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坦克这个称霸陆地战场100多年霸主被彻底拉下神坛,别管你是400万美元的T-90M还是1000万美元的豹2,一架几百美元无人机或者一枚几千美元的地雷统统都能解决,到底是现有坦克已经落伍,还是使用者战术失误?本文就此展开简单分析,并就中国99A和下一代主战坦克展开探讨,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被击中后弹药殉爆的俄军坦克,炮塔飞起,里面的成员毫无疑问灰飞烟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说说当下盛行的“坦克无用论”,既然坦克挡不住无人机,那么坦克是不是已经落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情况是,尽管坦克在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面前损失惨重,但纵观世界各国武器库乃至在研的武器项目中,仍无法找到一个能够替代坦克的兵器。在残酷的战场上,坦克仍是集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于一体的超然存在,说白了,坦克是不行,但其他装甲车辆更是白给。

相对于主战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更为严峻的事实是,目前坦克的各项潜力已经被挖掘到了极致,下一步怎么发展已经成了困局。具体来说,防护能力方面,增(99A坦克的炮塔前装甲厚度已经超过1米)加装甲厚度已经无济于事,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装甲厚度已经达到极致,再厚就会超重,机动性和通过性直线下降,而且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和普及让坦克装甲如纸糊的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动性方面也没法再有什么大的进步,目前世界各国主战坦克已经普及1200-1700马力的柴油机或燃气轮机,已经能够支持50-70吨的大铁疙瘩以每小时70公里的高速驰骋(99A坦克加高了动力舱塞进了1500马力发动机)。目前看这种动力已经足够了,速度再高没什么意义,跑的再快有无人机快吗?下阶段坦克动力应该会朝着可靠性、节能性、可维护性方面发展,但并没什么值得期待的大进展。

火力方面更是乏善可陈,目前各国坦克均采用120-125毫米的主炮,这个口径的坦克炮潜力已经被发掘殆尽,尽管美俄研究过140毫米坦克炮,但受制于火炮和炮弹体积巨大,目前仍无法实用。美国人研究140毫米坦克炮时有个笑话,说是美国M1A2坦克进行换装新火炮试验,装上后发现炮塔里面已经没有了人员活动的空间。俄罗斯人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发展无人化炮塔,但这么做技术风险极大,还需要长时间验证。

重装版的99A坦克,这个炮塔防护十分夸张,可惜无人机专打坦克薄弱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而言,坦克想增加防护能力就得增加装甲厚度,想增强火力就得增大车体,想加强机动性就得减重,三大性能互相制约互相矛盾已经到达了目前科技无法解决的停滞点。99A的性能已经达到极致,在此基础上再改进也无法适应无人机称霸的战场,结合俄乌冲突的经验,班长觉得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会有以下进步。

首先是全新车体全新结构,人弹分离,炮弹决不能再放在车体内,而是应该放在炮塔尾部的单独弹仓,以杜绝薄弱部位被击穿后车体内弹药殉爆人车全毁。二是要将信息化置于火力、防护性、机动性之上,俄乌冲突的经验说明,单依靠坦克自己反无人机是徒劳的,必须要有空中的电子战飞机为核心的信息化对抗体系支撑,现有坦克的信息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俄军T14坦克采用无人炮塔,但技术革新太大他们自己也没什么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强化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现有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主要是以反导弹、火箭弹为主,几乎没有考虑小型无人机,俄军在坦克上临时加装的无人机信号干扰器被证明是无用的(干扰距离太短,无人机即使操控被干扰也会以惯性撞上去)。下一代坦克必须要强化反无人机系统,比如无人机探测、干扰、攻击系统,激光武器站等等。

遥控版99式坦克,或许将来遥控坦克会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往坦克的所有技术指标都是为了坦克大决战准备的,它的主要假想敌是坦克,但现代战争变化太快了,坦克对坦克在整场战争里也遇不见几次(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俄乌坦克直接对决次数极少)。想要适应战争,坦克就只能从头再来,中国下一代坦克更应该如此,这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