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吐槽电影院】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教师婚内出轨16岁男学生,屠爆热搜。

两人微信聊天记录、亲密视频,被当做艳情读物全网传播。

与此同时,高中班主任猥亵女学生,词条一度消失。

因为“不能耽误高考”“他是班主任”,事发后校方起初不予处理。

当女教师被扒到底裤不剩,男班主任长什么样子都没人知道。

显然,在这个大型双标的世界,只要涉及性,不管女人是施害方还是受害方,她们总是被窥淫的对象。

所以当贾玲在《热辣滚烫》里将镜头对准骚扰犯而不是女性身体,一个小小的视角转换能触动那么多的欣慰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识到大环境的不平等,是讨论这件事本身对错的前提。

就事论事——

女老师与男学生的“两情相悦”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

看似女老师取得了性同意,甚至男孩看上去是更主动更老练的一方。

但谈恋爱并不能掩盖女方作为教师、作为成年人,在权力与经验上与未成年人形成的不对等关系。

前不久,托德·海因斯执导的新片《五月十二月》,恰好戳破的就是这种以爱之名下的惊悚控制

电影原型,上世纪90年代轰动全球的师生不伦恋。

34岁白富美女教师,和12岁亚裔男学生发生性关系,因性犯罪获刑七年。

在狱中,她先后为男学生生下两个孩子。

出狱后,两人结婚,让舆论一整个大反转,媒体报道时为他们打上“真爱”标签。

这段婚姻共维持了12年,直到2017年男学生申请与女老师分居。

2020年,女方患癌去世,男方陪她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到底是突破人伦道德的犯罪故事,还是真爱对抗全世界?

每个人都能脑补一出自己相信的版本。

其中,桃色、犯罪等猎奇元素拉满,巨大的人性阐释空间,让这个事件一再被大银幕和大明星青睐。

2006年,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丑闻笔记》,讲了故事的上半场——

美丽女教师希芭如何因为情欲而毁掉名声和看似完美的生活。

2023年,娜塔莉·波特曼、朱利安·摩尔双影后联袂的《五月十二月》,讲故事的下半场——

丑闻风暴过后,五十多岁的女人格蕾丝和年过三十的男人乔,怎样过着这段饱受道德压力的婚姻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好莱坞风格独具的导演,托德·海因斯无意为这段背德之爱进行又一次审判或美化。

它真正精彩之处在于,引入第三人视角,完成了一场对旷世奇恋的解构,以及某种刻骨且刻薄的揶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由于两人经历即将被改编成独立电影,好莱坞女演员伊丽莎白(娜塔莉·波特曼 饰)登门拜访,进入这个家体验生活。

闯入者与夫妻俩,构成了诡异而暗涌的三角关系

格蕾丝(朱利安·摩尔 饰),年过半百依然美丽娇嗲得像个洋娃娃。

之所以接受别人拍自己的故事,是因为她渴望向世界证明:

他们的结合源自爱而非罪恶,她会拥有完美的婚姻生活。

所以女演员一来,她就向对方热情展示插花、烘焙、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

但伊丽莎白敏锐地察觉到,格蕾丝不像表面显得那么天真无害。

比如陪女儿去挑毕业典礼的礼服,女儿满心欢喜穿着性感的无袖裙子出来,被她以“现代女性不在乎审美标准”阴阳一番。

潜台词呼之欲出:手臂粗还敢露出来,我真佩服你的勇气。

果然,下一秒女儿乖乖换上一身妈妈喜欢的淑女裙。

这一点,跟大女儿吐槽母亲送她体重秤做升学礼物,有异曲同工之处。

女主家世显赫,从小接受的就是苛刻的淑女教育。

而她已经完全内化了这一套并施加在女儿们身上。

格蕾丝喜欢扮演弱者,尤其是在和丈夫的关系中。

不管发生大事小情,她都爱用哭泣来唤起对方的怜爱、关注或歉疚。

但是泪水之下,流露出的并非脆弱,而是强烈的控制欲

蛋糕订单被取消,她哭得梨花带雨。

目的在于下一句:你去哪了?

