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众多经典战例中,硫磺岛一役拥有很高的讨论热度——在太平洋海战美日双方整体强弱悬殊的大背景下,此战是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唯一实例。美军虽然拥有火力、装备、后勤等全方位优势,最后却不得不采用水泥封封锁洞口再加火攻的方式,才歼灭了依靠地理工事顽固坚守的日军。这一战中诞生的著名新闻照片,后来也成为美军阿林顿公墓那座标志性雕塑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洋战争中的惨烈之最

这场战役爆发于1945年2至3月之间,持续时间虽然不长,却被公认为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

此役中,日军一方死亡达2.2万人,被俘千余人,美方阵亡也多达七千余人,伤者1.9万人。

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还体现在一幅著名的照片上——《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当时美联社的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下了六名美军陆战队士兵将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折钵山的瞬间。这幅照片广为传扬,出现在大量的海报、邮票、书籍上,就连美国修建阿灵顿国家公墓,也以这幅照片为蓝本,塑起了一座巨大的标志性铜像。某种意义上,硫磺岛胜利的这个瞬间,也成为美军英雄主义的图腾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苦心经营硫磺岛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无论是经济、工业产值还是军事实力,日本都无法与美国扳扳手腕。那么硫磺岛为什么会成为双方缠斗的“绞肉机”?这实际上是由许多具体原因导向的。

此战爆发前,日本人已经在硫磺岛上经营多年。有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943年6月,岛上居民不过千人,也有一些简单的小学、警局、神社之类的公共设施。但是这座小岛之所以被称为硫磺岛,起因就是火山爆发形成的独特地质条件:岛上没什么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壤,但却形成了大量坚固的岩洞。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这座岛上除了甘蔗之外,基本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岛上居民的米面等食物来源,几乎全靠日本本土供给。然而由于它的地理条件优越,被视为日本本土防守的重要战略支点,日军大本营持续投注了大量的资源进行经营。

论兵力,岛上驻有守军2.2万余人,配有大量重武器和口径齐全的各种火炮,组成立体交叉火力网,足够覆盖整座岛屿。

论工事,以指挥官栗林忠道为核心,制定了因地制宜的硫磺岛防御体系:以岛上遍布的岩洞为天然防御屏障和基础,修筑了大量坚固的混凝土工事。这些工事绝大多数都是地下或者半地下型,面对炮火攻击足以隐蔽日军自身,又可伺机对来敌进行杀伤。

论物资,日本本土对硫磺岛的物资储备相当重视。美军在对硫磺岛动手之前,曾经出动飞机、潜艇等封锁手段,隔绝此岛与日本本土的联系多达三个月,但岛上守军仍然据险固守。也可见此前日军一方的物资储备工作相当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硫磺岛究竟值不值得?

另一方面,美军在战役之初,对硫磺岛的重视却相对不足。也许因为一直打惯了“富裕仗”,美军从上到下多少习惯了飞机轰炸、炮弹洗地的饱和式打法,但这种打法对上硫磺岛上遍布的坚固工事,实际上杀伤力却相对不足。

而美军一方在一开始,对这个特殊情况的了解和准备却说不上充分,因此并未制定足够有效的针对性进攻策略。

当美军的炮弹倾泻到硫磺岛上,岛上天然的坚固岩石、日军修筑的水泥混凝土工事挡掉了一大部分伤害,对躲在工事中的日本兵而言,杀伤力有限。

甚至在战役爆发初期,美军第五舰队司令普鲁恩斯仍受尼米兹的影响,认为硫磺岛的战略价值并不特别大、至少不值得美军付出伤亡风险去冒险登陆。直到后来力主轰炸东京的科蒂斯.李梅强调了硫磺岛的重要性——如果拿不下此岛,美军便无法对日本本土发动空袭,普鲁恩斯这才终于下定决心,要对硫磺岛动手。

实际上硫磺岛的战略价值到底大还是不大?

