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俗中有“龙抬头”一说。关于“龙抬头”这一民俗的形成说法很多,比较主流的是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龙角星”,于每岁仲春之初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因古人认为是苍龙司雨,庆祝“龙抬头”也与即将开启的农业生产相关,即通过节庆祈求风调雨顺、消灾赐福、五谷丰登。另外南方有将这日当作“土地爷诞辰”庆祝的习俗,只是在吉林市的历史上,并没有受到这个习俗的影响。

既然有“龙抬头”之说,能见到龙的形象,庆祝才叫圆满。由于吉林市在清代曾被誉为“龙兴之地”,历经几百年的文化浸润,“龙”的文化符号并不罕见。时代前行,也只让龙的形象出现更迭,文化影响一直没有消失。今日借龙抬头之日,对当代吉林市“龙”的文化符号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口”,这是近年来被文艺作品捧红的一句话。以山形走势为龙的观念却古已有之。在吉林市,说到“龙”,龙潭山自然当仁不让。龙潭山因“龙潭水牢”而得名,山上还曾建有龙王庙,在吉林“四象神山”中得誉“左青龙”。近年来,龙潭山顶还安装了龙形灯光布景,夜晚遥望,气势恢弘,蔚为壮观。

尽管“九龙山”是否为北山旧称仍存在学术争议,但吉林市市民大多认可了这种称谓,并深信这里曾有过“帝王之气”。世纪之交,在北山公园整体改造中,山脚下修建了九龙广场,安装了九龙铜门,让古老的北山下又多了一处带有龙图腾形象的新景点,引得无数游人驻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如今的市区内,历史上曾有多座龙王庙,随着时代前行和变迁,这些祭祀龙王的庙堂大多隐没于历史,不过以龙为名的寺庙还是有的。在丰满区阿什附近,就有一座名为“五龙宫”的道观。道观所在地山林掩映,十分清幽,是一个游览的好去处。

新世纪,吉林市兴建了玄天岭文化公园,其中复建真武庙时,增建了“道法自然”高台,台上竖立了“四象神兽”的塑像,青龙位居东首。这座青龙塑像腾云昂首,挥动五爪。民间传说“三爪为蛟,四爪为蟒,五爪才是真龙”,五爪龙操控寿、富、康、德、善,故而这座青龙塑像就有了执掌五福和美、福祉满堂的美好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颜色一般分五种:金、赤、青、黑、白,颜色不同,寓意也不同。这其中又以金龙为尊。在吉林市的临江门广场上,就有一座金龙的塑像。金龙正对着临江门大桥,颇有腾空越桥之势。而就在塑像一侧,即吉林市著名的学府毓文中学,于是人们也说这座金龙有让莘莘学子驾龙腾飞、金榜题名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除去景点名胜外,吉林市还有一些特殊的“龙”值得玩味,这其中首推清代古钱币。晚清时,随着社会发展,旧式圆形方孔铜钱已不再适用,清廷开始了机器铸币。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国第一套机器铸币——吉林厂平银元在吉林机器局采用小型机器试铸。清光绪十年,“因制钱欠缺,影响市面”。吉林将军希元奏请从军饷中提银五千两,委托吉林机器局官局制造银币。吉林省城俗称船厂,银币于是用“厂平”纪值,称厂平银币(《吉林货币金融史料》)。吉林厂平银币一套六枚,其中厂平一两仅铸198枚。
这套银币设计新颖,图案精美,铸工考究。其中银币的一面“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官局监制”周围就盘有两条龙纹。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吉林机器局仿龙洋形式,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银元。清光绪二十九年又开始铸造光绪通宝铜元。吉林铸造的光绪银元和铜元版本很多,但上面都有龙形纹饰。这种带有龙的清代铸币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也很受追捧。

除上述之外,如果您还知道吉林市有哪些与龙有关的文化符号,欢迎留言分享!

最后恭祝各位在二月二:龙翔云海探高峰,抬头一望尽皆明!
在大美吉林——吉日吉时遇吉事!

特别鸣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