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是首批8座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拥有超过100万件藏品,无论是按藏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说是全国(包括港澳台)前10的博物馆。上博老馆落成于1996年,从我记事起,市政府对面,人民广场上的这座大鼎就是上海的地标之一。从读小学到现在,上博我去了少说也有十几次,大部分展馆都看了不止一遍(除了家具馆),特展也看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博老馆所在的人民广场,是上海市中心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密集,因此上博就自然成为四方旅客打卡的胜地。小时候(21世纪初)上博还要收20一人的门票,那时去参观的游客已经不少(记得有一年《清明上河图》展,特展厅外排队的人排了一层有余),后来博物馆实行免票政策,馆内更是人头攒动。

这两年,参观博物馆蔚为风尚,上博预约也是一票难求,基本上要提前一周才能约到。不过和其他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比,上博有一点好,大部分特展都免费,只要预约就能看到。

上博设有3个特展厅以及青铜、雕塑、陶瓷、书法、绘画、玺印、玉器、家具、钱币、少数民族10个常设展厅,展品涵盖了各个门类,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品,是国内少数以文物类别分类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文物品类最全的博物馆之一。

和其他地方博物馆相比,上博没有介绍本地历史的通史陈列,似乎少了一些“上海”属性,但是得益于上海近代以来全国经济、交通中心的地位,上博通过捐赠、收集、扣押收缴文物等途径,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品(甚至还有全国各个少数民族的物件)。据说上博东馆之后会开设海派书画、上海考古的展厅,可以期待下。

当然,对上海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上博附近的上海历史博物馆,那里有从上海史前的崧泽文化到近现代的各种文物,它所在的跑马总会大楼,曾先后是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的旧址。

上博的馆藏,以青铜、书画、陶瓷质量最高,个人以为,钱币和少数民族馆的展品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父乙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代晚期,小臣滋方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周,大克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周,晋侯稣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牺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晚期,镂空蟠龙纹鼓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晚期,吴王夫差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云南贮贝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到秦汉时期北方草原民族的青铜饰牌

上博老馆长马承源先生是青铜器专家,在他耕耘之下,上博积累起了全国数一数二的青铜器馆藏。包括体型巨大,被誉为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的大克鼎,记载了晋侯出征东夷的晋侯稣钟等(部分藏于山西博物院),这两件文物一件由捐赠而来,一件从海外高价购得,都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也体现了上博文物的曲折来历。除此以外,青铜馆还展出了从夏代镶嵌绿松石方钺到汉代云南贮贝器在内的各种藏品,吴越之地的铜剑、巴蜀的青铜武器、草原的金属饰牌,你都可以在上博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佛像图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马麟,楼台夜月图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荔枝图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马和之,诗经周颂图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林良,双鹰图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文徵明,寒林晴雪图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王翚,十里溪塘图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朱耷,书画册

明清时代的书画家大多活跃于江南一带,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上博收集了大量书画藏品,成为国内唯一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发展的常设展。书画作品大多创作于脆弱的绢帛、纸张之上,保存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博物馆都不会长年展示书画作品。但上博除了调整展品的少数时间,平时绘画、书法馆基本正常开放,而且展品半年一换,常看常新。不过去了那么多次上博,我还从来没见过馆藏的孙位《高逸图》真迹,作为国内现存的少数唐代绘画真迹之一,也许她确实不适合经常被拿出来展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圆圈纹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子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缠枝牡丹纹梅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定窑划花游鹅纹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哥窑五足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郊坛下官窑鬲式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乾隆,景德镇窑蓝地金银彩桃果纹瓶

江南一带是我国古代陶瓷烧制的中心之一。上博的陶瓷馆展出了从史前半坡、良渚、龙山文化到商代原始瓷器、东晋早期青瓷、唐三彩、宋代官窑、元明青花到清代粉彩在内的各种瓷器。基本覆盖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重要窑口,从宋代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官窑,到辽、西夏以及民间的各种陶瓷器,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克特里亚钱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帕提亚银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珊-贵霜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印度钱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伯帝国金币

钱币大概是出土数量最多的文物,上博的钱币馆除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钱币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特别是丝绸之路上中东、中亚和印度的钱币收藏,你可以在这找到阿契美尼德、塞琉古、巴克特里亚、帕提亚、贵霜、萨珊、阿拉伯、帖木儿等国的古钱币,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这些稀有钱币收藏主要也来自捐赠,大多由杜月笙的小儿子杜维善捐赠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傩戏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的刺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彝族皮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族织布器件

西方列强国内往往都有专门展出世界各地各族群文化、生活用品的人类学博物馆。我国此类博物馆非常少见(好像只有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有)。上博设有专门的少数民族馆,展出全国各族的艺术作品,生活用具,也算是人类学博物馆的平替了。虽然这些文物未必很珍贵,但足以展现出各族文化的多元性,还是挺有意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马斯·劳伦斯,红衣男孩,因为层高不够高,展厅不够宽敞,灯光的反光就比较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伦勃朗 63岁的自画像,尺幅小一点的画就没问题

在国内博物馆中,上博的文化教育和国际合作开展得比较好,经常会举办特展、讲座等,基本只要预约上就能去,平时展览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人讲解。这些年,我也在上博看了很多特展,从玛雅陶俑、沙俄皇室的武器、彩蛋、太平洋原住民的木雕、用具、出口国外的外贸瓷、外国仿制的中国瓷器,到拉斐尔、波提切利、卡拉瓦乔、伦勃朗、德拉克罗瓦、雷诺阿、列宾、苏里科夫、萨金特等西方艺术名家的画作。虽然没出国,也算在上海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文艺精品。

中外交流特展这一方面,上博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是数一数二的(哪怕把港澳台的博物馆算上也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理国盛明二年,大日遍照佛坐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藏竹根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藏紫砂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藏清代家具

在丰富的展品,拥挤的人流相比,上博现有的展馆面积偏小,硬件设施已经有些过时,有时候无论再怎么调整,展览条件也比不上新建的场馆。今年,位于浦东花木的上博新馆已经试运营,占地面积要比老馆大得多,展览条件也好很多。新馆目前有三星堆的特展,常设展仅开放了青铜馆,期待全面开放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