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为男女问题处决过两位高级将领,一位是来自江西的黄克功,一位是来自闽西的黄寿发。此二人如果未因犯了这种低级错误而被处决,从资历、战功、职务这几个维度考量,在1955年授衔时极大可能会被授予中将。

黄克功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抗大二期15队队长、三期6队队长。特别是在长征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斗中亲率冲锋队抢占娄山关,为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第一场大胜立下大功。

黄克功(1911年--1937年10月12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他的任职以及他在二打娄山关时立了大功来分析,黄克功在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斗时担任的是红13团1营教导员。

娄山关,两峰夹一道,为遵义的门户。红三军团前卫团红13团先是经激战攻下了两峰中的大尖山、小尖山,之后1营组织冲锋队攀援绝壁而上,同时于正面发起强攻,红军端着刺刀发起冲锋抢占了两山中的制高点点金山,下午又连续发起冲锋击溃敌军,攻占了娄山关西侧的十多个山头,黄昏时攻占了娄山关关头。夜晚我三军团主力赶到,10团、11团向两翼迂回,12团与13团加强正面。第二天黔军援军赶到,在督战队逼迫下向娄山关发起猛攻,双方反复拉锯,至下午4点,我军打垮黔军四个团,趁势展开追击,红一军团红一师击败遵义守敌再次攻占遵义。随后我军携大胜之势与赶来增援遵义的蒋军中央军激战,歼灭吴奇伟五十九师、九十三师大部,将其赶到乌江以南。

娄山关

黄克功的履历中曾有红11团政委的任职,应是在1936年1月红11团团长邓国清擅自脱队(1950年处决)至1937年1月抗大二期开学这一期间的某一时间段。

黄克功曾为革命立过大功,其枪杀刘茜的案件影响很大,当时正是抗日军兴,案发后很快被判处死刑,处理之后作为典型通告全军,因而,黄克功事件知之甚广。

黄寿发也是1911年生人,1929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加入红军,反围剿、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十几年来枪林弹雨走过,立功无数。长征时担任营长,到陕北后担任过红3团团长,抗战时任晋察冀一分区参谋长,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八纵司令员、冀中军区参谋长。从黄寿发的履历来看,其与黄克功的任职相当,都曾是红军团级干部。

1929年红四军进入闽西,大批闽西子弟参加红军,与黄寿发一同报名参加革命的还有杨成武和罗元发。长征时,杨成武在红一军团,罗元发在红九军团,黄寿发则在红三军团,长征时他极有可能是在红13团担任营长,与黄克功有交集。抗战时,杨成武在晋察冀第一军分区任司令员兼政委,黄寿发任参谋长,罗元发任政治部主任,成为一分区的三巨头。

与黄克功一案迅速被处理不同的是,黄寿发1947年大年初二杀妻,1948年下半年主席得知后批示给聂荣臻,黄寿发方被处决。该案件坊间并未有多少流传,而且内中有太多隐情。

黄寿发杀妻

黄寿发的妻子名叫何茵,天津静海人,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1938年投身革命,后被组织上派去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任冀中军区电台报务员。1939年经人介绍,同黄寿发结婚,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冀中军区电台指导员。

因为家中添了小孩,何茵又怀了二胎,两人的工作都忙,所以,请了个年轻保姆来家照看。令何茵没能想到的是,从1946年秋起,黄寿发就与小保姆单洁英混到一起,干柴烈火,郎情妾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茵开始对此毫不知情,直到1947年过年时方才发现了二人的奸情。于是大吵大闹,一是要求送走保姆,二是要向上级检举揭发黄寿发。

黄寿发此时与单洁英虽然正是情热,但是分开来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何茵却要向上级报告,这是要毁掉黄寿发的政治生命。

解放后王近山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出轨(或恋爱)对象是自己的小姨子,被发现后老婆不依不饶,上告妇联。结果王近山中将被一撸到底,去河南一个农场当了副场长。王近山临走,坚决与老婆离了婚,而小姨子受不了压力,远走内蒙,终生未嫁。最终,只有家中保姆不离不弃地跟随首长去黄河滩种地,患难中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后来,在老战友许世友的帮衬下,王近山重新被启用,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当农民王近山带着老婆孩子,拎着准备送给许司令的一篮子鸡蛋和两只老母鸡在南京火车站下车时,站台上南京军区副司令、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等一批军人,齐刷刷地向以前的老首长敬礼,而许司令则在家摆好了一桌大酒。

