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纯正的内陆孩子,从小就想去海边看一看。

我对高中暑假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是那时候买郭敬明公司出的杂志《文艺风象》,恰好有一本是「消夏特辑」。

非常精美的大跨页海景照片,让我对“看海”的憧憬,强烈到甚至成为痛觉——白色细软的沙滩、湛蓝的水面、烈日晴空下跳跃的那些光点。

但去那样的海边对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昂贵的。我只能在小小的卧室房间里,把那本杂志摆在桌面上当作埋头做题的背景。

到我真的能慢悠悠坐在白色沙滩躺椅上,在烈日下寻得一片庇荫,于无所事事的下午吹着带海水咸腥味的风,又过去了好多年。

而至今我已经看过无数次不同风格好看的大海。
普吉岛,三亚,文昌,万宁,青岛,香港。

虽然鸡汤早已不流行。“努力”这个词讲出来,有一种过时的刻板感。但是我们想去的地方,如果一开始无法接近,那真的要多干点活去换。

虽然事业,是一个你即使短暂做到了“成功”,又会很快被成功抛弃的东西。
时代大浪淘沙,时有黔驴技穷。
你的很多工作又被天赋和时限的短板死死框住。

我敢说写东西以来感受过无数种纯粹的错位跟痛苦。

但当我可以拿我的稿费去看高中时候的自己看不了的湛蓝海水时。

我还是觉得我走过的那些路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