志。

这其中还不算由新月书店出版的《新月月刊》和《诗刊》。

邵洵美举办的这些刊物,仅用老画家黄苗子的话,就能得知其作用:

「《时代画报》《时代漫画》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漫画的发展也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洵美,没有时代图书公司,中国的漫画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

邵洵美对社会是有过贡献的,并不是别人口下无用的「富家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洵美在经济窘迫时,确实动用了盛佩玉的嫁妆,不过都是用在正经途径上,情有可原。

邵洵美办理出版社,又为了使出版物质量达到理想的水准,更是不惜斥巨资,从德国购买了最先进的全套影写版印刷机。不过解放后,新华印刷厂出版《人民画报》缺少设备,邵洵美得知后,「忍痛割爱」,把设备充了公。

邵洵美的出版社并不赚钱,出版质量好价格高,但售价低,时日长久便有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外,邵洵美还要贴钱接济朋友 ,帮沈从文、施蛰存、郁达夫、胡适、夏衍、巴金、老舍等人出书,他家的银元一点点在消耗。

随着上海的沦陷,生意的萧条,属于邵洵美的好日子,更是到了尽头。「一日不如一日。」

邵洵美像变了一个人,做什么都不积极,也不爱提笔了。

盛佩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非常无奈:「洵美和我过的日子是穷而又烦躁的。生病!添孩子!弄得他脑子不安静。古话说,穷而后工。可是他也懒得提笔了,日常无所事事,坐着抽烟,香烟抽到板烟,我们过的日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其实他是一筹莫展、愁闷在心,才会这样子的。」

往日风光,今日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万贯家财在自己手中流失,又怎会不心生一丝惆怅呢?

新中国解放前夕,邵洵美昔日的大批好友纷纷往台湾飞去。胡适还为他订了赴台机票,邵洵美不愿意去,他说:「我为国家所做的一切,自有公断。」他要在上海等待解放。但划分成份时,「工商业主」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

曾经受过邵洵美恩泽的夏衍,看邵洵美如此落魄,便关照北京方面的出版社,邀请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每月付他200元稿酬。

然而,这还不是邵洵美最艰难的时刻,他的无妄之灾,还在后面。

1958年,邵洵美给远在美国的旧情人项美丽写了封信,希望她转一千美元到香港给生病的弟弟治病。

不料这封信被截获,邵洵美被视为「美蒋特务」逮捕了起来,蹲进了提篮桥监狱。在提篮桥监狱,邵洵美与因胡风案入狱的贾植芳成了“狱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植芳很心疼这位狱友,高高大大的邵洵美,患有哮喘病,一边说话时,总是一边大声喘气。有什么活,总是抢着干。一边喘着气,一边弯着腰拖地,狱友们都喜欢叫他「老拖拉机。」

因为长时间的关押,恶劣的环境以及不营养的饮食,导致邵洵美的身子越来越差。邵洵美自知命不久矣。他找到贾植芳,对他说肺腑之言:

「贾兄,你比我年轻,你还可能出去,我不行了,等不到出去了。我有两件事拜托你,帮我写两篇文章。」

邵洵美托贾植芳要写的两篇文章,一是1933年萧伯纳到上海访问,邵洵美当时是世界笔会的中国秘书,负责接待。萧伯纳不吃荤,世界笔会中国分会在「功德林」摆了一桌素菜,参加宴会的人不少,蔡元培、宋庆龄、鲁迅、林语堂和邵洵美等人都在。最后是由邵洵美结的帐,但上海的报纸所有报道都没有邵洵美的名字。

这件事,使邵洵美一直耿耿于怀,他希望贾植芳写文章纠正记载的失误。

第二篇文章,则是关于鲁迅在文章中,说邵洵美是「捐班」,花钱雇人代写文章,邵洵美说这是天大的误会,他的文章实实在在是自己写的,也要请贾植芳澄清一下。

关于鲁迅以前对自己的「诋毁」,他可以不做解释,但唯独这件事,他一直放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植芳牢记了这份嘱托。两人在一起关押了四个月,后来贾植芳被调走,只是这一别,便成了永别。

1962年4月,被莫名关押了四年的邵洵美,最后被无罪释放。「经复查,邵洵美历史上的问题不属反革命。」

出来后的邵洵美,身体大不如前,他都没想到自己能活着出来。瘦骨嶙峋的身子,一头白发,因为患了肺原性心脏病,嘴唇和脸紫得发黑。曾经那个拥有「希腊式」鼻子的青年,一去不复。

更让人无力的是,家也没收了。原来的三间住房,被房管所收回了两间,16岁的大儿子去了青海支边,妻子盛佩玉与小儿子和一个老保姆,挤在一间房里。

别人问他狱中情况,他只是重复回复一句:「我是无罪释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邵洵美,已经56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

在别人的帮助下,邵洵美去出版社帮人译书,赚稿费维持生计。但没干多久,「文革」来了,生计再次成了问题。

不得已,他只好将祖父邵友濂的日记、翁同作批注的李鸿章、曾纪泽、盛宣怀给邵友濂的两大本手札,哆哆嗦嗦的廉价卖给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似乎要走到终点了。他有意无意地与儿子邵祖丞说,「害心脏病的人吃鸦片是要死的。」儿子不懂他的意思。

1968年5月2日,邵洵美不知从哪来讨要些鸦片,连食三天。5月5日,病逝而亡。

去世时,家人连一身像样的寿衣都买不起,穿着旧衣裳下葬。他留下的,是一堆债务,400多医疗费和1000余元房租以及十余张典当行的当票。

后记:1989年,在贾植芳平反第9年后,他写了篇文章,登在《上海摊》杂志上,算是履行了当初对邵洵美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