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的这段内容讲述了刘备最初担任徐州牧,多次被袁术、吕布和曹操击败,后来依靠刘表,驻扎在新野。

他三次到隆中请孔明出山,孔明送出隆中对。刘备在失败和亡命之后,得到了孔明的帮助,安定了巴蜀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赏析:

先主以败亡之余,得一孔明,仅安巴蜀,
史略:先主初领徐州牧,屡为袁术、吕布及曹操所败,后依刘表,屯新野。 三顾孔明于隆中,《 孔明曰:「今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蛮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而迎将军者乎?」

【译文】:刘备在失败和亡命之后,得到了孔明的帮助,仅仅安定了巴蜀地区。

《史略》记载:刘备最初担任徐州牧,多次被袁术、吕布和曹操击败,后来依靠刘表,驻扎在新野。

他三次到隆中请孔明出山,孔明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而命令诸侯,我们不能与他正面对抗。孙权控制了江东,已经过了三代,地势险要,人民归附,有贤能之士辅佐,我们可以与他结盟,但不能对他图谋。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占据南海全部的利益,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一个用武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不能守护,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益州地势险要,肥沃土地有千里之广,是天府之国,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就在北面,百姓众多,国家富饶,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保全自己,有才能的人都在期待一个明君。

你既然是帝室之后,信义在四海闻名,如果你能够控制荆州和益州,保护好这些险要之地,西面和戎族和好,南面抚慰蛮越,对外结盟孙权,对内实行治理,天下有变故,你就命令一位大将带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县、洛阳进发,你亲自率领益州的人民开赴秦川,百姓谁敢不拿出食物和酒来迎接将军呢?

定都成都。
《都邑考》:都成都。
有州三:益,梁,(〈蜀分益为梁,又以建宁太守遥领交州)
郡国二十有二。 东拒吴,北拒魏,以汉中,兴势、白帝为重镇。
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 」
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 」
胡氏曰:「魏人都许,不恃方城,而守襄阳。 蜀人都益,不恃剑门,而守汉中。 吴人都秣陵,不恃大江而守荆渚。 」

【译文】:刘备定都成都。

《都邑考》记载:蜀汉定都成都。

有三个州:益州,梁州(蜀汉分益州为梁州,又以建宁太守遥领交州),还有二十二个郡。他东面抵挡吴国,北面抵挡魏国,以汉中,兴势、白帝为重镇。

黄权说:“如果失去汉中,那么三巴就不能振作。”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如果没有汉中,就等于没有蜀国。

胡氏说:“魏人都在许昌,但是他们不依赖方城,而是守卫襄阳。蜀人都在益州,但是他们不依赖剑门,而是守卫汉中。吴人都在秣陵,但是他们不依赖大江,而是守卫荆渚。”

端倪解析:

刘备和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并不仅仅是兴复汉室。他们的志向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一个要当皇帝一个要当丞相,他们奋斗一生,也绝非为了狭隘的一姓之私、一己之私。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演义中,都记载了刘备这样一句话:“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在刘备初到荆州时,两人就互相被对方欣赏。

孔明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他建立了蜀汉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孔明对刘备的人品都有着深刻认识,刘备对孔明的信任也是显而易见。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他为刘备制定的长期战略规划,尽管《隆中对》只有区区295个字,但它几乎完美地体现了战略规划的思考逻辑。

诸葛亮的《隆中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并为刘备构建了一条南据荆州、西取益州克复中原的宏伟战略规划。

在这次和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这些计划后来成为了指导刘备行动的纲领。

尽管这个战略规划在当时看似完美,但实际上,蜀汉和曹魏两国的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对抗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

关羽丢失荆州,诸葛亮五次北伐未果,宣告了“隆中对”最终走向失败。诸葛亮本人也在《后出师表》中提到:“(先帝)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这是为什么蜀国最终只存在了两代,然后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