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识之一,世界上不少地区都产生过灿烂的青铜文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制品。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夏商西周时期,曾被后世美化为圣君贤臣治下民风勤朴淳厚的太平盛世,以至有“言必称三代”之说。商周青铜器是汉代以来官私收藏和鉴赏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北宋以后,更成为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物化载体,无论是重酒组合时代的殷商之爵、觚,还是重食组合时代的两周之鼎、簋等,这些青铜容器在作为实用器的同时还更充盈着“礼制”“等级”“权势”“威仪”的色彩,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本馆所藏商前期的青铜斝,和后来殷墟期的同类器物相比虽然相貌平平,但却也是当年的庙堂重器之一,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珍贵的国家二级文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器之外的戈、剑等青铜兵器在当时也应该为数甚巨, 它们或曾扬威沙场,或曾炫功庙堂,同样承载过厚重的历史。而今,这些青铜兵器也同为各自的收藏单位所珍重。战国以后,中国青铜器走过了它的辉煌时期, 象征权力地位的庙堂重器已经基本不见。但历代仍不乏铜质(主要是黄铜)精品,衣饰有带钩、起居有灯炉、供奉有造像,药房杵臼之声清脆悦耳,成串的孔方兄流转了民生,更有许多精致的文房用品成为文人雅士的案头珍赏。直到近当代,铜制品才渐次彻底退出了日用。

青铜器是商周考古学和古文字研究的重点,也是博物馆收藏序列中的主要类项之一。为适应文博考古单位的工作需要,“中国古代青铜器”一直是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1980 年代初本专业刚刚恢复时,曾外聘国家级博物馆的专家授课。从 1985 年开始,改由朱凤瀚老师讲授,十年后又由他的开门弟子贾洪波接棒。此次图录编纂时,我们特别邀约了朱凤瀚、贾洪波二位教授的论文以为纪念。在此要特别感谢朱凤瀚教授,他不但惠允重刊大作为本书增色,而且还对此次图录所收部分藏品的铭文进行了释读,我和我的同事们受教良多。在本书的卷末还收录了两位本馆员工的论文,一篇是刘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在教科书中的呈现》,另一篇是白瑶瑶的《南开大学博物馆馆藏铜带钩赏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掘青铜器的内涵,探索其文物价值的阐释路径。我一直以来的愚拙之见,对藏品进行深度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文物内涵揭示和分析研究的视野,应该是高校博物馆的优势所在,也是一种扬长避短之道。在博物馆藏品的深耕发掘方面,包括本馆在内,路也还正长。

不忘来路,乃有后功。2024年将是南开大学博物馆学专业最初创办六十五周年、恢复创办四十五周年。四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创业守成,皆历艰辛;苦守三昧,皇天可鉴。在此,我想引用一帧与前辈教师、与馆藏青铜器有关的老照片。它最初刊载于 1980 年代早期南开大学的宣传画册,照片背景是本校博物馆学专业恢复创办后不久的文物室(本馆前身),画面上在研究青铜器的三位,自右至左依次为王玉哲教授、傅同钦教授、傅玫教授。他们分别是本专业第一、第二、第四任专业(教研室)主任,为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大历史学科门类的传道授业者,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也有义务实事求是地记录曾经亲历的历史,前贤功德将被后学永远铭记,往事不会尽成云烟。尊敬的王玉哲先生 2005 年 5 月驾鹤归于道山,傅玫教授亦不幸于 2022 年 11 月病逝,此照片是对他们二位和其他对本专业发展做出过贡献、业已作古的诸前辈教师的一种感恩和追怀。傅同钦先生在本专业恢复草创初期,为学科布局和课程体系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回报其微。好在天道执中,使仁者寿;在此谨祝傅同钦老师吉祥安康、期颐喜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

从右至左为:王玉哲教授、傅同钦教授、傅玫教授

图书信息

南开大学博物馆藏品图录

奕世宝用 · 铜器卷

南开大学博物馆 编著

ISBN:978-7-03-077040-0

定价:248 元

本文由 郑佐一 摘编自《南开大学博物馆藏品图录 • 奕世宝用 • 铜器卷》之序言。内容有删节、调整。

(审核:孙莉)

购书二维码↓

店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