当美军终于控制硫磺岛之后,得以在岛上建立起距离日本最近的基地,将之打造成美国向日本本土发起进攻的战略要点。这对此后美军派出B-29轰炸空袭日本本土、乃至动用原子弹结束战争都是必要条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进程都有重要意义。

炮弹对工事

在种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美军针对硫磺岛的行动一开始十分不顺、处处显出“无用功”的既视感也就不难理解了。

攻打硫磺岛之前,美军多次派出驻扎于塞班岛的航空兵对涉及硫磺岛补给的机场、港口等设施进行密集轰炸,累计投弹量逾4000吨。但由于那段时间常常出现多雾天气,能见度差,轰炸效果并不理想。

随后美军又调集了32艘潜艇,从海上对硫磺岛进行封锁,这才真正达成了孤立硫磺岛守军的战略目标。但由于此前日军在硫磺岛经营日久,这一策略虽然切实地断绝了该岛得到进一步物资补给和兵员补充的可能,但也没能让该岛陷入物资短缺的境地。

接下来,美军开始了真正针对硫磺岛的军事行动——密集空袭,弹药洗地。然而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栗林忠道为硫磺岛设计的防御体系正好针对了美军的站法特点,日军几乎全时段隐蔽在坚固工事之内,避开了来自美军的弹雨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而是美军的一个不防备被日本人抓到了空子,日军派出2架飞机对美军塞班岛航空基地进行偷袭,致使美军多达12架飞机受损,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架B-29轰炸机。

被激怒的美军加大了轰炸力度,但是炮弹依然是炮弹、混凝土也依然是混凝土,日军继续躲在工事内躲避美军的炮弹。甚至在美军派出部队登陆后,硫磺岛上以天然地形和人工工事共同构筑成的岩洞体系,逐渐成了登陆美军的一大噩梦。

日军的“特攻”

靠着这些四通八达的岩洞,日军白天躲过美军的空袭炮弹,等到夜色降临,就利用自己熟悉地利的优势从各个位置偷袭美军登陆部队。他们化整为零、以打冷枪为主,一旦抓到了机会,甚至还有军国主义入脑的狂热日本兵抱着炸药冲进美军营地自爆,这种被他们美化为“特攻”的战法让美国大兵头疼无比。

很快,登上硫磺岛的美军就被折腾到濒临崩溃,甚至不少人精神过于紧绷出现了“幻听”,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是日本兵前来偷袭。这种紧张的情绪一旦蔓延开来,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作息,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美国人并不是不知道日军“自杀式冲锋”的凶残,但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只能靠烧钱来解决一部分问题——频繁发射照明弹,来确保周边地区没有日军趁黑暗来袭。

美军也曾经试图改变攻击策略,例如使用喷火坦克,对掩体内的敌人进行突袭。此类武器能够喷射出射程六米左右的烈焰,对敌人造成杀伤,同时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空气,令未被烧伤的敌人面临窒息而死的风险。

此类武器曾经在瓜岛、塞班岛等地屡建奇功,但到了硫磺岛,喷火坦克也同样鞭长莫及:这座岛上的掩体不但空间巨大、而且通过岩洞彼此相连,火焰喷射器既无法烧到躲藏其中的日军,也不足以消耗空气导致对方窒息。

屡屡碰壁导致了美军在硫磺岛的进攻步履十分缓慢,这座岛屿本身地皮并不宽阔,不过长8千米、宽4千米而已。然而美军为了拿下这座岛屿,却付出了惊人高昂的代价:大量兵员伤亡,损失了一百六十余架飞机和三十多艘舰艇,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艘航空母舰。

工程兵破局

最终的破局来自美军工程兵部队,这支队伍曾经在此前的阿图岛战役中力挽狂澜,靠肉搏挡住了日军垂死一搏的自杀式冲锋。为纪念他们的战绩,当时美军营地所在附近的山岭被改名叫做“工程兵岭”。

如今面对硫磺岛的困局,又是这支部队拿出了办法,他们认为,应该使用恰当的手段,将日军要塞的一些优势逆转成为劣势。于是,一个全新的作战策略成型了,并很快被布置下去开始实施。

趁着天色大亮、日本兵潜伏不出的机会,美军出动了几乎所有的侦查手段,对硫磺岛全岛的日军工事进行了全面排查。这一排查的结果终于让美军拿到了岛上工事的确切分布情况,接着下一步,大批紧急改造、用作“推土机”的坦克开上了岛,目的是用大量水泥将探查明确的洞口全部封死。

而此刻,躲在工事内部已经“安全”了很久的日本兵仍然茫无所觉。当美军将大量海水和汽油灌入掩体内部时,甚至有人以为是外面正在下雨,还有人趁着难得的机会搓澡,全然不知道巨大的危机已经近在身边。

结语

接下来的发展可想而知,美军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开始放火。躲在掩体工事中的日本兵要么死于火烧,要么在烧伤、饥饿的重压之下直面地狱般的场景。而此刻的美军即使能够把旗帜插上了折钵山顶,这场战役也只能称作是一场“惨胜”,因为美军自己同样也付出了伤亡巨大的代价,双方伤亡比为1.23:1,这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