王近山逝世后,邓小平在南京军区送来的悼词上做了两处修改,一是称王近山为“战将”,二是在副参谋长职务后,增加了”南京军区顾问“,王近山的最后职务就成了大军区级。在王近山的追悼会上,他的前妻也来了。王近山的子侄们偷偷揶揄道:这个女人,她还有脸来。

黄寿发也当得起战将的称号,如果他不犯下杀头之罪,就算被一撸到底,日后也会在老首长聂司令和杨司令的帮衬下重新焕发革命青春。然而他千不该万不该亲自动手

何茵要向上级举报,黄寿发知道后果是什么,因为在1942年他因为动手给秀才一顿老拳,享受过一次被一撸到底。两年后,聂司令和杨司令一番运作,黄寿发方才跟着杨成武去冀中,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

这一次,黄寿发不想再次享受一撸到底,他动了杀妻的念头。

他先是授意让警卫员边振海动手,警卫员不敢,劝首长不要冲动。正月初一,黄寿发告诉警卫员不得声张。初二,在何茵回单位的路上,在河间黑马张庄,黄寿发连开三枪,何茵当场身亡,包括腹中几个月的胎儿。

案子的突破口就是警卫员边振海,那时的审讯手段,你这警卫员就是再忠心于首长,也不得不招。最终,黄寿发全盘供认。

115师独立团

黄克功枪杀的是刘茜,黄寿发枪杀的是何茵,两个女人的名字都很小资,两位战将的名字也能对对子,两人都是红一方面军很能打的猛将。

长征草地分兵后,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编为陕甘支队,编为两个纵队,以10个团为框架分别编为10个大队。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和红一军团建制,辖红二师和红四师,原红二团编入红二师。不久红六团与红五团合编为红五团,红二团改番号为红六团。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红二师改编为115师343旅685团,红四、五、六团分别为1、2、3营。

在恢复一军团建制时,原3大队(即红三团)的1营、2营编入红二团为2营,改编为八路军时为685团3营12连,该营最后发展为380团,即著名的秋收起义团。红三团的3营则编入红一团为4连。

直罗镇战役胜利后,1935年12月18日,红一军团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在宜川县临正镇正式重建红一师建制,由陈赓任师长,杨成武任政委;杨得志任副师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耿飚任参谋长。此时红一师仅辖红一团和红十三团,杨得志兼任红一团团长,十三团团长由原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担任。

1936年1月,从红一军团部和红一、红十三团抽调部分干部骨干,以及两个连四个排185人和陕北325名新兵合编,重新组建了三团,一般称之为陕北红三团。由曾宝堂任团长(即一打遵义时智取城门的红六团营长),肖锋任政委,阮金庭任副团长,陈英伍任参谋长,严雄任总支书记,张明友任特派员。

因而,有理由相信新组建的红三团其老红军连队应来自于原红三团的3营。

西安事变爆发后,杨成武从红军大学毕业,赴任红一师师长。此时的红一师只有1500人,按照主席在电报中的称呼是“杨成武那个小师”。

上图,1937年初夏,红一师团以上干部在甘肃正宁合影。从左至右:

  • 第1排,作战科长肖应棠、师长杨成武、 政委邓华、1团政委袁升平、青年干事郭志清、周贯五、政治部主任罗元发、3团团长黄寿发
  • 第2排,13团团长陈开禄、管理科长曹林;
  • 第3排,侦察科长马辉、1团团长杨尚望、13 团政委郭林祥、3团政委谢斌、组织科长王道邦、除奸科长方国华;
  • 第4排,××、警卫员刘××、通信科长颜殿生、宣传科长张梓华。

1937年8月,红一军团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黄永胜(未上任),红1团编为1营,红13团编为2营,红3团编为3营,1营营长曾保堂,2营营长季光顺,3营营长黄寿发。独立团严格意义上并不在国民党给的三师六旅十二团的编制内,在国民党那儿属于”黑户“,但由于并未谈得特别细,因而也被国民党默认,所以有了八路军最初十三个团的说法。

