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郑流的诗歌作品,因为其意境独特,看之,就是一种极为美妙的精神享受。日前再次看知名诗人郑流的诗《谒雷州十贤祠》,读了这首寓意深邃、系情于物、意境独特的诗,令人感奋,启人深思,得到了一次审美意义上的享受。

郑流是个擅长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雷州十贤祠,本是游雷州西湖时所习见的客观事物,也有许多诗人写过它,然而,诗人却不落俗套,以他一惯的寓哲理于抒情的手法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诗人用抒情的手法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诗人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是去作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讲述,也不是去发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写的情境里的感兴,依托于雷州十贤祠这可感的景象中,化抽象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使人随着诗人的思路去对人的价值等问题作深入的思考。《谒雷州十贤祠》的艺术特色,首先便体现在诗人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此诗开端寄兴于雷州十贤祠的抒写,还只是点题。“走进这圣洁的殿堂/七个多世纪的漫长/已成为静止的过去”,开篇便点出所写的对象物来,然后依着诗人的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捕捉其艺术形象——“唯那十贤士/依然生生不息/踏着悲愤离愁/昂昂而来/踏出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

诗人紧紧扣住“谒”这一过程,把雷州十贤祠这个空灵对象写得新鲜、活脱,使无情之物显得富有人情味。十贤祠,这个纪念物,实际上是沟通诗人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诗人借它抒发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受,从而将开头开拓的意境予以深化。“一群名相贤臣/一群志士英杰/七大匡世济时/舍生取义/爱国忧民/满腔忠烈”,诗人对十贤士予以客观的评价,并把雷州这古代作为流放之地的历史溶入其中,对十贤士的所作所为怀有无限的敬意,然后笔锋一转,“泉水般的透明/海椰树般的刚直/唯风去难测/唯暗箭难防/受践踏/被流放”,指出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隐隐流露出诗人的无限同情和对小人的愤慨。

《谒雷州十贤祠》篇幅不长,构思新巧,诗人匠心独运地以开篇点题而一步步深化主题,一句一锤,扣人心弦,逼着读者去思索人生严肃的问题。十贤祠,作为诗人感情的附丽物,既是此诗结构的纽扣,亦为诗人主观抒情的渊薮,从而把前面提到的问题形象化,并为下面的抒情另辟蹊径。“悲壮的生命/生长出浩然正气/在血脉里燃烧/恒成立世高擎的支柱”,在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后,诗人完成了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完美结合,抒发出诗人自己独特的感情排比句,给人一种语气上的强列和情感上的升华,从而引出“虽共工/也触不倒/巍巍然/壮美山河启引着/苍穹的光明……”,一句紧扣一句地点显了主旨,深化了题旨,使此诗具有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摘自1996年10月18日《文学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