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首发于微公号:在日寻唐2

我们现在的说话方式,是怎么形成的?这和我国近代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有着莫大关系。下面说点事实,可以选择不信,但是真的。

最近有些风向,愈演愈烈,让我感到滑稽。我对任意一方也不报以同情,这种争论除了浪费时间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想来只是心疼受此事殃及的孩子们,他们天真无邪若被荼以偏执的思想,真是无辜。

在此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下古汉语和日语;日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先抛出一个论点:没有古汉语就没有日语的形成,同样没有日语也没有现代汉语的形成。注意,我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古汉语和日语,日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不是突出哪一方更优越更重要,有这种想法本身就图样图森破。

先前我看过几篇相关介绍汉语和日语间紧密关联的文章,感觉说得不够透彻,在此加以借鉴,再融合自己的看法,具体说一说。

先说第一个论点,没有古汉语就没有日语的形成。

众所周知,千百年来日本这个国家受东方大国文化影响巨大,几乎涵盖了除现代科技之外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很重要的一项,语言。时至今日提起日本,“岛国学我”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谈资,但这个“学”,学的是古时的大国,包括日语在内,学习的也是“古汉语”。

在日语学习古汉语这方面,分为两大块:一是语法,二是文字。

日语中的语法,至今还沿用着古汉语的用词习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动词后置”。这点和现代汉语的语法完全不同,比如日语里把“吃饭”说成“饭吃”,把“盛饭”说成“饭盛”。常常重要的动词在整句话最后面展现,而且一个动词根据时态可以演变出多种状态。所以听日本人讲话要认真,不听到最后一个词,就不能判定具体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种语法习惯,完全和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弱化了动词和介词的功能,而古汉语里常有动词后置的习惯,或动词可以独立成句,如“踏莎行”,“走”是跑的意思,“徐行”这种已被现代汉语淘汰了的词汇,如今也是日语里的常用词。

而日语的文字,更不用多说,完全沿袭了汉字的写法,不能说像,而是一模一样。在日本越正式的场合,如景区,博物馆,街道,碑文,使用汉字的频率越高。饶有趣的一件事是,至今日语里沿用的仍是繁体字,初到日本时读写起来十分不习惯。后来习以为常,我的繁体字读写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有时不禁也会发出“我在日本学习繁体字”的感慨,其中滋味很是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家附近公园的碑文,正面和反面全是汉字书写,我比日本人读着还

在学习外来文化这方面,日本的做法比韩国和越南要大气很多,至少格局打开了。日语是由假名(类似于中国的拼音)和汉字组成的语言,而日本人直接称日语中的汉字为“日本汉字”。

首先他们能够大大方方承认汉字是从中国学习带来的。而又经过长期以来的演变和传承,他们认为汉字已完全融入到了日本文化中,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日本汉字”。在展现文化自信这方面,日本处理的非常妥当。再看韩国和越南,逢“汉”就敏感,从而进行彻底的文字改革,对本国学者阅读文献和历史研究造成很大困扰,而日本就没有如此窘迫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简单介绍古汉语对日语的影响,虽然长期以来日语也经过不断演变,演化成了包括汉字在内,独立成熟的语系。但无论如何,没有古汉语就不会存在如今的日语,这是事实。

接下来,我再说说没有日语,现代汉语也不复存在,这也是事实。

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当时我就产生过疑惑,为什么我们现在说话习惯和古人不一样呢?文言文给我的感觉是言辞生硬,晦涩难懂,关键还经常被要求背诵全文。不仅背诵全文,某个字词,定语、状语还要求单独记忆和解释。当时我有想过,如今我们还像古人一样说话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

在此,我不是说古汉语不好,恰相反,而是太好,太精致,逼格太高了。就以现在来说,突然你遇到个学者满嘴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你就说高不高级?

但是光高级没用啊!就是因为太高级了,不仅读书写字成了士大夫们的身份象征,甚至就连说话都成了挡在寻常百姓面前不可逾越的门槛。正是因为古汉语太精进、太专业、太有文化了才能熟练掌握,所以没读过书的百姓日常交流起来都费劲。这也就如鲁迅笔下孔乙己卖弄的那样: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吗?这逼还真让他给装到了,因为普通人确实不知道。

辛亥革命以后,大量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涌现,促使一大批留洋海外探索救亡青年意识到,若想快速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和救国思想,首先要普及汉语的传播,简单说就是降低说话门槛,让人人都能自由顺畅的表达。

于是由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林长民等代表的先行者开始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汉语革新。这种自由明快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现代汉语”。

而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这批智者先贤,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林长民、周作人、彭湃、陈望道等,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他们正是在日本学有所成,将大量新思想和人文科学翻译并引入中国,逐而形成了后来影响一代人的“青春之觉醒”。值得一提的是陈望道曾发动“大众语运动”,翻译了《共C党宣言》,在此不多说了。

