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我国与新加坡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这就意味着从2月9日之后,双方就能通过普通护照免签入境对方国家开展旅游和探亲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国家,让我们从始至终对它都有一种极为特殊复杂的情感,似乎在我们看来,这个连官方用语都是汉语的国家,和我们好像是“一家人”。

对外保持友善固然是一个好习惯,但看待事实要始终保持客观理智,新加坡的大部分人虽是华人,可在他们眼中,自己的祖国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加坡。

就连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晚年也曾坦言:“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国家,但他不可能会“回归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积贫积弱,“反华”求生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李光耀出任国家总理,可这一切,并不是李光耀想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摆在他面前的新加坡,可不是这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当时的仅有200万人口,而人均GDP也不过450美元。

这一个弹丸之地虽然完成建国,但将来如何发展,如何生存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李光耀深知新加坡的生存之道,于是大力推动对外开放政策,显然,很多外资纷纷前往新加坡投资建厂,让摇摇欲坠的新加坡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两百万的人口,已经决定了新加坡的发展上限,究竟是安于现状还是勇于冒险李光耀考虑许久,选择了后者,也正是这一决定,让新加坡的发展进入新纪元。

鼓励生育自然是最为主要的手段,但这种方式的周期性产生的巨大空档期风险却是新加坡无法承担的,于是李光耀改变了移民政策,提高了门槛但放宽了条件,让高科技人才落户新加坡的难度大大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好了准备,新加坡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1990年,来自二百多个部门的顶尖经济参与讨论新加坡未来的发展策略,尽管会议上分歧层出不穷,甚至阶段性的讨论中各路学者还会争论的面红耳赤,但最终在发展道路上还是得到了统一——科技立国

精英出身的李光耀明白,新加坡这块弹丸之地,想要通过科技立足,必须得在国际上找个大腿,而这个大腿的最佳人选,便是在冷战中笑到最后的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如何才能讨取美国人的欢心呢?很简单,就是与中国作对,李光耀迅速展开行动,打着“法律”的幌子对国内左翼组织进行打击,甚至为了打击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影响力,李光耀铤而走险,打起了汉语的主意。

我们前面也说过,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国内70%以上的人口都是华人,而汉语就是他们的通用语言,为了防止汉语在新加披内部的不断普及,李光耀打算做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从哪里下手呢?

李光耀决定“枪打出头鸟”,将目标锁定在了新加坡华人大本营——南洋大学,可很快,南洋大学中很多华人学者便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指出:

“李光耀让新加坡得到发展机会的初心是好的,但如今他已经背离初心,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没有必要对汉语发展进行如此苛刻的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反对不仅没有打消李光耀的念头,反而坚定了他的决心,于是他暗中最广泛推广英语,试图让英语成为新加坡国内的日常用语,以此来潜移默化地改变新加坡人说汉语的习惯。可这种相对和平的手段并未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于是他只能采取强制手段关停南洋大学。

“数典忘祖”的想法确实有些过分,奈何李光耀心意已决,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手段下,英语在新加坡受到追捧,即便放眼整个亚洲,其普及程度都堪称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他甚至在联合周边各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处处跟中国作对。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而李光耀却在这种敏感时期向美国抛出橄榄枝,为前往越南参战的美军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这无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了新加坡支持美国入侵越南的立场。

李光耀的反华行径受到了老美的嘉奖,在美国的扶持下,新加坡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68年开始,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国民半导体公司等跨国公司纷纷来到新加坡建设分厂,大量资金的流入和企业的入驻,让新加坡岌本岌岌可危的发展局面看到了曙光。

而新加坡的飞速发展,也显现出了李光耀的用心之处,原来当年大力推崇英语,并非单方面讨取美国人的欢心,而是为了新加坡日后的崛起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优良港口数不胜数,因此,便利的交通成为了新加坡人的杀手锏。

这种情况下,高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推广英语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当时主要是跟美国人做生意,而英语又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对比之下,新加坡人也就渐渐地理解了李光耀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做“墙头草”——东南亚最后建交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步入高速路,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整个世界感到震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而新加坡也已经从飞速发展的中国看到了利益,于是改变了原来的对华政策。

不仅恢复了汉语的推广,还打着“寻根”名号促进新加坡人和中国人不断交流,并且在外交方面也频频向我国示好,积极展开多领域的广泛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是李光耀觉醒了?其实并没有,李光耀早就说过:

“整个世界,就如同大海汪洋,不仅大鱼能够在其中生存,小虾同样可以,而新加坡,就要以小虾的身份存活于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就可以任人宰割,即便是做一只虾,新加坡也是一只毒虾,让所有对新加坡另有企图的人都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一番话,足以看出李光耀的野心,在其表示友好的表面下,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他一边允许美军驻守马六甲海峡,一边又在国际舞台上大肆谴责西方排华言论;一边揭露美国抗击疫情的神秘面纱,一边又向香港金融不断发起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中美两个大国之外,李光耀还在日本印度等国家反复横跳,面对我国,新加坡似乎总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即便当初选择和我国建交也是如此。

按道理来讲,国家之间的建交,主要考量建交会不会给自己国家带来正面影响,而新加坡却一直因周边因素而犹豫不决,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和我国建交的国家

很多人可能认为新加坡要兼顾马来西亚的态度,实则不然,早在1974年我国就和马来西亚确立了外交关系,真正影响新加坡的,实际上是印度尼西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取得独立时,正值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排华高峰时期,因此李光耀表示:“和中国建交,我们不能着急,要时刻观察情况,等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同中国建交之后,我们再付诸行动,谨慎点一定没有错!”

直到1990年7月,我国和印度尼西亚重新恢复了外交关系,李光耀才向中国发出信号,在同年10月3日同我国正式建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对李光耀这种“无情”的心态感到震撼,祖籍明明在我国广东,为何他却对中国毫无归属感可言呢?

这还要从他的生长环境说起。在李光耀小的时候,马来西亚就已经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从小到大,他接受的教育都是清一色的西方教育,就发展轨迹而言,李光耀的行进方向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渐行渐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西亚联邦,成长于英式院校,李光耀对西方文化,自然有着一种亲切感。这么看来,似乎这一切都解释的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