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快7年了,说句掏心窝的话:

做保险理财的底线,是管好自己。

我经常和团队小伙伴说,很多事情我们要脱光,直面镜子里的自己。

什么叫脱光?就是你自己很清楚自己家庭的需求,能做好自己家庭的保险规划和理财方案。

我写,就是希望我自己的保险配置思路,分享给更多人。

比如,我认为不论贫富,人人都要买养老年金。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反对。等退休才能拿到的商业年金,违背了人类贪婪的本性。

过去几年增额终身寿大行其道,为此也丢失了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我依然坚信养老年金是王道。我这个人就是这样:

如果不自洽,我会非常难受。

戳上图阅读5年前的评测文章

再比如,我认为重疾险这个东西,含身故重疾险的价值<不含身故重疾险+定期寿险的组合价值。

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是按照阶梯保额的方式操作的。

当时有人说,是因为你年轻、你穷,等年龄大了、收入高了,肯定喜欢含身故的重疾险。

现在6年过去了,我老了,娃都能和我辩论了,但我依然坚持当时的观点——不含身故重疾险+定期寿险,比含身故重疾险更值得买。

也许,是因为我的收入还不够高吧…

戳上图《重疾险阶梯才是王道》

保险规划,确实标准很高,你需要特别宏观的视角。

规划重疾险时,如果只销售重疾险,自然会忽视养老金的重要性。

这导致很多客户买到了很贵的重疾险,买的时候没有感觉,这两年想攒养老金的时候发现:

天啊,我要是没买过当年那个重疾险该多好啊!

正在看文章的你,如果最近在咨询养老金或者重疾险,不妨问问你对面的销售伙伴:

你自己买了什么?

你家人买了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考虑?

当然,保险方案没有固定答案。适合张三的不一定适合李四。

但逻辑自洽的讲清楚自己的方案,至少可以让客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下图的,是很多同事的自购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取金额方面,如红色的59000多元所示,就是退休后每年领取的金额。

✔️缴费方式采取的是20年交,每个月2500元。

作为养老金最强的一点是

花一样的保费,你可以尽可能拿更多的养老金。

35岁女性,每个月攒2500元坚持20年,你很难找到派发更多的养老金了。

顺便说一句:

养老金这三个字的意思是,活多久领多久。

有些保险产品只能发到80岁或者85岁,那叫年金,不叫养老年金。

图片里展示的是计划二,还有计划一可以选择。

计划一每年少领7000多元,但领取后的身故责任更好:

如果在76岁身故,可以给孩子多留20万抚恤金。

但槽叔希望你看清一个事实:

退休后身故,不管赔多少钱,造福的都是你的后代。

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之前有朋友留言说:养老年金适合丁克买。有孩子的不适合。

我觉得不是这样,不管是不是丁克,养老金的本质都是优先考虑自己。不要被对孩子盲目的爱影响了做正确事情的逻辑。

如果你真的很看重身故留钱给子孙,就不应当选择养老年金这类产品。

就好像你不能指望用重疾险去攒钱一样——不同的金融产品,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知道。

这款是前两年上市的老产品,保险公司现在有2个风险担忧:

✔️长寿风险:设计产品时,没想到中国人寿命涨得这么快

✔️投资风险:模拟投资时,以为能找到收益稳健且安全的长期产品,没想到现在越来越难了。

说白了,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的风险很大。3月份是关键的窗口期,能不能撑到月底,就看这几天了。

目前起投门槛不高,1万元就能起买,很亲民。可以联系我们做个测算。看看交1万元,退休后能领多少。

必须说明的是,养老年金只适合有养老需求的人。

如果手头的钱不多,而且全是为了一两年后买车换房的,这个产品不适合你。

但养老问题,你是绕不开的。这是咱们这代人的压力,一起扛。

几年后再买的养老金,必然领取只能更低。不仅仅是因为产品的收益变差了,更重要的是:

你变老了…

P.S.

咨询保险产品,不要等到产品停售的时候。

测算、分析、讨论都需要时间。提前安排,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