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赵海涛,陕西延长人,表现性抽象绘画艺术家、装置艺术设计师、跨界建筑师,其作品参与过国内外众多知名展会,曾在德国柏林、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过作品个展。

下图横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他完成了“巨幅玻璃建筑幕墙绘画”,画作以“中国原点新城家居博览中心”的建筑立面为底,长度500余米,宽度十余米,画幅总面积相当于“10亩占地”。

从远处看,长方形的建筑立面被油彩装饰得五彩斑斓,走近观察,看似随意的线条,又好像有故事、有章节,抽象画感的背后透出的是韵律和思想。

在建筑立面上作画,是来自广州设计周的创意。

2024年4月25日至28日,由广州设计周联合“中国原点新城”将在原点家居建材生活Mall举行“西安当代设计周”,作为对这次活动的献礼,广州设计周邀请赵海涛,完成了《在西安创作西安》的巨幅画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从11月15日(2023年)开始画,当时,我就站在吊车里,拿大刷子当画笔,每天早上10点开始画,中午吃完饭,下午继续画,连续画了49天。”

赵海涛说,他画画,不打“草稿”,靠“直觉”,但也有“套路”,过程中,会有对色彩的调整……

熟悉赵海涛的人,对他的作品都是如数家珍,比如老菜场的屋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海风·漫巷的楼顶

老钢厂文创园的墙面涂鸦

浐灞一艺术馆的外立面

沣东的桥

这些年,赵海涛为西安这座城增添了一抹又一抹的色彩,每当看到他的绘制,就算是不经意的一瞥,“蓬勃”与“跳动”也会被从心底激起,无法平复……

原点新城的立面画作,是迄今为止赵海涛画的最大的一幅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科技研究中心徐晋博士看了赵的作品后,将其定义为“新纯粹主义绘画风格”,认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门派。

对于外界的各种评价,赵说,自己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平时就像蚂蚁一样在疯狂工作:画画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要是哪天不画,就十分难受,画好了之后,他会分享到朋友圈,“一天能画几十幅”,有人把他称为“疯子”。

餐巾纸、瓦当、票据、餐盘、烟盒、纸杯……一切可涂写的材质,都是他创作的载体;油画笔、毛笔、圆珠笔、碳素笔、彩色铅笔……什么笔都能用;聊天的时候,休闲的时候……什么时候都能画,一不留神,一幅作品就被他创作出来。

“登机牌”尤其受到赵的青睐,每次登机后,他就先画登机牌,然后关机……他说,坐飞机不画登机牌就等于没有坐飞机。

赵海涛的创作很自由,不拘物象,随性写意,让人永远琢磨,他在表达什么……

问其丰沛的创作欲从哪里来?他说:“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我的画受到了西方抽象艺术家的启发,但更多的影响其实来自我的父亲。我家在陕北,小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亲擅长画画,国画画得可好了,家里有很多书,还有列宾美术学院的画册,我可喜欢看……

有一次,我和哥哥一起画莲花下的小鸭子,结果爸爸说‘我比哥哥画得好’,把我哥气哭了,他从此不画了,可是我却爱上了画画。”

“这是我十几岁时画的猫,先是画在陶上,然后烧制……一开始学画都是素描、国画,具象的,后来就成了抽象,但具体什么时候从具象画成抽象,我说不上来,就好比得病,‘病’是得上了,可是什么时候得的,自己却不知道……”

“画画,靠的就是一种‘直觉’,没有计划……我的画表达的就是潜意识的东西,不会刻意描绘什么人物、场景,也不会刻意回避什么,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幅作品。

艺术创作,不论画什么,首先得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艺术不一定是美的,但必须真实、诚恳。”

和画画的直觉、浅意识、“不确定”相比,赵海涛的装置设计作品,“确定”而直接,拥有浑然一体的冲击力:

