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7月,华润置地发布了一则动态新闻:华润置地启动城市公司总经理及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其中这样写到:华润置地城市公司总经理及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模块学习在华润大学小径湾校区正式启动。华润集团领导、华润置地管理团队成员、各大区总经理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92位城市公司总经理及后备人才参加启动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当时的华润置地,确实有足够的底气敢于储备更多的城市总。

1、2018年年底总土储5957万平米,2018年全年新增土储2213万平米。

2、2019年可售资源4159亿元,2019年签约目标2420亿。

况且,2019年,华润置地的销售额达到了2425亿,超过了原定的签约目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华润置地再次新增土储2020万平米。

|开始变革

2021年初,华润置地披露销售业绩。2020年,其实现销售额285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8%。但受行业红利逐渐消失、土地成本上升等影响,华润盈利水平下降趋势明显,毛利率在2020上半年降到了近三年以来中期指标的最低值。

与此同时,华润置地总负债逐年攀升,从2014年的2452亿元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5899亿元(截止目前总负债7396亿元)。五年半时间总负债增长3447亿元。

拿地放缓、盈利下降、债务攀升,华润置地需要对公司进行变革。

2021年6月,华润置地在内部小范围发布《关于华润置地开发系统管理架构的通知》。

其中提到,以打造“敏捷、高效、精干、活力”的组织为目标。通过管理架构、组织人事、薪酬激励变革三个方面入手,聚焦解决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效能不足等组织管控痛点

在这次调整中,华润置地已经对大区的职责和部门都进行了精简。

2022年4月,华润置地开启了新一轮组织调整,对城市公司进行整合。

其中华东大区整合为6大城市公司:上海片区公司、南京片区公司、杭州片区公司、合肥片区公司、苏州片区公司、宁波片区公司。

2022年12月,华润置地再次对部分城市公司进行调整,多个城市负责人进行了换防和调整。

其中包括:

华东大区苏州公司总经理邱中桂调任置地总部工程管理部总经理,苏州公司由原无锡项目总经理张勇接管;

华西大区兰州总经理迟海调任华南大区广西公司总经理,兰州总经理由原大连公司工程总马国栋接管;

东北大区长春总经理冯伟调任华南大区福建公司总经理,同时福建与厦门公司合并;

东北大区长春公司与哈尔滨公司合并,由原哈尔滨总经理李荣勇担任长春总经理。

原华南大区广西公司总经理张炎圣,则调整为广西公司副总经理。原柳州公司总经理王翼,调任到深圳大区任职项目公司总经理。

据华润置地官网披露,其七大区下属的分公司也由去年的40个调整为目前的32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整加剧

在2024年初,华润置地再次进行公司架构调整,和以期的小打小闹不同,这次直接对大区也进行了变革与调整。

*原有7个大区重组为5个大区,原有28个地区公司重组为20个地区公司;

*原华北大区与原东北大区合并,成立新的北方大区;

*取消华中大区;

*原华中大区的武汉公司、长沙公司划归原华西大区,更名为中西部大区;

*原华中大区的郑州公司,划归北方大区管理;

调整之后,华润置地从7个大区(华北、东北、华中、华西、深圳、华南、华东)变为5个大区,分别为:华东大区、华南大区、深圳大区、北方大区、中西部五个大区,旗下部分地区公司也将进行整合,相关人员也会进行调整。

从一勺言了解到的信息,大区层面:

1、华北与东北合并成北方大区,原华中大区总经理朱文刚担任华润置地北方大区总经理。

2、原华西大区总经理陈刚,担任中西部大区总经理。

3、深圳大区总经理方朋、华南大区总经理王渊、华东大区总经理王昕轶职位不变。

方朋差不多在2023年年中左右接替的原深圳大区总经理蒋慕川的位置。而蒋慕川调任了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目前蒋慕川担任华润建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

凌晓洁从华北区域总经理职位卸任,目前去向不明

此外,多个城市公司总经理职位也发生了变化。

具体为:

*原华润杭州总经理娄山杰调任上海总经理;

*原华润上海副总经理徐欢调任杭州总经理;

*原华润南京副总经理王进调任苏州总经理;

*原华润苏州总经理张勇调任南京总经理;

*原华润南京总经理王波调任总部运营管理部;

*原华润福建总经理冯伟调任长沙总经理;

*原华润南京副总经理高昕冉调任福建总经理;

*原华润济南总经理高海峰调任郑州总经理;

*原华润郑州总经理陈亮调任广佛总经理;

*原华润青岛总经理张永团调任山东城市总

*原华润重庆总经理赵建伟调任总部工程管理部;

置地没有职位的,调任物业公司,比如,华润长沙总经理陆盛阳调任华润万象生活、原华润广州总经理许凡调任华润万象生活。

这次的调整可谓是华润置地这些年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变革了,从区域到城市,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动,而且大区总权限也发生了变化。

1、大区总经理主要承担业务督导职责,片区直接向总部汇报。

这算是把大区权限收归了集团总部,有媒体说是实现了“总部做专、大区做精、城市做实”,也有媒体说是“强总部、强片区、弱大区”。当然,也可以把这次的调整,看作是向二级架构的一个过渡。或许未来真的不存在大区这层架构了。

2、全国范围内进行人事调整,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或者城市。

以前的调整,都局限于某个大区内或者城市公司之间的调整,这次是面向全国的一次集中调整。而且还不是单纯的换防这么简单,比如娄山杰任杭州公司总经理、张勇任职苏州公司总经理、冯伟任职福建公司总经理等时间都不久,不超过2年。

有人猜测,难道是华润置地某个大佬要上位而提前做出的一次变革?

3、被合并的城市有天津公司、广西公司、济南公司、青岛公司、粤东公司以及东北的沈阳、大连、长春、呼和浩特城市公司等等。

通过本次大规模的调离与合并,华润置地的城市公司一下子就浓缩了非常之多。

目前城市公司还在的有:北京、山东、东北、郑州、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南京、合肥、广佛、福建、海南、成都、西安、武汉、长沙、重庆、深圳、东莞、南宁。

从2018年的92位城市公司总经理到目前也就不到30位城市公司总经理了,降幅确实较大。

其次,华润置地的华中区域,一下子就消失了。而区域层面的职能条线,一大帮人要么奔赴外地、要么内部下层、要么选择离职。

毕竟有些人已经习惯了在当地生活与工作。突然的“背井离乡”,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够适应。

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华中区域很多中下层员工已经开始挂出了简历,在开始物色新的机会。

|东北与华中最受伤

从这几年的地产公司区域调整与合并中,很多房企都选择战略性的对东北市场及华中市场进行调整与收缩。

比如:

旭辉地产、中海地产、中南置地等,就都不约而同的把东北合并到了华北区域。

中海地产、中南置地、世茂地产等,把华中区域都合并到了其他区域。

据悉,从2023年开始,虽然热点城市的复苏已经明确,但市场分化还在持续,部分弱二线和三线的市场仍面临压力,尤其是大连、沈阳、长春所在的东北区域新房房价,依然呈现下滑态势。

换句话说,东北市场及华中市场对于房企来说,销售业绩贡献比已经明显变弱。华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才是房企继续发力的根据地。

这一战略性的对东北区域和华中区域的进行合并,区域内的人员则富余太多了。

不仅员工富余太多,连城市公司总经理及副总经理都多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