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半起床,七点占座,奋战到晚上十点离开,这就是考研人们的作息。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加,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增至474万人,创下新高。

而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回落,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系三年来首次下降。考研人数虽然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考研上岸难度会降低很多,分摊到每个院校每个专业,依旧是“杯水车薪”。

考研分数刚出,对于许多头部院校和热门专业来说,依旧存在考了400分落榜、390分难进复试的情况,简直是“卷成麻花”。那么,这几年的考研到底有多“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考了401分依旧无缘上海交大凯源法学院

从统计数字上,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是2000以来每年的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除了2008年和2015年前后出现小幅的下降,大部分年份都在持续增加。尤其是2015年以后,考研报名人数从165万逐年猛增到2022年的457万,短短七年间增加了177%,平均每年增长15.8%。2022年尤其夸张,报考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80万人,增幅达到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

高校近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在水涨船高,但这能对冲增长的考研人数吗?同样是2015年到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从57万增长到111万,增长了95%,远比不上考研规模的增长。就录取率而言,2017年考研的同学可能是最幸运的,那一年的录取率达到了35.9%的高点,随后一路下滑,到了2022年只有24.2%。在2017年,平均2.78个考生就有一个人能“考研上岸”,而到了2022年,4人中就只有1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年(2010-2022)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录取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年(2010-2022)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录取统计

“卷”是大势所趋 ,但有些地方比别的地方更“卷”。人口大省四川2022年的考研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22%,河南更是增加了25.5%。

而且,非双一流高校也“卷”起来了。长江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高校报考人数增幅超过了50%,西藏民族大学的增幅更是超过120%。这或许从侧面说明,在考研越来越“卷”的背景下,更多的同学决定选择更稳妥的上岸高校。

如果要报考学术型硕士,更是“卷上加卷”。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在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政策的推动下,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比例日益增加,并在2016年首次超过了学术型硕士。在2020年新增的1500多个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了1115个,占比超过了七成。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部分学院停招学术型硕士,转而重点培养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或者以“保研”等推荐免试的形式代替统一考试,让报考“学硕”的同学们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十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硕、专硕人数变化

这场越来越卷的考研战役,会随着最后一科结束铃声响起而结束。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人生的奋斗者,祝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457万人报考,录取率仅24.2%,这届考研有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