杨成武就任师长,除了几个警卫员外,只从红四团带了两位很能打的猛将,一位是飞夺泸定桥时的1营营长季光顺,一位是在强渡乌江、攻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立了大功的2连长杨上堃。季光顺在1940年8月的反扫荡战斗中牺牲,时任冀热察挺进军第6团团长,而杨上堃后来出了件大事,若不是延安来了刀下留人的电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杨上堃上校了。

西北红军主要是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领导的陕甘红二十六军以及谢子长、闫红彦领导的陕北红二十七军,鄂豫皖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西北后,三支红军组成了红十五军团。由于陕北肃反扩大化,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被抓了起来,连埋人的大坑都挖好了,幸亏中央红军到了陕甘,这些人才得救。肃反虽仅一个月就被叫停,但前期却已有400多原陕北红军特别是红二十六军的营、连、排等干部、战士被杀。

肃反导致部队哗变,很多人跑回了家。刘志丹被中央救下来后,人们听说老刘又回来了,纷纷归队,从而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刘志丹牺牲后,宋时轮接任红二十八军军长。

1937年8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120师716团。当时老陕们不愿意分开,于是陕甘红军的某位领导很是去部队做了一番工作。由于人数较少达不到满编,这位领导人又紧急回到自己的家乡动员了一批青壮年参军。

林彪、杨成武都与这位领导人关系不错,因而红一师才得以补充了三百多陕甘战士重建红三团。八路军东征抗日,独立团除了原有人员及带着的150名红军干部组成的战地服务团,这位领导人又将动员的200名陕西籍新战士补入独立团,因而平型关战役时独立团的兵员为1700人。

平型关战役后,五台分兵,聂荣臻带着独立团、骑兵营等2200人开赴晋察冀,其中独立团占了最大一头,于1937年11月7日建立晋察冀军区。

杨成武带着独立团很快打开了局面,连续收复了七座县城,到了10月底部队扩大到7000人,于是扩编为独立第一师,115师独立团仅存在了80多天。

当时,独立师受到了延安的肯定,要求下面部队比照办理。后来,怕引起蒋委员长的不满,后面发展起来的不再称独立师而改称支队,支队下辖大队,每大队三个营,每营四个连。这实际上就是大队相当于团,支队相当于师(旅)。再后来,支队改称军分区,大队恢复为团的建制,各根据地都依照晋察冀的经验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娘希匹,你当我蒋委员长是那么好糊弄的!

司令员和政委吵架

杨成武是在红四团政委的任上,在杨得志、陈正湘之后接任红一团团长,继而升任红一师政委。独立一师成立后,红一师政委邓华被派来任政委,红一团的老团长陈正湘派来任独立一团团长,黄寿发任二团团长,季光顺任三团团长。

115师独立团有12个战斗连和一个特务连,共13个红军连。扩编为独立师时,一营(红一团)的2、3、4连与三营(陕北红三团)的1、2、3连为一团的骨干,二营(原红十三团)的3、4连为二团的骨干,一营1连、三营4连,二营的1、2连为三团的骨干。特务连扩编为特务营,后发展为一分区第三十四团。

1936年,埃德加.斯诺和抢渡大渡河的勇士们合影。勇士们均来自红一团2连

杨成武少年得志,15岁参加革命,17岁就当上团政委,特别是长征时,先后与耿飙、王开湘(黄开湘)搭档,指挥红四团为全军开路先锋,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跨越茫茫大草地、勇夺腊子口,为长征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过草地前,林彪只是把杨成武叫到军团部来领受率先过草地的重任,可见对这位团政委的重视。领完任务后林彪让杨成武去主席那儿看看还有什么指示,据杨成武的回忆文章,他去时主席刚好不在,于是不客气地就把桌上六个青稞面蒸的小窝窝头吃了三个。正吃着,主席进来了,才知道这是主席的晚饭。交代完注意事项后,主席让他把剩下的窝头都吃了,他不好意思,只得再吃了一个,赶忙说吃饱了。

杨成武的性格很强,往往要一个人说了算,因而资格很老,性格也很强,很能打的陈正湘最后离开了一分区,去邓华的四分区当了副司令。而陈正湘的参谋长杨上堃则一赌气带着二十几个人前往敌占区,准备在那里打出一片天地,被追回后因为之前的大功被最高领导保下,而其余几位红军干部则被枪毙。

