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结束,门诊患儿数量逐渐减少。流感、合胞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都明显回落,但新冠却逆势上升,成为近期门诊中发热患儿的主要病因。

近期新冠增多的原因

  • 个体新冠抗体降低

新冠抗体能持续多久目前暂无定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6月-1年余。人群大规模新冠感染是2023年1月,现阶段个体的抗体普遍处于低水平。

  • 病毒不断变异

新冠病毒是一种极易产生变异的病毒,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体内仍有抗体的人群可能对变异株没有免疫能力。

  • 孩子开学、成人复工致交叉感染增多

孩子们开学,课业负担增加,课外运动增加,导致易患病。学校中人群密集,患病后易交叉感染。

近期新冠的疾病特征

  • 症状个体差异大

与初阳患者绝大多数都是高烧不同,二阳患者中高热、中等发热、低热的都有,发热时间也长短不一。

与成人相比,孩子出现高热的多一些,但与去年大规模初阳相比,超高热(超过40度)的孩子比较少。发热持续时间也有减少,一般1-2天体温会逐渐下降。

  • 发热时伴发症状少

这一点与初阳相似。二阳患儿发热初期也常是干烧, 体温退后有的患儿有咽痛、咳嗽等症状,少部分患儿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

二阳的患者需要像新冠初阳那么重视吗?

大家首阳后普遍预后良好,对二阳的重视度大大低于第一次患新冠。在此建议对新冠二阳三阳要予以重视。

首先要注意明确诊断。近期如有发热,建议进行新冠检测。检测方法可以选择家庭检测试纸(抗原检测),也可考虑做呼吸道病原核酸的上门检测,这样不仅能检测新冠,也能检测流感、合胞、支原体等其他呼吸道病原。

其次如诊断明确一定要保证休息。

新冠病毒对于人类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病毒。新冠病毒从出现至今仅4年,而大家比较熟悉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都有50-100多年的历史,对这些病毒及所导致疾病的研究都已非常全面深入,而对新冠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也是经验不足的,需要谨慎对待。

目前的资料显示新冠合并症有:肺部弥漫性损伤、心肌炎、心肌损害、心律失常、高血压等。针对儿童,主要关注心肌炎、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

基于对新冠的了解十分有限,建议第二次、第三次感染依然要重视,患病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带病上课,体温退后不要马上增加课业,更不要着急训练级别的运动,以减少近期及远期合并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