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班长一直建议我国应该囤积能够装备百万大军的武器装备以备大规模战争消耗,但也有网友表示以我国的工业能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武器装备(保守估计一年可以制造30万军队的现代化武器),现在和平时期没有必要囤积,那是一种极大浪费。但俄罗斯的教训告诉我们,等到战时再大规模生产武器,不但来不及,而且很危险。

现代化武器造价昂贵,和平时期少量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除美国外的世界各国对国防工业产能都是比较克制的,原因很简单,现代化武器讲究以质取胜,造价昂贵且更新换代较为迅速,非战时大批量生产装备是非常没有性价比的。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自然也拥有强大的武器生产能力,据估计我国军工每年可以生产满足30万现代化部队的武器装备,而且等到进入战时状态后,全国工业体系都可以向军工领域集中,产能更是可以巨幅提升。

有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这一点连美国和俄罗斯都望尘莫及。在联合国对工业分类的定义中,将现代工业体系分为39个工业类别,191个类别,525个小类别,我国拥有着全部525个工业类别,这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但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摆脱外国依赖,在高精尖科技领域和工业原材料方面我们仍严重依赖进口。

澳大利亚铁矿场的超级采矿机,我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铁矿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很好理解,比如芯片领域,我们拥有从设计到制造生产的全部工业能力,但制造芯片的光刻机、真正高端芯片我们还是要进口,而且现阶段别人要是不卖我们还没办法,再比如铜铁矿石、石油等工业基础原料更是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回到本文主题,我们是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的国防工业国产化程度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但真到了战时,这一切可能都不能以常理推断。

比如现在的俄罗斯,冲突刚开始时,他们找伊朗求购无人机,据俄媒报道,伊朗人卖给他们的“小摩托”无人机单价高达10多万美元合近百万人民币,而中国网络平台上的民用版售价仅6万人民币,但被逼的没办法的俄罗斯也只能高价全收。而后俄罗斯还在全球范围内回购之前卖出的武器备件,当然也是高价回购。再后来他们找到朝鲜,以高价和军事科技换取他们库存几十年的大口径炮弹火箭弹等弹药,由于存放时间较长以及制造工艺落后,俄军收到后发生了多起炸膛事故。

伊朗的小摩托无人机,几乎是以10倍的价格卖的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价从伊朗和朝鲜购买无人机和弹药只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俄罗斯国产武器的产能远远无法满足战场消耗。其实俄罗斯军工能力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其军队主战装备均能够国产,但受制于持续衰退的国力,其国防工业受到严重冲击。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上台后,为了完成普京布置的现代化军改任务,建筑商出身的绍伊古精打细算,将军费几乎全部集中在先进武器研制上,这也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俄军武器很先进,但这些先进武器却往往先出口装备外军,俄军自己却只能少量装备,其背后原因就是没钱,钱都用到武器研制上了,因此只能“苦一苦军队”,先进武器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苏联时期的老式武器了,只能修修改改继续坚持。那么绍伊古最终是怎么完成“俄罗斯军队现代化改革”的呢?答案也很简单,通俗点讲就是他给全军约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部队装备现代化先进武器,剩下的呢?把老装备改装一下充当新式武器,说难听点就是少量先进武器在前面充当门面,里面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

俄罗斯T90M坦克工厂,其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前线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到了西方世界全面制裁,所有与军工生产甚至正常工业生产的原材料、零件、技术都遭到了彻底封锁,此时俄罗斯想扩大武器弹药产能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前线重型装备遭无人机袭击损失巨大,现有产能缺口巨大,即便是以最快速度扩大产能也无法满足需求。第二个是想扩大产能却遭遇全面封锁,又没有到全面战争状态,无法发布战争动员,无法集中全部国家资源到国防工业(发布全面战争动员代价极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

直到现在俄罗斯也没能完成扩大军工产能的目标,这个极其惨烈的教训告诉我们,到了战时再扩大产能是万万不行的,一是需要时间,战场上一天的时间就可能决定胜负,更何况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了,二是战时外部环境变化巨大,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极端情况发生,万一受制于人,那短时间扩大产能更是难上加难。

美国飞机坟场封存的战机,就这一张图几乎就是世界第三强空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我们可能面临的战争,再看看我们的对手,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越南、印度……哪一个单独拎出来不能吊打欧洲那些所谓的强国?哪一个背后没有无形大手推动?这种情况下不做好万全准备,怎能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