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语文

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考试的三大块: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占据试卷70%分值。如果一个孩子能在这三大块少丢分,语文稳坐班级前三名。关于古诗文和作文学习方法,以前写过很多文章,这里重点说说阅读理解的窍门。

2017年开始我使用自己编写的阅读教材,在高途课堂主讲初中阅读课,已走过7个年头,相似的内容讲了近100遍,批改了上万份作业。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初中生阅读高分的秘密。

阅读理解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以前的文章做过大量的分析,这里再补充一些新的想法。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阅读丢分现象,用科学方法去训练,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分数。

一、阅读答题不要只背公式

有些家长看到阅读答题公式,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葵花宝典》,觉得只要有了答题公式,就高枕无忧了,结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

因为阅读理解考题,不只是背诵答题公式这样简单。不同区域考题还是有所差别,通过翻阅大量考卷,我发现西部及大部分北方地区,能用到公式的考题有四分之一,中部地区能用公式答题有五分之一,而江浙地区能用到公式答题仅六分之一。福建省的阅读考题最难,相当于中部地区高一难度。温州的阅读考题最灵活,就算开卷考,很多同学也无从下笔。

既然阅读难度值各地有差异,我的阅读课又如何保证适应不同地区呢,因为我的阅读课讲解的是最基础的,最核心的阅读方法。讲的是阅读的底层逻辑。围绕我独创的五步骤六原则展开,讲的是如何读文章,如何读题,如何做题,这是一套适应地区差异的阅读思维方法。当然要想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后期结合当地考题适当练习才好。

二、课外阅读量对阅读分数影响有限

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的阅读成绩不好时,就感慨说孩子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老师发现学生阅读成绩不理想时,给家长的药方也是多读课外书。但是我发现很多常读课外书的孩子阅读成绩还是不理想。

所以阅读答题不好,不是简单的读课外书就能解决,读哪些书,如何读也很重要。

我发现读书多的孩子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阅读速度快,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信息;二是概括能力强,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三是语言表述能力更强。

但是这些只是提升阅读得分部分因素。如果是小学生我更赞成用精读整本书的方式提升阅读分数,而初中生我建议用精读单篇文章来提升理解能力。

如何精读单篇文章?给大家一个最好操作的方法,读完一篇文章,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15段,就是15句话,然后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坚持做这项训练,训练50篇文章,和略读50本课外书效果一样好。

我在上直播课时,每次课我都会请同学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发现能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同学,阅读答题能力都比较强。

三、学好阅读理解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正所谓会读才会写。每一篇阅读理解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好文章,如果只是快速浏览,完成阅读题,岂不是错过了培养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完成阅读理解过程,其实就是培养精读能力过程。

考试时,没有精力揣摩这一篇篇好文章,但是平常复习整理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这篇文章的立意,结构,语言等,阅读考题中,很多好文章都是写作的范本,所以在编写阅读教材时,我把初中常考五类作文:家庭亲情类、校园生活类、社会见闻类,读书学习类、传统文化类文章选入教材,在评讲文章时,我把拟题、选材、立意等写作技巧融入到阅读讲解中,在学会答题方法之余,如果能懂得一些写作方法,岂不是一分耕耘,两分收获。

四、好的课程可以兼顾五个目标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阅读方法,这样的应试课,直奔分数而来,孩子们似乎热情不高,因为在学校里,这样的训练太多。

如果孩子没有兴趣,老师讲得再多,这样的课程效果似乎也微乎其微。一次90分钟应试课,首要任务是提高孩子分数,但是我们只想着提高分数,一味讲题练题,反而让孩子丢了兴趣。一次90分钟的课,如果能兼顾这五个目标,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胃口,反而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要提高分数,二是要培养兴趣,三是要提升写作能力,四是要提升内驱力,五是要开阔视野。

依照这样的课程目标,前10分钟分享一个哲理小故事,这样既能提升孩子们注意力,又能给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又能提升学习内驱力。之后10分钟,分解一道阅读公式,之后用60分钟分解两篇文章,10道题,重点讲解文章的构思方法,训练读文章的方法,训练见题知考点的方法等。最后10分钟,当孩子疲惫的时候,通过孩子们轮流分享《管好自己就能飞》这本书里面的小故事,来提升学习内驱力和开阔视野。课程结束后一对一讲评作业,指出作业问题,指导孩子完成反思笔记。

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上阅读理解课,孩子能从我们得课程中收获什么,这是我们老师一定要想明白的事。

每个孩子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孩子上了课,到不到预期效果,那就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因此在课程设计时,我认为应试课一定要少,越少越好,能用十次课解决问题,就不要安排十一次课。

经过反复验证,反复调整课程内容,我发现初中三年,18次课就够用,用12次课讲记叙文阅读,因为记叙文涉及到的考点最多,也最容易丢分。两次课讲说明文,两次课讲议论文,两次课讲非连续文本,这样的安排似乎更合理。

学过的知识肯定也会遗忘,一堂直播课,孩子能吸收老师50%的方法已经了不得,为了保证孩子能真正搞懂这些知识点,让孩子能复训是很有必要,第一次听课是了解了答题方法,第二次听课学会了出题方法,第三次听课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是很多家长的感慨。

当今之世,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学习,就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确实是这样。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把学习比作走路的话,老师只能扶着走一小段路,剩下漫长的路必须自己走,所以要学会走路。学会学习就相当于学会自己走路。而对于老师来说,最好的、最重要的教学,当然也就是学习方法的教学。

小结:没有一个课程对所有人有效,没有一个课程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一个课程如果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每次课,孩子都有收获满满的感觉,这样的课不值得关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一儒语文,朋友圈分享本文或将本文分享学习群,截图发我。可免费领取我的《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3次回放课。需要了解春季课程的家长也可以加我微信,预约试听课。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上图是我个人二维码,语文疑问可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