耐人寻味的是,乔安慰之前暗自爆了句粗口,“草,又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疲于安慰情绪敏感的妻子,手机里撩骚女网友,以及对同龄人伊丽莎白的蠢蠢欲动,乔对婚姻的厌倦正在卷起一股内心的暗流。

后来,当丈夫第一次反思当年的行为,格蕾丝同样崩溃大哭,仿佛遭到背叛。

两个人关系一直有种内在紧张:当年的事情,到底该谁负责?

格蕾丝最害怕的,就是乔把矛头对准自己。

她一直以来表现得毫无歉意。

逼急了就把道德责任推到当时仅有13岁的丈夫身上,强迫他在感情里担起一个成年男性的角色。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化自己当年的行为。

这一点,现实中的玛丽几乎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面对主持人的逼问,她把问题抛给身边的丈夫:当年谁主动的?

连问三遍,直到丈夫说出自己想听的答案。

坐牢、生子、背负骂名,放弃优渥的生活爱上一个穷小孩……

以前,这段故事的重心一直是“爱的孤勇者”玛丽。

《五月十二月》让我们扭过头来,认真看一眼那个男孩被改变的人生轨迹。

在乔身上,有种很严重的迷茫感。

13岁开始当父亲,过早地进入了不属于自己年纪的生活。

除了工作养家、照顾孩子,唯一爱好是养蝴蝶。

他生活得像昆虫一样安静,要照顾妻子感受,但是自己却没有倾诉对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那段故事里扮演的角色。

跟活在新时代的子女比,身为父亲的他反倒更像一个孩子。

有一幕是高中毕业的儿子教他吸大麻,他第一次碰,被呛得天旋地转,吸嗨了之后还倒在儿子怀里哭。

那是他少有表达真实情绪的时刻。

儿女将要去外地上大学,于是他30出头就成了“空巢老人”。

乔是一个没有青春期的人。

没有想做的事,一直以来都是为别人而活。

直到伊丽莎白的到来,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位钻研表演的女演员,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跟格蕾丝一样,她们身上都有某种隐蔽的破坏性伤害性

她四处调研格蕾丝的往事,不惜揭开所有家庭成员的伤疤。

在故事主角曾经偷情的宠物店,她想象并扮演那种禁忌的快感,回到现实后不禁笑了出来。

她甚至故意引诱乔出轨,就为了体验和他偷情的感受。

每做一件事,她都觉得自己离真实的格蕾丝更近了一些。

伊丽莎白是一个以演戏尺度大而闻名的女演员,某种程度上,她和格蕾丝一样享受禁忌的快感。

去大学开讲座,男学生贱嗖嗖地问她有没有演过激情戏。

她丝毫没有感到冒犯,而是坦诚地分享了其中的微妙之处——

当两个赤裸的演员,众目睽睽之下起了化学反应,真实与虚构开始失去界限。

她不知道应该装作有快感还是要装作没有快感。

裸戏、情欲,其中一丝不挂被观看的意味,跟格蕾丝暴露在大众面前的丑闻经历是一样的。

当时的真实感受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她只是让她的爱情故事看起来像真的

娜塔丽·波特曼和朱利安·摩尔,有两场令人印象深刻的镜中对手戏。

真实的和扮演的,同时出现在镜前,接受观众的审视。

但虚构的那个永远没有真实的那个看上去松弛自如。

格蕾丝才是那个更加高明的演员。

人生就是她的舞台,亲手为自己谱写一段飞蛾扑火的爱情,事后扮演无辜,自洽,毫无悔意。

伊丽莎白自以为已经了解她,但临别一席话又能让她顿在原地手足无措。

真实,似乎永远无法抵达。

影片尾声,跟现实原型的选择有所呼应——

乔放走了一只破茧的蝴蝶,仿佛预示着要放飞自己去过新生活一样(男学生选择了离婚进入人生新阶段);

格蕾丝打猎的时候忽而放下手中的枪,对眼前的小鹿产生了恻隐之心。

如同当年,她才是那个真正的猎人,把丈夫当成了自己追求某种悲剧性美感的牺牲品(女教师临终前声称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

那一刻,他们对自己的“旷世畸恋”终于认真回首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