1938年2月,邓华带季光顺的三团去平西,杨成武得知后,立即追到分区政治部与邓华大吵一架。

整编、改编或者组编、扩编主力团,绝对是杨成武的长项而不是邓华的长项。杨成武在晋察冀抗战期间,亲手组建了从独立团扩编的一团、二团、三团,用广灵支队、涞源支队组建的新三团,将新三团的3营与赵侗的部队改编为第三个三团,将赵玉昆部改编为二十五团、二十六团,用特务营扩编、短期存在的三十四团,用组建的骑兵营与三分区司令黄永胜换来的十二大队改编的二十团。粗略算起来,杨成武亲手组建起了九个主力团,这还没算上被聂司令收走的炮兵。如果算上杨成武去冀中当司令后组建的29个主力团队,那就更多了。

邓华在晋察冀或平西亲手创建过哪支主力部队?没有。

成立冀察挺进军时组建了六团、七团、九团、十团,其中十团是冀东暴动余部和平北学生军编成,九团是宋时轮支队(即716团)编成,本有个八团的编制,但是老陕们不愿意分开,因而九团是个超级大团。六团和七团,实际上是将一分区老三团一分为二的结果,其六团为邓华支队31大队,主力为原独立团一营1连、三营4连,后发展为63军189师566团,七团为邓华支队33大队,两个红军连为独立团2营的1连、2连,后发展为67军199师595团,开国大典时就有他们的身影。

杨成武为什么在邓华要带三团出任务的时候与邓华大吵一架?因为从杨成武的角度看,邓华是要”拿走别人”创建的部队。两人为此十几年不说话,直到1956年被主席知道了此事,从中说和,两人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但是主席发话了,两人必须得微笑着拉拉手。

司令和政委的这一架吵得昏天黑地。杨成武说:你来时就是十几个人,要走你就带着你原来那十几个人走,想拉走部队,没门。邓华说:这是上面的意思,部队又不是你杨成武个人的,是党领导的部队,你这样做,跟军阀有什么两样。

司令跟政委吵架,在场的一分区干部没人敢从中插嘴。唯独跟随邓华一起来的原115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被内定为一分区宣传科长的蔡委心(解放后改回原名蔡铁根)不识时务,从中插了嘴,而且公开表态支持他的直属上司邓华——司令员管司令部那一摊,政治部自然是政委邓华说了算。

杨成武一瞪眼:领导吵架,小屁孩一边去。其实那时候杨成武还不到24岁,比林彪当军长时的年龄还小一些。

官司打到军区,聂司令知道,开辟平西根据地,支援冀东大暴动,这是中央和军委的意见。八路军总部朱、彭两位首长特意交代,要派遣主力部队随邓华开赴平西。除此之外,在120师属于外来户的716团宋时轮支队也要去平西,然后两个支队再一起去冀东。

聂司令的态度很坚决——你杨成武要顾全大局,给出这个团。相比较,胡子做得就不太好——宋时轮你带部队走,可以,把机枪迫击炮留下。

吵架吵输了,杨成武很窝火。

已经撕破脸,邓华也不耽搁了,带着三团就出发,直奔斋堂(现属门头沟区,当时属于宛平县),同时,还带走了政治部大部分干部,其中,就包括宣传科长蔡委心。而且,一团和二团也有一部分干部战士跟着邓华跑了,比如二团副团长肖思明。

黄寿发唱黑脸,得罪了一帮秀才,而这是致命的

政治部快被邓华搬空了,杨成武勃然大怒,这一下总算抓着小辫子了。他电话请示了聂荣臻后,命令二团团长黄寿发亲自带一个营追赶上去,务必把那些政治部机关干部、尤其宣传科长蔡委心给带回来。

杨成武吩咐黄寿发:在编干部凡顽固不回来者,一律按擅离职守的“逃兵”处置。战争年代,逃兵是要被执行死刑的。

黄寿发追上邓华的大队,向在场干部宣布了聂荣臻的指示,在场一分区干部听见聂司令表了态,莫有不敢回者。

邓华据理力争,将自己带三团东征易满完唐地区时招募到的百余学生硬是给留下来,理由是他们均不属于“一分区政治部在编干部”。对于蔡委心,黄寿发作为“重犯”派专人押送,带回一分区。

