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起诗社,众姐妹们都在商量要起别号。探春自称最爱芭蕉,给自己起了个“蕉下客”的雅号。

林黛玉立刻开玩笑,说赶快把探春牵走,炖了脯子吃酒。并和众人解释,说: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蕉叶覆鹿是化用了蕉鹿梦的典故。

传说春秋时郑国有位樵夫在野外打柴,遇到一只鹿,便把它打死。樵夫怕别人看见拿走,就把死鹿放在干涸的壕沟里,并用蕉叶盖好。过了一会,这樵夫又忘了自己藏鹿的地方,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他一边走一边说这件事。有人根据他所说把思路找到拿走了。结果樵夫回到家里后又梦见那个人是如何把鹿拿回去的。于是樵夫按照梦里的情形找到了拿走鹿的人,向法官告状。法官判定二人各得鹿的一半。

林黛玉在听到探春说喜欢芭蕉的时候,能立刻想到蕉鹿梦可见她博学多才。她爱读书多读书又不死读书,常常化用典故,可见灵动。

蕉鹿梦里的樵夫打死鹿是真,失鹿后竟然由从梦里获得鹿的线索。所谓真中有幻幻里还真。又应了《红楼梦》的主题假作真时真亦假。贾宝玉在梦里所见太虚幻境,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此时众人在大观园(太虚幻境)里说笑谈诗,日后落魄后回想是不是又觉得大梦一场呢?

作者虚构一个大观园,用以描写幼年情事,又是虚虚实实真真幻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春为自己取雅号“蕉下客”是受了哥哥贾宝玉的启发。贾宝玉说秋爽斋里梧桐芭蕉尽有,可以指着梧桐芭蕉起别号。

虽然他们的母亲王夫人赵姨娘斗得如乌鸡眼一般,这二人却没有受母亲影响,亲昵有加。后来王夫人委托探春管家,有多少是因为探春和贾宝玉交好所以爱屋及乌呢。

幸而探春没受赵姨娘影响,学得和贾环一般。

探春的别号算是贾宝玉和探春自己各取了一半,后来探春又和贾宝玉共做一首《南柯子》

探春的前半阙为: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宝玉的后半阙为: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根据判词推断探春一定会去和亲,骨肉分离。因此满是无可奈何的伤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宝玉的后半阙似乎伤感又似乎在安慰妹妹。也许探春以和亲换来了贾家人的脱罪。贾宝玉本因林妹妹的死而出家,贾家落难他自然不得不还俗,接过妹妹对家族的期望努力赡养贾政夫妇。

林黛玉和贾宝玉到了前八十回早就情投意洽,互为知己。然而她和贾宝玉最后还是没能结为夫妻。贾宝玉的余生和薛宝钗相敬如宾彼此扶持度过。

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情而无实,只得他的一半。薛宝钗和贾宝玉有夫妻之实并无爱情,得了他的另一半。贾宝玉也只得林黛玉之情,依然是一半。他和宝钗并无知己情意,偏又称为夫妻,还是一半。

大家都只能得所想鹿的一半。

蕉鹿梦

《列子 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