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没看错,有人接种了217剂新冠疫苗,当然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要联网刷身份证,关键是中国人也没那么偏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最近报道了这样一个62岁的德国老头。他接种如此多剂疫苗,究竟是出于对新冠的恐惧、还是对疫苗的喜爱,很难说清楚。陶医生觉得不管何种情况,都属于病态范畴,应该需要心理咨询。

https://t.cn/A6YnsRpP

因为严重违反德国的疫苗接种建议,这个老头差点被严谨的德国法律体系起诉,还好他非常配合事后的体检并提供了唾液和血液标本。

在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的29个月里,他在开始的5个月里接种了6剂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强生疫苗,5剂阿斯利康疫苗),从第3剂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他还开始密集接种mRNA疫苗(大约1/3是莫德纳疫苗,2/3是辉瑞疫苗)。有证据的接种记录是130剂,自己口述的接种记录为217剂。

在这惊人的217剂疫苗接种过程中,他没有报告过疫苗不良反应。更幸运的是,期间5次核酸检测+10次抗原检测+5次病毒核衣壳抗体检测,都没有显示感染过新冠。特别声明:接种217剂新冠疫苗与未感染新冠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请勿效仿。

从第214剂前开始对他的免疫指标进行检测,还有29名对照者。总的来说就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比对照组高一些。免疫功能正常,针对新冠的免疫,既没有病态地增强,也没有因过量接种产生耐受而反而减弱。还是一个身体健康的老头,但也许需要心理治疗。

陶医生看来,这个极端案例展示了疫苗惊人的安全性,虽然只是个案。

在普通人眼里,看到接种217剂疫苗这个消息恐怕要尖叫了,这要是被迫的,那只能是731部队才能干出来的事情。普通人默认这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不可知的伤害,然而实际上风平浪静,岁月静好,实在匪夷所思。

当然不能说每个人接种那么多疫苗都那么无恙,但217剂这个数字实在在太巨大了,以至于很难相信一个人是因为身体很好或运气太好而逃过想象中的巨大不良反应。只能换个角度去解释,疫苗其实真的很安全。

陶医生对此一点也不意外,真的。

我在提供疫苗咨询服务过程中,知道有些恐狂者(对狂犬病病态地恐惧)也会反复接种疫苗,最多的有近50剂,然而他们的身体并无大碍,对过量接种疫苗的焦虑反而是大问题。

我工作期间,还处理过一起新手犯错导致给十几个孩子全都接种了10倍剂量流脑A群多糖疫苗的情况,这些孩子也都没有观察到异常。

还有一个群体,因工作原因需要定期接种疫苗,那就是含有抗体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供血员。最常用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狂犬病(狂免)、破伤风、乙肝免疫球蛋白。

我咨询了一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供应商,了解到狂免的生产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非我咨询的这家)

供血员先接种3~5剂狂犬病疫苗,然后测量抗体,浓度达标就可以抽取血浆提炼狂免,最短14天就可以抽取一次。

一方面频繁抽取血浆会导致抗体减少,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本身也会下降,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需要6个月~1年加强1剂狂犬病疫苗以提升抗体水平。假设一个人做10年狂免供血员,最初接种接种5剂狂犬病疫苗,之后每6个月接种1剂,那么10年接种量也不超过30剂。

这样估算,特免供血员职业生涯接种某种疫苗的总量也就是在几十剂左右,不会到百剂。目前,我没有听说过这个特殊人群因为接种多剂疫苗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这应该算疫苗安全性良好的一个给力证据。

当然,给人反复接种疫苗抽血提炼血液制品,这在医学伦理上属于灰色地带,即便疫苗很安全,也应该尽量发明替代方法避免继续这样做。

现在确实有生物技术可以生产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完美替代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我国已经有狂犬病单抗(详见:中国首个狂犬病单抗上市,都是抗体,这个超级好,希望不要太贵哈),破伤风单抗和乙肝单抗都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想再次强调的是:基于疫苗的作用原理,疫苗的安全性可以预测且非常可靠,选择疫苗时应该把效果放第一位,安全性放第二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