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句话,感觉颇受启发。

这句话就是斯科特·亚当斯所说:“要建立系统,而非设定目标。”

说来也巧,看到这句话之后,马上刷到即友分享《纳达尔宝典》中相似的话,即设定具体目标的做法并不科学,创造有助于你茁壮成长的环境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随即又在看到腾讯张军老师分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的书摘——伟大不是目标指引的结果,因为通往伟大的路线从来都不是直线。

翻开最新一期《财新周刊》,首篇文章赫然是《目标设定:好办法还是邪恶之法》,细数了目标设定让人狭隘、目光短浅、导致造假和心理创伤等诸多问题。

似乎一夜间,曾被视为管理万能药的目标设定成为了过街老鼠。

当然,这或许只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也就是频率错觉,但也说明不少人在反思单纯目标设定和目标驱动的弊端,并推崇建立系统。

在我看来,目标设定与建立系统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关系,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就像现在大厂广泛使用的 OKR 绩效考核办法,不但有目标设定,还有关键结果达成以及绩效评估的过程。

我认为,设定目标之后,至少还要构建两个系统,即认知系统和路径系统,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也不难,打个比方,我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在三个月内减肥十斤,按照目标设定的 SMART 原则,这其实是个不算太好的目标,不过没关系,先来试着构建系统。

首先构建认知系统。

年过四十的我不想追求可观的肌肉群和明显的线条(主要是自知很可能做不到),更多是想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体脂率,这就需要认识减脂与减重的区别,可持续的减脂而非简单粗或不可持续的减重。

接下来要学习营养的知识,了解常见食物的热量,最近学到的一点,是光算食物热量并不科学,还要考虑人体对食物热量的吸收率,简单来说,工业食品不但热量更高且更易被吸收和转化成不好的物质,而健康食品比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但热量低而且人体吸收率也低。

此外还要学习运动相关知识,我之前以跑步为主,现在则准备加入一些撸铁增肌的内容,因为肌肉的基础代谢能力比脂肪要强很多,而且光做有氧和节食则可能成为一个“难看的瘦子”(播客纵横四海有一期叫“如何减肥能健康、有效、不反弹”讲得比较清晰,不过全长有四个多小时,可以用 Podwise 梳理摘要)。

通过认知系统的构建,我发现上述目标可以修正为“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体脂率,我要在三个月内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健身的方式,让自己减脂十斤”。

正确的认知不仅是行动的基础,还可以更好地修正目标。

但是,上述目标还是显得笼统,所以还需要构建实现目标的路径。

关于实现路径,我比较喜欢《原子习惯》(简中译作《掌控习惯》)一书中讲的一个事例。

2003年的某天,英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聘请了戴夫·布雷斯福德(Dave Brailsford)担任新的绩效总监,试图解决英国职业自行车手近百年碌碌无为的问题。布雷斯福德的解决之道,是把有关骑自行车的整个环节都分解开来,每个部分改进1%,汇集起来收到了奇效。

这个“聚合微小进步”战略的基本理念,就是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极细微的进步。

我比较提倡这种微小的进步,因为它操作更为容易、更加容易持续形成良好习惯甚至生活方式。

比如我每周会打一两场篮球,那么打完之后再来几个单杠既可以拉伸还可以增肌;比如我在学习三表老师每天让运动手表的三圈都闭合,那么就可以在设置三圈时每周或者每半月稍微把步数、热量消耗稍微提高一点。

至于所谓激励系统,我感觉不必刻意为之,因为运动完本身就很愉悦,再加上身体明显可见的舒适,比什么小奖励管用得多。

如果说目标是想要到达的终点,那么系统则是到达终点的路线图,两者应该是互相成就的,换句话说,设定目标,更要建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