黄寿发是个老粗,脾气火爆,性格执拗,但不善言词,吵架时几句话跟不上,就破口大骂。那一次黄寿发威胁那帮学生回来不成,便下令动手绑人。得亏二团团政委袁升平听说此事后,怕黄团长脾气暴躁引发冲突,连忙追了上来,方才平息。

秀才们打仗不行,但是会记仇事后黄寿发就没当一回事,但秀才们则跟他结下梁子。

冀东暴动失败后,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组成的八路军四纵带着冀东抗联余部撤回了平西。后来,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120师副师长萧克任司令员。

对于冀热察挺进军,延安是寄予厚望的,直属总部,级别上与晋察冀、太行、山东是持平的,只是归晋察冀代管。

早前,萧克在120师有一些事,待不住了,来平西是准备干出一番成就来。

结果,萧克到任没多久,就把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给杀了。宋时轮跑去找他大吵一架,仍然未能挽回高志远的性命,自己也因为要背冀东暴动失败的锅(实际上替李运昌背),只好去延安学习去了。一直到日寇投降后,宋时轮方才跟随陈毅回到山东,任山东军区参谋长。

邓华后来在挺进军也待不住,去延安的路上路过晋察冀,被聂司令留下来出任第五军分区司令。聂司令出面,帮忙要回了六团成为五分区的骨干部队。

再后来,在日军的围攻下,第五军分区日益缩小,遂并入第一军分区,六团又回到杨成武麾下,邓华则去就任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政委王仲华来到平西不久就病故,而司令高志远被杀,于是,冀东抗联余部军心大乱,很多人又跑回了冀东。由冀东抗联余部组成的第十团离开平西,单独在平北活动。

四纵的司令、政委都走了,挺进军的四个团走了两个,而参谋长程世才后来也待不住离开了,萧司令说话终于管用了,但是挺进军也就难有作为。

最后,原划归挺进军指挥的在平津保三角地带活动的朱占魁部重新还给了冀中军区,仍为冀中第十军分区,冀东李运昌向来有想法,成为了第十三军分区,平北为十二军分区,平西为十一军分区,萧克则去晋察冀总部当了副司令。

大龙华战斗,我军攻入日军司令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938年底,经过一年的努力,杨成武指挥的部队就达二万余人,比八路军最初三个师的编制还多。整个抗战时期,一分区是晋察冀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分区,而在一分区,黄寿发是杨成武的得力干将。

比如1938年7月杨成武前往平西带赵桐的学生军回一分区时,黄寿发在后方果断处决了此前投奔我军后又想拉出去单干的黑马队首领,稳定了部队;1939年1月,我军进入易县狼牙山地区消灭孟阁臣部,黄寿发亲临第一线进行周密谋划,此战俘虏人枪七千,其中三千精壮补入部队;1939年5月的大龙华战斗中,黄寿发不避生死,连夜赶赴前线进行近距离侦察,此战我军俘虏日军13人,除了缴获九二步兵炮,还首次缴获了山炮。

1939年10月的麻田岭-草沟堡战斗,黄寿发带特务营和一团三营长途奔袭,消灭了日军筑路大队并打垮了伪军李守信部的一个骑兵营。这个骑兵营在1941年夏起义,一分区给了个番号”涞源义勇队”,还未来得及好好整理这支部队,日军的秋季大扫荡开始,日军追着该部打,最终失败。

白求恩有一张著名的战地救治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就是拍摄于麻田岭-草沟堡战斗,而就是在救治最后一位伤员时,白求恩割破了手指。

麻田岭,山下有个麻田村因而得名。军史记载的是摩天岭,盖为杨成武听汇报记下的同音词。由于日军想把公路修到根据地腹地,我军必须给予打击。

正是由于在麻田岭遭受了打击,日军展开报复,于是就有了之后的雁宿崖和黄土岭两大歼灭战。

杨成武指挥黄土岭战斗,旁边是罗元发。这是张摆拍,其实杨司令并未到前线。黄寿发此时在前线还未回到司令部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一分区发起涞灵战役,黄寿发率一支小部队扼守麻田岭一线,拼死力阻挡住了来自西合营及张家口方向的日伪军援军,免除了杨成武的后顾之忧。

