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有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美国的胖子很多,而且其中有不少人不是普通的胖,而是那种病态的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统计,仅在2010年,美国的人均肥胖率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1%,也就是说平均每三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是胖子。

从1962年开始,美国肥胖率由13%一直上升,在1997年达到19.4%,2004年达到24.5%,2007年达到26.6%

随处可见的胖人,成为了美国街头的一道奇景,也让美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胖人文化”。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肥胖只是他们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人收入高,吃的好,自然胖人就多。但其实,美国人的普遍肥胖,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咎于美国巨大的贫富差距。

但请注意,在美国,并不是越富的人越容易胖,而是越贫穷的人,越容易胖。

“你的体重就是自己社会阶层的宣言”——这是美国曾经流行过的一句广告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00年前的美国,肥胖是成功的标志。而如今,肥胖则代表着一个人缺失财富、生活失败。

这到底是为什么?

穷人的无奈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国民,即使是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足以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了。极其丰富的物资供应、十分低廉的价格,即使是美国的穷人也负担的起:

10美元49听易拉罐装碳酸饮料,甚至比卖的瓶装水都要便宜;2~3美元就能买上一大桶哈根达斯;10只鸡翅不到1美元;一整只3磅重的烤鸡只要4.99美元,这些食物的价格在很多中国人眼中都算得上便宜了,更不要提挣美元花美元的美国人了。

2023年,在美国一份巨无霸汉堡的平均价格是5.58美元,而全美最低时薪都达到了7.25美元,也就是说工作一个小时就足够吃一顿了,而且快餐店的饮料是可以无限免费续杯的。也就是说,你工作一个小时,就足够支付你一顿午饭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走进一家美国的超市,你首先会震惊于里面琳琅满目的的食物种类,得益于美国广袤的农业用地和先进的食品工业技术,美国能为其人民提供的丰富的食物品种。

但是他们在享受着富裕的食物供应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酷的现实:美国穷人能吃饱吃好,但绝对吃的不够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些食物大多是速食食物、速冻食物和预制菜,它们的确制作便捷,吃起来美味,但与新鲜健康毫不挂钩。食品生产厂商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往往会采用品质更低的食材用作原料、在食物中加入大量添加剂与激素,这对人体健康无疑是巨大的损害,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脂肪肝等富贵病频发。

想要吃新鲜的食物?那得加钱。受限于运输、食物储存、加工等条件的限制,在美国新鲜蔬果的价格是高于那些加工速冻食物的。

以一家美国华人超市的蔬菜价格举例:大青菜1.99美元一磅、小青菜0.99、苋菜3.99、韭菜1.49、韭黄6.99、白菜0.89……倒不能说这些蔬菜的价格有多贵,而是美国的加工食品太便宜太好吃了,菜比肉贵是常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盒甜甜圈才1.99美元,这可比蔬菜诱人多了吧

对于穷人来说,吃那些半成品食物就足够满足他们想要吃大鱼大肉的愿望了,美味又省钱。而长久的健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就这样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美国人由一般肥胖进化到了”超级肥胖“,甚至连路都走不动了,连超市都为这群胖子提供了电动购物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物荒漠”

在美国,有一个很有趣的名词,叫“食物荒漠”

1973年,美国人开始用“荒漠”一词指代那些缺乏必要基础设施,比如便利店、学校、医院的社区。

1990年,美国农业部将食物荒漠定义为:城市地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地距离超市超过 1 英里,农村地区距离超市超过 10 英里。根据这个定义,美国大约有 1900 万人生活在食物荒漠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幅关于“食物荒漠”的讽刺漫画:蔬果店、超市距离遥远,人们只有快餐店可去

而那些低收入地区,正好也与食物荒漠相重叠,其中的原因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1.大型便利店、超市的数量匮乏:当地人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低下,大型超市和优质餐厅的进驻率会远远低于富裕地区。当地人只能在小便利店购物,在快餐店吃饭,处于成本考虑,这些店往往售卖都是那些加工食品,当地人只能被迫接受。

2.交通不便:众所周知,美国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这也就造成商业区通常和住宅区相隔很远的现象,人们需要开车去超市购物。

而那些低收入人群很多负担不起养一台汽车的费用,又怎么会去远在郊区的超市购物呢?乘坐公共交通?那会浪费更多时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工作时间过长:低收入人群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往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过长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购买新鲜食材,更不要说在家做饭了。

那些方便快捷的速冻加工食物,虽然不健康,但价格低廉又能获得大量热量,自然成为了这些人唯一的选择。

吃饭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是生活中的享受,而只是为了活着而不得为之的糊弄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可以据此总结出一幅生活在“食品荒漠”中的美国人生活日常图景:整日忙碌于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大量的消耗让人对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渴望无限放大。

到了吃饭时,他们会选择去从已经剩余不多的休息时间里,再挤出时间去乘坐公共交通去远在郊区的大型超市购买食材,回家后拖着劳累的身体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去社区里的便利店购买了便宜的半成品食物,回家后只需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能享用,搭配上1.99美元一大瓶的家庭装可乐,或者干脆去快餐店吃呢?

“同样是花10块钱,有人会买一份沙拉,有人会买一份汉堡套餐,而他们的体型往往也像他们买的东西一样,区别明显,还有钱包也是,只不过要颠倒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显而易见。

从身材看阶级

多亏了美国那发达的食品工业,为美国穷人兜了底,能吃饱还能吃的爽。毕竟代价是以后的,而痛快是今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美国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又是如何对待吃的呢?

有钱有闲的他们不用像穷人一样从事重体力劳动,对于高热量食物没有过度的渴望;日常是按营养师精心调制出的营养又美味的食谱来说;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健身房运动,聘请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特别注重自我的身材管理。对于健康和良好身材的追求,他们从来都不糊弄。

这张照片,是由两个美国不同阶层的家庭合影拼接而成,他们都是相同的年纪。但你可以很轻易地看出哪一边的家庭更有钱,社会地位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有人会说,从他们的衣着打扮上就能看出来。没错,但如果让他们换掉用于修饰的衣服,仅凭他们的面相、气质,你就能看出富人那被财富滋养后的从容淡定与沉稳;就能看出穷人那被生活中的风霜雨雪摧残后的疲态与沮丧。

更不用提两者的身材对比了。

穷人们沉浸在便宜易得油炸食物和碳酸饮料中无法自拔,宁愿将日常时间消磨在宅家,也不愿意走出门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不知,那些远比他们更有钱,更有能力,生活条件更好的人们,却能严格规划自己的一餐一饭,严格遵守每天的运动计划。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健康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而美国穷人们,就这样沉浸在“穷-胖-穷”的轮回中,无法自拔。其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在意,反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生活在物资富裕的“地上天国”。

即使有少数人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而悲哀的是,他们并无能力去改变,或被现实所拖累,或被环境所改变,或意志不坚定自行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在“穷”和“胖”这两大难题中找准目标,迎难而上。解决无论哪一个难题,都能让自己的生活迎来转机,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