老钢厂创意产业园内的《书塔》:用14吨废旧课本、教材做成高达11米的书塔。

长安区原风雷仪表厂的《书虫》:用15吨旧书做成一个“书虫”,柱形巨大的“身躯”矗立在屋内,“尾巴”飞出了窗外,穿过房顶又洋洋洒洒地甩回了屋里。

用100万个废弃火机搭配自己的画作,完成《点燃,城市的温暖》。

将1000万只废蚕茧,粘在渔网和钢丝网上,创作出《丝绸之点》,亮相首届西安设计周。

“废物利用”几乎是赵海涛所有装置作品的“主题”:废书、废木头、废瓦、废纸片儿,看似无用的东西,到了赵的手里都会重新活过来,几乎各个都成了“网红”。

“做装置作品,关键还要有‘一种经验’:就是能分析出来,能完成到什么程度,‘创意’的背后是参透和控制。

其实,艺术无界限,设计、建筑、画画、装置,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个设计师,不懂艺术,估计以后连发展的门也找不到;如果一个画家,完全不了解建筑、设计,估计艺术之路也不会走远。”

“我这个人,就是知名的勤快,别人都是团队,我就一个人,什么都做,个人英雄主义,画画也好,设计也好,做装置也好,全是一个人搞定,你说,我是不是也挺牛的?!”

访谈

“独来独往”是赵海涛的特点:除了每天的画画“雷打不动”,赵的行踪完全不确定,就像他的艺术创作,自由洒脱,几经联系,小编终于在一个下雪天约到赵海涛老师,以下是访谈实录:

朴里:这次在原点新城的创作,会不会是全中国最大的一幅画?

:这个我不知道,但它是迄今为止,我画得最大的一幅画,但那又怎么样?!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朴里:您自己对这幅画满意吗?

:这幅画的挑战性是很大的,它不是传统的画布,而是在一块巨大的玻璃上进行绘制,有500米长,玻璃有光线反射特性,能够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这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那个阶段,每一天完全沉浸在创造的状态中,手机已经隔绝了,画完之后,大哭了一场,就是情绪到那儿了,说不清为什么……

也许就像攀登珠峰,你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成功,当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登顶,那一刻,所有绷着的情绪,就全部宣泄出来了。

朴里:这幅画的的长度有500多米,您在创作时完全靠“直觉”,是不是也得有个规划?

赵:还是靠感觉,这个过程类似于书法中的草书创作,一旦进入状态,整个画面就像被串联起来,线条、色彩、色块就会自然融合,逐渐达到平衡,中间也会对色彩进行调整。

朴里:媒体上的评价,您都看了吗?

:看到了一些,有些媒体对我的评价,我觉得“过高了”,有些媒体写的一看就是“外行、不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说好也行,说不好也没关系,我真的不在意。

城市不可能只是“灰蒙蒙”一种色调,全世界都是好人,没有一个坏人,这正常吗?满大街都是阳春白雪,看不到涂鸦,看不到流浪汉,这正常吗?城市需要烟火气,需要丰富多态。我就是在我的世界里做我的画,艺术最关键的是自由和真诚的表达。

朴里:每次看到您的画,我就觉得有一种自由、奔放、热烈,好像心情都灿烂了很多。

:那就好,其实,艺术也没有啥用,但是世界离不开艺术,世界要是没有了色彩,那我们还能活吗?!

朴里:您的画,将来会不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

:色彩就是我的追求,草间弥生画圆圈,不也画了一辈子?!

朴里:我特别喜欢您的装置设计,不过有的拆掉了,挺可惜。

:不可惜,作品为啥一定要永恒?艺术家都想让自己的作品寿命更长,但是我没有这个想法,没必要“活”那么长时间,要给年轻人留出空间。

朴里:您给西安绘制了很多彩色屋顶,像老菜场、蓝海风、万众国际,选择客户的标准是什么?

:必须懂我、了解我,我的画不迎合。当然,钱也很重要,艺术家也要吃饭,曾经也为颜料钱发愁过,但那些日子都过去了,但现在最怕“无聊的消耗”,因为总会遇见不想见的人、不想干的事……

过去是不敢画,现在是画不完,人生就是一个表达的过程,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画家,结果真做了画家,现在快60了,感觉时间不够用,必须抓紧时间、抓紧时间……

联系微信:Z13991863192

学画10年,60岁与儿媳共办画展,“艺术让我更勇敢”

旅居在留坝,令人心动的民宿合集

这是一份属于西安人的“喝茶地图”,请收好

他用一亩地,盖出三进宅院,还有14间房和一个大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