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22岁的陈希永不顾别人反对嫁给了失去四肢的朱彦夫,55年后陈希永去世,朱彦夫坚持为其披麻戴孝。

朱彦夫曾说,“感谢妻子,没有她就没有我朱彦夫!”

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50年,朱彦夫从朝鲜战场上退了下来,参军以来他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事,始终冲锋陷阵,似乎没有什么能将他打败。

然而这一次,他却昏睡了过去。

战场有多惨烈他已经记不得了,只知道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他在巨大的疼痛中闭上了眼,再醒过来的时候已经置身于国内的医院病床上了。

朱彦夫以为这只是一场寻常的受伤,心中还在庆幸自己“又捡回了一条命”,可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身体上的异常。

曾经扛枪握弹的双手没了、奔跑冲锋的双腿也没了,就连瞄枪侦察的左眼也离开了眼眶……

朱彦夫悬下来的心彷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攥住,疼得他无处嘶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似乎眷顾了他,让他捡回了一条命,却又不够眷顾,他的状况也只是比死人“多了一口气”罢了。

原来朱彦夫入院治疗初期,因为伤势过重陷入昏迷,医院只能根据他当时的情况采取截肢、破腹等治疗。

但朱彦夫的伤势太过严重,当时的医疗水平又实在有限,手术反反复复,期间伤口多次化脓感染,高烧不退,朱彦夫从头到尾都没能醒过来。

本来医院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将他从“特号床”挪到了“太平室”,但昏迷93天后朱彦夫却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比起医护人员们的兴奋和激动,朱彦夫却是郁郁寡欢,他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亏医生耐心劝导,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全体牺牲,就连他当初也是只剩下一口气的“活死人”。

全靠他顽强的求生欲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才将他救了回来,如今他就是“活着的烈士”,背负着所有牺牲战友们希望和托付。

医生劝他,

“死亡并不可怕,甚至很简单,像你这种情况,有勇气活下去才是英雄!轻生是自私,自杀是孬种!”

朱彦夫这才冷静了下来,医生的话如同碎石一般砸进他古井无波的心湖,让他有了生存下来的斗志。

据朱彦夫回忆,他一共经历了四十七场手术,在一次次生命边缘线上挣扎求生,最后还是战胜了死神,战胜了心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体上的残缺已经无法改变,但朱彦夫相信,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将他打倒,他愿做“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勇敢的活下去!

愿做英雄的“拐杖”

朱彦夫在医院接受了基础治疗后,自知无法再重返战场,做回一名扛枪的军人,他想那便回老家吧。

得到组织的批准后,1956年朱彦夫被送回了故乡山东省张家泉村。

自从朱彦夫参军之后和家里人就很少联系,后来重伤住院更是直接音讯全无。

朱彦夫的母亲和乡亲们都已经以为朱彦夫牺牲了,所以陡然听到他回家的消息,原本寂静的小山村直接炸开了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彦夫想尽可能的把自己当作正常人,所以他穿长袖、带假肢、戴帽子和墨镜,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行走动卧,他都坚持独立完成。

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在四肢残缺的情况下完成那些日常琐事的,还是朱彦夫后来在自传小说中讲述这段过往。

因为截肢的地方神经剧痛,所以佩戴假腿十分困难,即便戴上了假腿,也因为下肢无力,腿短打弯,经常导致两条假腿双双脱落。

更让朱彦夫绝望的是吃饭这件“小事”。

伤好后第一次独立进食,他先用断掉的小手臂搓掉帽子和墨镜,然后靠四肢挣扎蠕动,一点点爬到饭桌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没有手,他只能趴在桌沿上,用嘴叼着碗,慢慢地吸食,可是嘴巴很难控制碗不动,食物会蹭他一脸。

这时候想要伸出手臂触扶桌沿儿,反而会碰疼伤口,剧烈的疼痛和情感的无助,让朱彦夫一度想要放声痛哭……

那些文字对于朱彦夫而言,是一段已经熬过去的艰难往事,但读者只是看着就已足够心酸。

很多时候,病痛并不能直接要了一个人的命,却能彻底摧残一个人的意志……

朱彦夫接受并克服自己残疾的过程,就是意志被击碎,而后又重塑的过程,这其中有太多难与外人道的酸楚和痛苦,绝非常人可以克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朱彦夫旧伤发作,被紧急送去东里医院救治。

当年他截肢手术的时候,主治医生曾说过,

“他如果能够活上三年,就是奇迹!”。

如奇迹一般,经过医院的竭力抢救,朱彦夫再次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命。

而陈希永就是这个时候走进了朱彦夫的生命里,为他破碎的人生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当时陈希永才二十出头,在东里医院当护士,正遇上被送去医院急救的朱彦夫,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小姑娘而言,她从未见过这样的病人。

陈希永冒着胆子多看了朱彦夫一眼,就是这一眼,让她整个人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和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很多年后讲述这世纪性的一眼,

“没有掉眼泪,但心里很难过,我知道自己放不下这个人了,我想如果我不跟着他,他就掉地上了,就不会有这个人了……”

