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扮演母亲和妻子的完美角色——品读郑科授的《乡村爱情》之五

(雷州)自强

我在读郑科授的《乡村爱情》时,被其中的一位母亲深深打动,她就是曾有丰的母亲吴莹珍,她一没读过什么书,二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三没武装什么先进思想,纯粹的一个“三无”乡村老妈妈,但我却认为这个角色已经无懈可击、趋于完美了。我也是从农村长大,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一个“三无”乡村老妈妈,可是在我心目中,母亲已经十分完美。尽管我后来读了大学、出了农村,视野开阔了,但是母亲依旧那么完美。郑科授的《乡村爱情》中的母亲吴莹珍仿佛就是在写我的妈妈,我想作者郑科授在这一点上与读者是共鸣的。推而广之,我想,只要哪位农民子弟认真读一读郑科授的《乡村爱情》,都会觉得小说中的母亲和自己的母亲实在相似。

我之所以觉得小说中的母亲吴莹珍是个完美角色,是因为这个农村女人同时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是妻子、母亲,两个角色都扮演得十分完美。为了读懂小说中这位完美母亲,本文我将以一个扮演母亲和妻子的完美角色为话题,对小说《乡村爱情》作一小谈。

首先,我认为母亲吴莹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妻子。小说中虽没有提及母亲吴莹珍和父亲曾世德的过往爱情故事,且对于二老的感情也只字未提。但我读郑科授的《乡村爱情》却觉察出母亲的温顺和父亲的暴躁。

对于母亲的温顺小说描写了一件小事:“村里农收队来帮忙收稻的时候,一些老乡亲夸二老的儿子曾有财有出息,母亲就搭起了话,这时,旁边的父亲却从乡亲的话语中仿佛听到“讽刺”,遂给母亲使了一个狠狠的眼色,母亲和人谈话也就嘎然而止。”这只是其中的一小件事,更多的时候,母亲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与父亲正面交锋。母亲就是这样温顺,像一只小羊羔一样。

对于父亲的暴躁小说也描写了一件事:“八年前,儿子曾有财大学毕业,没有听从父亲叮嘱回村发展,而是私自留在城里,而且一年之后又与“不共戴天”的牛家沟女子结婚,父亲一气之下就不认这个儿子,公开申明与儿子有财决裂。“这也只是代表他性格的一小件事,更多的是在与妻子的相处中,强势、教父一直是他的专长。父亲就是这样急躁,有时仿佛是一只狼。

母亲这只小羊羔和父亲这只老狼“和睦”相处了一辈子,实在是真实版的《狼爱上羊》。母亲吴莹珍就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子,容忍一个性格暴躁的丈夫一辈子,她对他的温驯仿佛已成为一种习惯,对于丈夫来说,这样的妻子是天底下最优秀的,能有这样的一位妻子陪伴一生,已是上天的大大恩赐。

其次,我认为母亲吴莹珍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小说里对于母亲形象的刻画描写几乎没有,我读郑科授的《乡村爱情》却从一些支离破碎的描写中,透视了一位十分优秀的母亲。许多读者也许会认为这是我“无中生有”的提法,这样揣测的读者或许还没有真正读懂这本书。我觉得至少有三大理由可以为优秀母亲的提法佐证。

其一,读完整部小说,没有发现母亲排斥“不孝儿子”的字眼,尽管丈夫曾世德一语与儿子有财决裂,尽管村邻乡亲投射来鄙视的目光,也尽管曾家村和牛家沟森严戒律的压迫,母亲吴莹珍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关于儿子“大逆不道”的语言,相反,任凭别人的辱骂,母亲从来没有抛弃他的儿子。小说中写道:“每每想到有财,母亲的心就撕裂的疼。”在这样恶毒的舆论环境下生存,母亲过的是非常煎熬的日子,但是母亲从来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这一点,和父亲曾世德的“迁怒态度”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其二,儿子有财的孩子聪聪八年前送回老家,因为一些根深蒂固的仇结,父亲曾世德几乎没有给过聪聪好眼色,更不可思议的是把对儿子有财的成见迁怒于一个小孩子,虽然曾世德这样做可能也是出于无奈的性情爆炸,但只要是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极其愚蠢的。相反,母亲吴莹珍,一直非常疼爱有财的孩子。小说里有一处这样写道:“在聪聪小的时候没有奶喝,是奶奶忍辱负重去和邻居阿桂嫂借奶的。”要知道,在当时村里人人看不起老曾一家,将其视为“村中叛逆”,可见“借奶事件”绝非见轻而易举。对于母亲的优秀小说里还有一处描写:“聪聪八岁该上学了,父亲曾世德反对聪聪上学,要其天天放牛。但是母亲吴莹珍极力反对,力主送聪聪上学读书。”前面我已经说过,曾吴二人的性格差异堪比狼和羊,可以想象狼和羊的正面交锋的惨烈、悲壮。但是母亲确确实实做到了。

其三,在对待儿子曾有丰进城的态度上或许也另有隐情,是母亲首先提出让有丰进城做工挣钱,理由挣钱买几件合身衣服、给聪聪买个书包。对于这件事我有两个疑问:一、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在春玲要进城的时候提这个建议?二、进城挣钱买几件合身衣服、给聪聪买书包的理由充分吗?我想,对于第一个疑问只有一种解释行得通,那就是母亲早已知道有丰和春玲的恋爱关系,知道春玲要进城了,母亲也鼓励儿子有丰一起进程。对于第二个疑问也只有一种解释较为合理,那就是情急之下用来“忽悠”老头子的。如果这种解释完全合理的话,那么母亲是开明的,她是支持自由恋爱的。

以上三大理由分别从母亲对“叛逆”儿子有财的不离不弃,对孙子聪聪的关心、爱护,对小儿子自由恋爱的支持,无不说明母亲心如明镜、是非明断,尽管她没有文化,但是她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母亲。

综上所述,小说中的母亲既是一个温柔贤良的妻子,又是一个大智大慧的母亲,我觉得就凭这两点,母亲这个角色已经十分完美了。就如一块无暇的美玉,更胜世间无数珍宝。这样的母亲实在伟大,然而她的伟大对比她的渺小越发变得伟大。

郑科授的《乡村爱情》也许许多人还没有读过,也许还有许多人在怀疑到底有没有这样一本书,也许还有更多人忽略这本书的价值,但我认为郑科授的《乡村爱情》确实是一本好书,因为我读着本书,仿佛又回到了我的过去,回到了别离多年的家乡。就拿本文“一个扮演母亲和妻子的完美角色”的话题来说,我觉得隐约中得到了提升,至少我对了一个母亲有了一点理解。我在这里不敢妄言“读懂了一个母亲”,因为母亲我们永远也读不懂,相比起来,我们真的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