1941年,第一军分区参谋长熊伯涛调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由杨成武推荐,黄寿发担任第一军分区参谋长。

梯子沟

残酷的1941年秋季大扫荡,杨成武带着分区司令部和三个连,共700人的队伍,负责这支突围队伍安全的就是参谋长黄寿发。在花塔山,我军各部和百姓约五千余人被包围,梯子沟突围,杨成武带警卫员在前面探路,黄寿发带一团的3连和侦察连断后,拼死阻击,掩护大队人马冲出了包围圈。具体细节可参看下文:

狼牙山1941,五壮士跳崖后,杨成武带着五千余人差点命丧花塔山

梯子沟突围,蓝色为日军,红色为我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阻击战侦察连连长胡尚义牺牲,而指导员就是后来的徐信上将。

1942年初,杨成武推荐参谋长黄寿发就任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跟黄寿发搭档的是原四分区副政委刘道生,被任命为十一军分区政委。

黄寿发带着一分区另一位老资格的红军干部熊奎(原独立团特务连连长、特务营营长,一分区34团团长)一起去了第十一军分区,熊奎被任命为参谋长兼七团团长。

然而,刘道生就一直没在十一军分区露面,这就很不正常了。

1938年司令和政委吵架的事,时隔四年在平西第十一军分区重演,这一次吵架的主角是司令员黄寿发和副政委肖文玖。与上一次不同的是,十一军分区政治部干部集体站在副政委肖文玖一边,插嘴“怒怼”司令员黄寿发。

黄寿发哪儿吵得过那一帮秀才,脾气暴躁的他随即上手,让秀才们享受了一通黄家拳法——首长们谈事引起争吵,你们下属插什么嘴?那伙子秀才就是当初邓华招来的那些学生,他们心里一直记挂着黄寿发。

“秀才们”挨了黄司令的打,这可不得了,该事件成为晋察冀长久积累的矛盾的导火点。秀才们在高人的指点下“集体上访”,把黄寿发上纲上线,先告到晋察冀军区,见没起什么波澜,随即越级上告到八路军总部。

彭老总也是火爆脾气,看见什么就相信什么。没怎么调查,命令就下来了——黄寿发撤销一切领导职务,被一撸到底。

事后,聂荣臻特意把一同被撤职的熊奎找来,询问了十一军分区这次冲突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关于根据地建设和如何进行反扫荡,两人意见相左。问清楚原委,聂荣臻也无法做更深层次的改动。像军分区一级的干部,聂司令只有建议权,决定权在总部。

得罪小人的后果是必致你于死地

黄寿发被撤职后,邓华推荐四分区副司令员陈正湘就任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这位的资格够老吧。

陈正湘是位聪明人,来到第十一军分区不久,就看出问题出在哪儿了。他很快就找个理由,跟着晋察冀赴延安大队一起走了。陈正湘走,肖文玖接,第十一军分区从此安然无事。

现在其实很容易就能想明白,那群秀才的背后可不只是军分区副政委这么简单,况且,一个副政委怎么能跟司令员吵架,级别不够啊。聂帅自然要比我们普通人看得清楚,所以并没说什么。

两年后,晋察冀成立四个二级军区,聂司令推荐杨成武就任冀中军区司令员,黄寿发则被启用担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

此时聂司令已经回到延安,离开了聂司令的庇护,杨司令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特别是成立二级军区,杨成武艰苦创建的部队都被分走。派去已经伪化的冀中,手上又无有力部队,这比那个什么明什么暗还要狠。不过,聂司令只能做这么多了,杨司令起码是升了,后面就看他的本事了。

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李志民陪同美军考察团杜伦检阅冀中部队

冀中军区五一反扫荡失败,主力被迫撤往冀西和太行山区,留下的是已遭受损失的各分区地区队、县大队,主力团仅留下一个第24团。

1944年9月杨成武赴任冀中军区司令员,那时候冀中已经伪化,炮楼林立,遍地封锁沟,只有游击区而无根据地,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倔强的杨成武在满城待了三个月,先派黄寿发开路,次派李志民带第二批人员,全是便装潜入冀中。到了十一月底,日子一天天过去,武工队传来的消息却没有变:交通线不稳,无法保证司令员穿军装通行。杨成武被迫妥协,脱下穿了七年的军装,着便装进入冀中——冀中要打仗,迫切需要司令员去主持大局

