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做客《智慧中国》会客厅,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吕建中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营企业在保护遗址、传承文化上主动担当历史使命,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民代表,吕建中今年带来一份《关于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同级别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平等对待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建中表示,“十三五”至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体系布局不断优化,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截止2022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2175家,占比超过30%,获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96家。非国有博物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仅类别丰富多样,体制多元,机制灵活,并且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也重视办馆质量的提升。目前,全国博物馆事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来,中央对非国有博物馆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定级评估和运行评估工作,极大促进了非国有博物馆办馆水平的提升和专业规范的发展。然而,非国有博物馆但并未像同级别的国有博物馆一样,得到同等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制约和影响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2010年,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时至今日尚未从制度和法律上确立“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在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实践中仍缺乏法律依据,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为推动我国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吕建中建议,国家文物局继续完善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与政策,特别是根据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制订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扶持政策,确保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因《博物馆法》制定出台周期较长,建议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条例,首先对三级以上的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实现平等对待,使财政支持有章可循,激发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创办博物馆、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更多藏宝于民的文物和艺术品通过博物馆进行保护、传承、研究、展示和利用,发挥文物在新时代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出台《博物馆法》。首先明确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实现平等对待。其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国家财政要像支持国有博物馆一样,列支专项资金,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开展场馆建设、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藏品征集、陈列展示等工作。

(三)从制度和法律上明确规定对非国有博物馆运用考评成果、政府购买服务的扶持政策和专项财政补贴。首先对已被国家相关部门评定等级的三级以上非国有博物馆,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运用考评成果的力度,并进一步完善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将其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围。

吕建中强调,对同等级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实现平等对待,能够激发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积极性,并激励非国有博物馆着力提升办馆质量和服务水平,共同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全面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守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