由此,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得以在现代汉语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词汇,当初都是经由日本人对西方文献、著作、科学成果的应用词汇翻译,再经由大批赴日留学生传入中国,由此大批思想、学术语、现代词汇由日本舶来。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C主义、共C党、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部来自日语。

自新文化运动起,直至今日,仍有源源不断的日语词汇不断融入到现代汉语的语系中,这一过程就像古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和融入一样。我们可能不留意,实则成为了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的一部分,早已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文化里。如现在最新的词汇,二次元、人气爆棚、元气满满…

再如:解读、新锐、职场、新人、小白、新人类、亲自、视点、社区、达人、播放、放送、完胜、完败、上位、成熟、点滴、量贩式等等。

再比如:健康、卫生、衬衣、宠儿、乘客、储蓄、反感、化妆品、接吻、紧张、批评、企业、气氛、人格、肉弹、升华、生产、体育、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白血病、鼻翼、剥离、大气污染、关节炎、抗体、麻醉药、牵引、弱视、色盲、糖尿病、听力、血压…

除了词汇以外,还有现代汉语里新的表达形式,同样成为了我们日常说话中的重要部分,如:超XX,超强、超爽、超棒…准XX,准新郎、准妈妈…真XX,真牛B、真男人、真爽、真棒…

日语词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程度够深,范围也够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日语这些外来词汇融入到我们现代汉语的语系中,也就没有现在这样轻松流利以及词汇丰富的表达形式。

遇到文字游戏或含蓄的表达,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汉语博大精深”,这里的汉语当然是指现代汉语的广阔和丰富,而非指古汉语的单调和生涩,这其中当然包括我们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引入和吸收。

下面我摘录转引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日本汉语”:

B: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

C: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

D: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

F: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

G: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H: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J:机关、机关枪、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督、基督教、基质、基准、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加农炮、假定、假分数、假名、假想敌、尖兵、尖端、坚持、检波器、检察官、简单、见习、间接、间歇泉、间歇热、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通、交响乐、脚本、脚光、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酵素、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巨星、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觉书、军部、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

K:看护、看守、科目、科学、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扩散……;

L:浪人、劳动、劳动者、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

M:码、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

N: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

O:偶然、……;

P: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片假名、平假名、平面、评价、坪……;

Q:旗手、骑士、企业、气氛、气密、气体、气质、气船、气笛、牵引车、铅笔、前提、前卫、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教徒、清算、情报、驱逐舰、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权利……;

R:人格、人力车、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溶体、肉弹、入场券、入超、入口……;

S:商法、商业、上水道、少将、少尉、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分、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命线、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时计、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使徒、世纪、世界观、市场、市长、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受难、输出、输入、苏铁、水成岩、水密、水素、水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税、所有权、索引……;

T:他律、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

W: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温床、温度、温室、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阶级、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X:喜剧、系列、系数、系统、细胞、下水道、纤维、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拴、消极、小夜曲、小型、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猩红热、刑法、形而上学、性能、序幕、宣传、宣战、选举、旋盘、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虫、训话、训令、讯问……;

Y: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阳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

Z: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真空管、阵容、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止扬、纸型、指标、指导、指数、制版、制裁、制限、制御器、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株式会社、烛光、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转炉、资本、资本家、资料、紫外线、自律、自然淘汰、自由、自治领、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坐药……

其实还远不止这些,有学者做过专业的统计,在中国人文科学和社会生活用词中,有70%的常用词汇源于日本汉语。如果我们不使用这些词汇,日常交流都表达不出完整的句子,更严重影响语义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迫切推动汉语革新的重要原因,毕竟在古代,普通百姓交流也是有着相当门槛的。正是大量中国知识分子借用日本现代汉语现成翻译好的词汇,才使得我国得以迅速与世界前沿文化和科学接轨,在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启程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在此值得一讲的是,如今日语和现代汉语,在不断发展和同世界交融的过程中,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下面我做具体说明:

以上举例的大量词汇,都是我们直接从日语词汇中拿来的舶来品,已做介绍,不再多谈。但是随着世界科技和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以至于日语词汇的翻译量跟不上了时代的变化,大量新事物、新科技的涌现,索性越来越多的日语词汇不再做汉字翻译,而渐渐演化成了“音译”为主。

比如英语单词computer,中文译为“电子计算机”,而日语译为“コンピューター”,发音是汉语拼音的“kongpiuta”,就像我小时候学英语标注汉语发音一样。这种译法也是目前和将来,日语变化和发展的大势所趋,简而一句话概括,以后日语里面出现的汉字比例会越来越低了,取而代之的是音译的假名(拼音)词汇会不断增加。