所谓一见钟情,更多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遇到了一个特定的人,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这种钟情多源自对方的惊艳感,而陈希永却是透过朱彦夫残缺的身体,她想到的是残酷的战场,血和泪的牺牲……

这些令她敬佩、令她牵挂、令她动心。

同一年,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2岁的陈希永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愿意做朱彦夫的“拐杖”,把这样一个不该倒下的人继续“托举”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想命运固然悲痛,但如果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就一定没那么难过了吧。

鹿车共挽相偕老

早在结婚的时候,陈希永就知道嫁给朱彦夫意味着什么,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并贯彻落实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伺候婆婆,照顾丈夫,每天除了上班,还要操持地里的农活,春播秋收,田野里总是她忙碌的身影。

有一年,朱彦夫肠胃不舒服,经常闹肚子,陈希永就守在丈夫身边。

一次次背着他去厕所方便,不厌其烦,不言辛苦,令朱彦夫既感动又心疼,时场感叹妻子嫁给他是受苦了,陈希永却笑着安慰丈夫,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受陈希永的鼓励,朱彦夫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他还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不辜负村里人的信任,朱彦夫拄着双拐,视察田地、治山改水,带领村民们开荒种植,发展种植业……硬是靠着假肢翻过了田间地头,山坡丛林。

挖井的时候,水洼堵塞,朱彦夫第一个要跳进去疏通,村民们都担心他手脚不便,纷纷劝阻,朱彦夫却不在意的拍拍自己的腿,“我这是假的,不怕冷!”

十年如一日的基层工作中,朱彦夫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发家致富的好日子,他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早已经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彦夫工作闲暇之余开始写作,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正常人写作都很难,更何况是朱彦夫,一开始的时候,怎样握笔就是个大难题。

他尝试过用嘴咬着笔写,但嘴巴无力,写不了几个字就酸痛不已,还会有口水弄污字迹。

他也尝试过用残肢写字,同样困难重重。朱彦夫就跟自己较上了劲儿了,偏要用嘴巴和残肢写字,练也要练会!

终于,在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下,终于能写出完整的字了,虽说字迹潦草,大小不一,只有朱彦夫一个人能看懂,但这也是字啊!

只要能写,他就能完成自己的故事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希永也完全支持丈夫,朱彦夫写作的时候,她就陪着,有时候跟着一起措辞修改,有时候帮着添衣加灯,有的时候干脆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的陪着丈夫。

两人的身影互相依偎在一起,构成了黑夜最温馨的剪影,也也成了漫长小说创作中的最美底色。

朱彦夫都说,如果没有妻子,他根本完成不了两本小说,他人生中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是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

陈希永和朱彦夫婚后共孕育了六个孩子,有了孩子后,陈希永更加忙了,却也更充实幸福了。

据儿子朱向峰讲述,他的母亲不但勤劳,还有一颗善良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年时村里谁家有了困难,母亲都是第一个出手帮助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家户户都不富裕。

有一年陈希永回娘家走亲戚,带回来两大筐咸鱼,夫妻两人想着给乡亲们分分,就一家挨着一家送了过去。

分到最后,大鱼都送给别人,他们家只留了一条小鱼,过了一个十分“难忘”的中秋节。

在朱向峰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慈爱的,而父亲则更多了一份严厉。

他当村支书几十年,始终坚持把村民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行动不便,按理说最应该受照顾,可朱彦夫从不肯拿公社的救济,总是紧着其他有需要的人。

还有家里的鸡蛋面粉,朱彦夫都不舍得吃,全都留到了招待公务上,就连几个孩子也不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向峰小的时候不理解,长大后却完全明白了父亲的为公为民,他们也继承了这种舍己为公的品质,并传承下去。

陈希永和朱彦夫将一腔慈爱倾注到几个孩子身上,教导他们与人为善,用身体力行来引领他们树立张却且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所以他们的儿女各个优秀。

2010年,陈希永因病去世,最受打击的莫过于朱彦夫,他哭到数度晕厥。

出殡的时候还要为妻子披麻戴孝,因为不合常理很多人都劝朱彦夫不必如此,他却坚持如此,声称没有陈希永就没有他朱彦夫,这是他应该要做的!

古言道鹿车共挽,今天多指夫唱妇随,夫妻一心,陈希永和朱彦夫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陪了他55年,守了他55年,就像当初初见时承诺的那样,做他的拐杖,把他托起来。

鹿车共挽相谐老,上乘的姻缘,夫妻的楷模!

结语

朱彦夫在自传小说中写过一句话,“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他的大半生都是在在泥泞中摸爬滚打闯出来的,妻子陈希永就是陪他一起浴火重生的战友,他们用生命之热血燃烧出了最绚丽的人生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对话朱彦夫子女;获国家荣誉称号,父亲一直觉得受之有愧》 齐鲁晚报

《忠诚为党 一心为民——“人民楷模”朱彦夫系列报道.忠诚篇》 大众日报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 央视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