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深夜我们熟睡的时候,大洋彼岸发生了一笔折合人民币近50亿元(6.75亿美元)的融资,对象是美国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Figure AI。这笔融资也让他们的估值上升至26亿美元(约187亿人民币),跻身独角兽行列。

比获得高额融资更受关注的,是背后的“金主爸爸”们。OpenAI、微软、英伟达、英特尔,以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堪称硅谷最豪华的投资阵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阵容也不难看出,Figure的机器人接下来要大踏步地拥抱人工智能。据悉,他们拿到投资的同时,与OpenAI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一个抓硬件,一个抓软件,共同为人形机器人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增强人形机器人的语言处理能力。

在完成融资后,OpenAI对外称,接下来会将自身的多模态模型扩展到机器人的感知、推理和交互中。当然,这些研究的算力提供方还是微软。

成立于2022年的Figure AI,一直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波士顿动力、特斯拉、谷歌DeepMind等科技公司,前两家都涉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时不时有惊艳的产品亮相。

Figure AI也不例外。两个月前,他们对外披露,自家的机器人Figure 01通过观看人类煮咖啡的录像,在10小时内学会了制作咖啡。

在视频里,研究院向Figure 01提出帮忙做一杯咖啡的要求,机器人就会走到胶囊咖啡机旁,拿起胶囊放入机器内,启动咖啡机。如果它不小心没放好胶囊,还会自己调整。

由于动作敏捷,操作丝滑,有网友怀疑视频是否进行了加速,Figure AI官方予以了否认。换句话说,如果不是Figure 01耀眼的金属外壳,它的表现几乎和人类一样。

更核心的一点是,和当初谷歌大脑让机器自己观看Youtube视频,最终学会认识猫一样,Figure 01是自己学习和模仿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完全不需要编程,意味着这是一种可以扩展到多个动作的方式。

那么理论上,假设未来有1000台Figure 01机器人,每个都用10小时学习一项人类掌握的技能,再输入到同一颗“大脑”里,全新的Figure 01机器人就能拥有1000项人类技能。

这也符合Figure AI对于“让机器人帮助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定位。今年1月,他们也宣布与宝马达成协议,投入小批量机器人在汽车工厂工作,如果试用期间达到性能目标则会进一步扩大合作。

在完成融资后,Figure AI创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在X上兴奋地表示,Figure的人形机器人会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这条帖子下面最活跃的评论来自马斯克,他只回复了一个词:Optimus,认为这个终极载体是自家的擎天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大模型火了之后,“具身智能”成了科技界令人着迷的一个词。其实早在1950年,图灵就在论文中提到这一概念,说的是让机器具备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能力,和环境进行交互。

大模型的横空出世让人类看到了让机器通过理解语言理解世界的可能,也确实在机器人领域结出硕果。比如,斯坦福大学华人团队推出的Mobile ALOHA机器人,已经学会做不少家务。马斯克的擎天柱也已经可以把衬衫叠得整整齐齐。

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是和Figure 01几乎同时亮相,来自东京大学的Alter3机器人。在GPT-4的加持下,它已经可以做出很多和人类相似的动作,比如让它“播放金属音乐”,它就会有模有样地弹起电吉他,边弹边摇头晃脑。

以无数科幻场景为目标,从学界、产业界到投资界都在押注“具身智能”。像英伟达内部正在组建一个名为Gear的小组,专门研究具身智能体。在投资Figure AI前,OpenAI投资了一家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

在国内,成立于杭州,以机器狗出名的宇树科技刚宣布完成10亿元B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源码资本、深创投等,去年他们的人形机器人也留下了惊鸿一瞥。去年年初,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离职创业,成立的智元机器人被资本追着投,创下了一年6轮融资的小奇迹。

文|梁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