而我国的翻译多为“意译”,即根据原词的意思,做本土化的翻译,比如:汉堡包、电脑、薯条、热狗等。或者是直接不翻译的拿来主义,如:KTV、cosplay、low、tricks等,这类词虽也有一些,但是比例不高,几乎不影响日常交流。

如今,汉语和日语,分别采用“意译”和“音译”两种不同的方式,使语言都在紧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至于两种方式的优劣,我认为有利有弊。

汉语“意译”的翻译方式,显得更为规范,更易融为汉语体系的一部分,就像“奥尔良烤鸡翅”一样,奥尔良是啥一点不重要,现早已是趋于本土化的词汇和街边小吃了,就算隔壁老王退休后出个摊,专卖“奥尔良烤鸡翅”也不会有人感到违和。可缺点则在于,“意译”的词汇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只在本土能被接受,而且是以被动的方式传播,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和普及度并不高。好比一个新事物到来了,我要经过充分了解以后,才能根据汉语本土化的语境和词意表达翻译出来。

而日语的“音译”,刚好和“意译”的效果相反。用假名发音来翻译外来词汇,好比大人写字还用拼音一样,看着并不符合规范,既不美观也不工整,也没有表达外来词语含义的辨识度,但是也存在着一个巨大好处,就是更容易接触到世界上新的事物,并迅速翻译推广开来,即高效率的“拿来主义”。

比如,在中文词汇里,有洗手间和厕所两种说法,当然选用哪个词,都能对当下尿急做出准确无误的表达。同样在日语里厕所,也有“御手洗い”和“トイレット”两种表达方式。“御手洗い” 是日语里传统的厕所说法,“トイレット”则是英语toilet的音译,发音用拼音表达是“taoyilaitao”也常简写成“トイレ”(拼音:taoyilai)。

如今在日语里对厕所的音译表达“トイレット”几乎已经完全取代了“御手洗い”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当然如果你非说“御手洗い”,日本人当然也是完全可以听懂的,但多少觉得会有点奇怪。就好比你去商场买电脑,非问工作人员:“有电子计算机吗?”就是这种感觉。

而现在日语里这种音译的词汇非常多,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比如:啤酒、诊所、洗衣房、加油站等。目前外来语的音译词汇,已经占到了日语词汇比例的30%左右,而且比例还在不断增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日语里看到汉字越来越少的原因。

音译的表达方式,对于日本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对外国人就显得极不友善了。首先看到假名就给人陌生感,日式英语的音译又不标准,有的还离了大普,再者日语的外来词汇里,不一定全部是英语,还有少量荷兰语、法语、西班牙语…所以外国人都害怕看到假名的这种音译词汇,会不会英语都流泪。

为何如此不便,现在日语还大力推广音译呢?音译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促进日语现代化,并快速与世界上先进的科学和文化接轨。这种音译词汇接触多了,也能练就更包容更开拓的视野,所以日本人虽然英语发音不标准,英语的普及率也不是很高,但是最尖端的科技和文献也总是能够快速引进并应用,这也得益于实则日语是在借助音译来普及英语,使得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发挥出最大功效。

下面我举个亲身事例说明。去年十月份我去马来西亚和泰国游玩,真是不走出国门不知道英语的重要性。在马来西亚机场,想解决尿急怎么办?如果有个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都不会讲英语的情况下,讲汉语“厕所、卫生间”,机场工作人员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意思。说茅房当然更不好使。但是日本人说“トイレット”,虽然英文发音不够标准,但是机场工作人员绝对是可以听懂,并准确指出厕所的位置。再比如同样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坐地铁没有零钱,需要找工作人员兑换时,汉语很难表达出这一意向,但日语里外来词“チェンジ” (拼音读法:chenji)和英语的change发音很像,工作人员是绝对可以听懂,并且马上为你兑换零钱。我怎么知道的呢?因为都亲自尝试过,也切身体会到了,日语词汇里“音译”外来语所带来的便利。

综上我讲这些,是说古汉语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同样日本汉语也在反哺我们。同时中国和日本也深受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在不断地吸收和发展,使得如今物资、食物、科技成果是如此丰富和繁荣,以至于一些脱口而出的词汇,我们都忘记了由来。

想起一百多前,革命先烈李大钊远渡重洋去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说出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如此慷慨激昂的文字,至今仍镌刻在早稻田大学历史纪念馆内的名人名言墙上。李大钊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最先进的主义和思想,回国后践行誓言,奋然投身到了“青春之国”的建设中,并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看看革命先烈的伟大和洞穿百年国运的过人眼光,而现如今竟看到还有人会为喝哪种矿泉水而争个面红耳赤,想来真是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