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称帝,开启大明王朝。

朱元璋可谓励志故事的典范,早年做过放牛娃,做过乞丐。后来在红巾军中从一名小小的士兵做起,得到赏识,慢慢积累实力。

攻灭陈友谅和张士诚政权,然后北伐南征,最后将大元踢回蒙古放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地图

在问鼎皇权的过程中,征集吸收了大量军队。

这在烽火狼烟,南征北战之时,自然是好事。但是天下一统之后,巨大的军费开支成为棘手的问题。

▲朱元璋(影视剧形象)

1

元朝卧底提出了解决方案

当时有一位大臣张昶提出了一个方案,采用卫所制。

这个张昶可是个狠角色,人非常有能力,颇得朱元璋赏识。

张昶原本是元朝的户部尚书,但是他心向元朝,给朱元璋出了不少馊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写的诗

比如让朱元璋对百姓要用重典重刑,劝朱元璋要及时行乐。为的就是让朱元璋失去民心,以便复兴元朝。

他又和宰相胡惟庸,大臣杨宪等非常交好。最后被朱元璋诛杀了。

但是他提出的卫所制被朱元璋采纳了,卫所制不但解决了军费问题,甚至让朱元璋不费一分钱便养了百万大军。

这个制度也执行了几乎整个明朝。

▲南京明城墙

2

卫所制牛在哪里

卫所制牛在哪里,能受到朱元璋这么严苛皇帝的赏识。

卫所制的想法来源于唐朝的府兵制。

朱元璋在全国的军事要地设立卫所。像天津卫、威海卫都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卫所,让人不寒而栗的锦衣卫也是卫所。

▲锦衣卫

卫所主要指两级军事机构,卫和所。

一卫的标准配置是5600名士兵,卫下面设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和小旗等单位。

朱元璋将百姓分为军户和农商户。被归为军户的百姓,每家必须要出一男丁赴卫所当兵,称作正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原来是天津卫

军户的其他男丁,被称为馀丁,正军赴卫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其生活。

这样一来,军户的百姓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动力。

所以,作为补偿,朝廷给每个军户分配农田,同时免除部分税收。

军户在平时主要是种田耕地,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或入伍从征。

▲种田是古代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卫所只给军户发放少量的月粮,军户主要靠种田养家糊口。

在打仗的时候,军户要自己准备衣服,行军的口粮也是从军户的农田中按比例收取。

非常好的实现了养兵不耗国家财力。

当时的卫所兵力,合计已经超过百万。朱元璋非常得意,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粟。”

▲明军出征的画

3

卫所制问题严重

朱元璋在世时,强权高压之下,朝廷对各个卫所还控制得住。但朱元璋去世后,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首先是军户的日子过得并不好,每次打仗,家里要去两个男丁(一个正军参战,一个馀丁随行)。

如果正军战死沙场,还需要家里再提供一个男丁作正军。战乱较多的年代,军户家里男丁几乎都快用完了,反对意见很大;

▲哈密地区的卫所分布

二是军户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要么种田,要么上战场,没什么权力,朝廷也没给太多荣誉;

三是尽管朝廷给田给地,但长官侵占田地严重,军户的经济来源受到重大威胁。

于是,越来越多的军户开始铤而走险,一逃了之。嘉靖年间,有些卫所逃亡军士达到在籍军士70%左右。

无奈之下,为了充实队伍,朝廷只得让罪犯充军,使得卫所的形象大打折扣,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中后期,沿海倭寇盛行

4

成也卫所,败也卫所

明中后期,沿海倭寇盛行,卫所的战斗力基本等于没有。

所以,无奈之下,明朝开始募兵,有了鼎鼎大名的“戚家军”。

因为募兵不用世袭,相对自由,发高薪。选拔的都是青壮,战斗力不俗,才将倭寇平定。

▲戚继光(影视剧形象)

不过,募兵也破坏了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卫所制度下,土地是朝廷,或者说是皇帝给的,军队自然效忠于皇帝。

但是募兵制,是将领去募兵,谁有钱跟着谁。如果将领手握重兵,很容易挑战皇权。

而起兵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努尔哈赤,当年也是明朝的一个卫所的指挥使。

在精锐的八旗铁骑之下,中原地区的卫所如同摆设一般。

▲清朝的八旗

还是后来袁崇焕募集的关宁军,硬抗住了清军,让明朝多残喘十几年。

后来,吴三桂带着关宁军投靠清廷,卫所根本不是对手,敲响了明朝灭亡的警钟。

可以说,明朝成也卫所,败也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