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里说,今年是我创业十周年,从一个人单打独斗,跌跌撞撞,兜兜转转,又回到一个人一支笔,只不过心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写理财出道的,现在专业话题写少了,不断有老荔枝请我推荐关注的其他理财博主,这让我很犯难。

倒不是怕粉丝被人吸走,而是我一年多前解散团队时,就把几乎所有关注的理财博主都取关了。

为啥取关?

因为我学理财18年,入行16年,深知绝大多数理财信息——不管是官方财经媒体、金融机构媒体还是各种野路子自媒体博主发布的信息——都是“市场噪音”。

当你已掌握了扎实全面的理财基础知识,也拥有较丰富的理财实战经验,看更多媒体信息,反而可能弊大于利,还不如把时间留给经岁月淬炼的经典书籍。

原因在于自媒体“不可能三角”。

读者希望看到高频率、高质量、还不赚钱的专业理财内容,但不可能。

高频高质,意味着一个或一群很牛逼的人全天做内容输出,他们还不赚钱,喝西北风去?

他们要赚钱, 内容专业性和中立性难免打折扣。

尤其我们这种专业门槛很高的理财内容,高手写作,能让普通读者根本分不清干货还是软文,但我一看就懂,不想浪费这时间。

不想被甲方爸爸牵着鼻子走,就要直接向读者收费,搞小圈子私密化服务。

问题是收费低了,根本养不活团队,还是要堤内损失堤外补(中立性依然受质疑),

收费高了,中立性能保证,但市场无眼,赚亏难料,碰到过去3年这种连续亏钱的大熊市,又说不清道不明。

遇上看问题一根筋的,反手一个举报,说这人力哥给推荐的,我……

能高频还不赚钱的,一般都是兼职小V茶余饭后写着玩的,文笔一般,专业水平更一般,内容品质不敢恭维。

万一遇上水平高的,做着做着成大V,必然会变现,中立性又开始受到质疑……

现实中,很多平均阅读量还不到100的迷你V就已经急着变现了……

想维持高质量还不老想变现,代价就是低频,比如现在的力哥。

有人说低频没关系,但我想了半天,没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圈内同行……

不想继续变现的话,很多博主直接隐退了。

毕竟,公开分享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粉丝赚了不见分你半毛,一旦亏了就会骂你。

哪怕不写理财赚钱,写点生活点滴,买了啥看了啥吃了啥去哪旅游了……一样会招来很多红眼病患者。

人性经不起考验,世上除了你的至亲爱人,没几个人真心盼着你好,但成天盼着你买房深套、炒股爆仓、出轨被抓、移民被骗、旅游途中护照被偷……想看你笑话的人,数不胜数。

只有我这种脸皮厚不怕骂,还享受写作分享的人,才会坚持干这种没吃到羊肉惹一身的骚的蠢事~

除了“不可能三角”,媒体上大部分都是 “市场噪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热点效应对投资的反噬

媒体靠吸引眼球赚钱,最近什么话题热,自然媒体抢着报道什么话题。

投资领域,最热的话题,往往是近期最具赚钱效应的市场。

这是人性使然。

当看到前方有个巨浪袭来,正常人第一反应是拔腿就逃。

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巨浪一定会沿直线继续向我冲来,让我陷入危险,而不会突然中途转向,让我回归安全。

哲学上说,这叫“事物的发展沿趋势运动”。

说人话就是,看到涨了,下意识觉得还会继续涨,看到跌了也一样,人性习惯追涨杀跌。

趋势持续时间越久,信念越坚固。

这个在物理世界中基本靠谱的规律,在投资世界中,却经常吃瘪。

投资能赚钱的本质,是投资品内在真实价值高于市场价格(从价值低估到价值发现),或投资品内在真实价值和市场价格差不多(甚至略微高估),但未来有良好的价值成长空间,现在买入,可以等待未来即将到来的增量价值被持续发现。

在股市上,前者俗称价值股,后者俗称成长股。

不管哪种模式,本质都是在做“价值发现”

但如果一个投资品的价值,连普罗大众都给发现了,就很容易把市场价格推高到泡沫阶段。

当各种(自)媒体都在讨论某个热点品种时,可能这个品种的投资价值,已经被发现得差不多了。

但大众不这么看。

在人群中坚持自己独特观点非常难,因为人性喜欢抱团取暖随大流, 倾向于和别人保持一致,更有安全感。

在物理世界没问题,特立独行的人往往最先挂,但在投资世界,随大流反而更容易挂。

因为市场价格可以短时间内远高于内在价值,也可能长时间略高于内在价值,但绝不可能长时间内一直远高于内在价值。

这是普通投资者总是一再高位站岗的根本原因。

原理不难理解,难的地方在于,真实投资世界,除了受这个底层逻辑影响,同时还受两个非理性变量影响。

一个叫“市场先生”。

同样因为坚信事物沿趋势运动+习惯与主流意见保持一致,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会被成倍放大。

过去半年,就是恐惧被成倍放大的时期。

因为市场主流声音很丧很悲观,情绪不断互相传染,说的人丧,听的人更丧,听的人又把这种丧反过来传染给说的人……

就像房价跌了10%,很多悲观者说你看我没说错吧,看好,还要跌到20%!

结果跌到20%,他们会说,你看着,还要跌到30%!