继续跟着杨司令干,黄寿发很开心,干得很努力。抗战胜利后组建野战部队,冀中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杨成武自然是要当纵队司令,而第二个冀中纵队司令员就由黄寿发担任。可见,黄寿发的军事才干深受聂、杨两位司令的赏识。

本来,抗战胜利后晋察冀的实力在各大战略区中最为雄厚,编有两个野战军和一个教导师,算上未能去东北而调归华北建制的晋冀鲁豫一纵,共计9个纵队,26个旅,81个团,215300人。地方部队为5个军区和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共计23个军分区,106个团,104700人。另基干民兵90万余人。

然而,随着双十协定的签字和停战令的生效,晋察冀有点麻痹大意了,连续进行了三轮精简整编,野战部队精简为4个纵队9个旅,约51000人,连同军区地方部队,共有247235人。结果,刚刚精简完,全面内战爆发。可以说解放战争时华北战场初期形势的被动与精简整编干系甚大。

精简整编中,杨成武纵队和黄寿发纵队合编为冀中纵队(第三纵队,即63军),杨司令继续带部队,黄寿发则回到冀中军区给代司令员孙毅当参谋长。

孙毅也是个暴脾气,曾经在会议上跟聂司令拍过桌子。聂司令说:好你个孙胡子,看我不找个人收拾你。某一天聂荣臻给孙毅下令:孙毅,给你个任务,你给田秀涓写一封情书。然后,这位女人就收拾了孙胡子一辈子。

孙毅对黄寿发的军事指挥很信任,对他说:''你很会打仗,以后作战不必请示我,直接向聂司令员汇报即可!''

黄寿发杀妻后,最想保黄寿发的无疑就是他的两位老首长。杨成武个性很强,做过不少得罪人的事,但是一来他能力突出,战绩优秀,二来又是聂司令的爱将,而且在最高层也有好口碑,所以有人只好拿他的第一助手黄寿发出气。

黄寿发偏偏是个粗人,不懂得洁身自好才能明哲保身,1942年打人丢官,1947年又犯下了杀人大罪,不是那么好保的。只是,职务肯定是要先撤的,人就那么一直关着。

胡宗南闪击延安后,中央后委来到晋察冀。聂、杨二位司令找到朱老总汇报了黄寿发的情况,寻求指示,估计是想通过黄寿发的战功为其争取希望。老总的回答很睿智:你们急什么。

这个事就这样拖了一年多,直到1948年,毛主席从陕北来到了西柏坡。

在高人的指点下,那一伙子秀才们联合起来又写了一封“上访信”,不知通过什么渠道递了上去。于是,聂司令被找来询问,只得如实相告。

黄克功案发生时正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战场,全国抗战热情高涨,在那个节骨眼必定要严肃军纪。

1948年下半年,三大战役大决战在即,正是中国革命将要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当口,当时,主席既要指挥三大战役,而且也在考虑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于是,黄寿发活不成了!

黄克功被宣判后,高呼口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打倒国民党!”走向了刑场。

黄寿发上刑场前是否喊了口号不得而知,唯一能知道的是他得知事已无法挽回时,找老领导杨司令,请求帮助照看自己的女儿。黄寿发被执行后,杨成武派人找到了黄寿发的女儿,送入著名的八一小学读书,一直抚养到长大成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年的那帮秀才们,只要还在世的,仍然在孜孜不倦写文章痛斥黄寿发的罪行。只是,他们除了写黄寿发杀妻这条罪状外,别的没什么可写了。真要写反围剿、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关于黄寿发的都是累累战功。而这些,他们是不会写的。

据说这是黄寿发在讲话,台下规规矩矩听他训话的是日本俘虏兵。其实站立者为黄寿发的闽西老乡罗元发

到如今,谁还能知道,当年指挥迫击炮炸死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正是黄寿发。

人常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可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秀才杀人不用刀,有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