结果还真跌到30%,他们会继续看跌到40%。

但房价不可能永远跌下去,总有一天,房价会见底。

但见底那一天,绝大多数人却打死也不信。

这也是为什么股市跌破3000点时,就有很多声音说别急着抄底,看到2500。

跌破2500时,又有很多声音说坐等破2000再入场。

真跌到2000呢?

他们会说中国经济完了,不能抄底,一定会跌到1500!

回想下年前市场极度恐慌大盘跌到2600点时,网上是不是充斥着这种声音?

还记得2月5日见底那天,正在澳洲旅游的力哥发了什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知道那天就是大底。

但我知道, 市场先生的存在,让理性投资者很头痛,但你也只能笑着面对~

你觉得泡沫已经很疯狂了,但它就可以继续疯狂下去。

你觉得估值已低得令人发指了,但它就能再创新低。

要么卖早了,要么买早了,总让人很郁闷。

没办法,市场先生的疯狂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料,也可能不如我们的预料,没人知道。

这就是很多职业投资者虽然投资逻辑无可挑剔,掌握的数据也非常齐全,但就是亏钱,没处说理。

另一个很难预测的非理性变量,是有形之手突如其来的干预。

这一点,在中国市场特别明显。

最近延迟退休的讨论热度又起来了。

说实话,都2024年了,这个大姨妈话题还没落地,已远超我的预料。

老龄化问题和延退方案,我从09年就开始关注,写过大量分析文章,并为此深感忧虑。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正在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尤其口罩以来,新生儿连年断崖式下跌,延退是必然的事。

但这件本在18年或20年,最晚在22年就该启动的重大改革,到2024年两会期间,依然没有拍板。

现在看来,问题可能不在经济层面,更多是政治和社会稳定层面的考量。

首先考虑“讲政治”,就没法用经济理性和数据来推演判断了……

类似的,还有22年12月突然放开——理性告诉我,迟早会放开,但不知道具体哪天放开。

还有3年前凿凿说十四五期间要落地的房地产税,随着全国楼市转冷,如今十四五都快过去了,半点声音没有。

还有赵薇和高晓松2年半前莫名其妙的封杀和如今莫名其妙的解封。

还有之前国家队从来只救上证50、沪深300这些蓝筹指数,没人能想到居然也会去捞中证2000!

这出人意料的举动直接让带杠杆的多空中性策略私募两头打脸,直接爆仓。

政策本意不是针对它们,但他们基于理性的策略,客观上却被不可预测的突然政策给玩死了。

这些,就是形之手的不可预测性,对投资造成的巨大困难。

再看一个经典案例——中概股。

早在2017年1月第一个中概股指数基金发行时,我就强烈看好。

到2021年1月,中概互联涨了160%+,年化28%。

问题是这个涨幅不是匀速得来的,19年初,该基金净值一度跌回到1元,两年上浮零,并没有赚钱效应。

所以起初两年我拼命安利时,敢跟我一起买的人并不多。

但进入2020年,中概股价值发现,该基金持续上涨,这才引来了越来越多跟风者。

到21年初我推荐恒生互联时,人性的追涨杀跌和报团取暖达到了一个高潮。

此时,中概股已不再低估,但哪怕有所 高估,只要未来依然有良好的价值成长空间,这个价值发现的过程依然可以持续。

谁知,2021年,我们遭遇了国运逆转之年。

这一年的重要性,可能要到10年20年后回头看,才能意识到,虽然不如1978年,但不亚于1992年。

有形之手突如其来的重大干预,把整个行业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彻底打断。

紧接着,悲观情绪大规模蔓延,中概股连同港股一起,在 “市场先生”的疯狂操弄下,估值一再创下历史新低,直到现在,也还是弱不禁风,一碰就跌……

这两种非理性力量的影响, 就是书本上介绍的投资原理和真实投资世界之间最主要的差别。

我不认为普通人有能力预测或战胜这两种可怕的力量,甚至连写出《价值》一书的张磊,应该也意识到自己无能为力,所以润去坡县了。

投资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nobody能成为常胜将军,当年徐翔王亚伟这些“股神”,回头看,无非都是搞内幕交易的老手。

这就要说到投资和理财的差别。

如果说投资是一头令人又爱又恨的野兽(想吃野味,又怕被咬伤),理财就是把这头野兽关起来的笼子!

应对市场先生的阴晴不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投,来平滑无法预料的高波动。

应对场外有形之手出人意料的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资产配置,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

打不过,跑还不行吗?

不好意思,绕了一大圈,最后总结的实操干货,还是那些最朴实的理财原理,这就是无数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最管用的策略。

剩下的,就是“理财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尽可能避开大热,如果非要买,权益类的,用定投思路,类固收类的,用资产配置思路。

当然,具体产品,还要具体分析。

比如现在很热的长期国债、红利基金、刚刚创历史新高的黄金、即将创历史新高的比特币……分析方法都不一样,但原则还是我上面说的这些。

今天写了很多,大家感兴趣的话,我改天再聊。

对了,昨天 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有些2024年经济目标数据,大家可以看下。

我一个懒得说,没有任何意外,也没有任何让我眼前一亮的。

未来几年,我们会进入一种高度稳定的经济状态,没有多少惊喜,也没有太多惊吓,眼下没必要过度悲观,也没有太过乐观的理由。

欢迎进入平(ping)凡(yong)的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