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言:“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当我们看到那些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懂事、讨好时,很可能是父母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卑情结的根源:父母的对比

自卑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而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源于长期以来的打击和对比。父母用“别人家的小孩”进行比较,不仅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无力和自卑,还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仍然保持这种比较模式。

孩子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仅在学习和才艺上被比较,甚至连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和父母自身都成为比较的对象。这种比较心理的形成,让孩子在心底里一直感到“比不上别人”,进而导致内心的无力感和自卑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过度的自卑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因此,父母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在加剧孩子的自卑情结。

淼淼是我邻居的一个小女孩,比我家的果果大两岁,今年已经上了三年级。

前段时间在电梯里碰到她,我友好地向她打招呼,但她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头低得几乎触及了胸前,直到我们走出电梯,她也没有抬起头来。

随后的日子里,每次在电梯里再次碰到她,她总是怯生生地躲在电梯的一角,不再回应我的打招呼,也没有展露微笑。

这让我不禁心头一震,从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或许,孩子的自卑或自信,完全取决于家庭的教育方式。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懂得守住自己的嘴巴,多多鼓励孩子。只有通过积极的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情感发展。

或许淼淼在某些方面感到受挫,可能是在学校或家庭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时候,父母更需要关心她,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理解。通过与她沟通,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帮助她克服困难,重建自信。

父母的打击和否定:伤害孩子的自信

很多父母在教育中采用打压式教育,给予孩子各种否定和贬低,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却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父母明明比谁都爱孩子,却总是用打击和否定的方式对待,这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成受访者称曾被父母语言打击过,这种打击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父母的否定式教育,只会让孩子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从而埋下自卑情结的种子。

打击和否定会夺走孩子所有的自信,让孩子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小就被否定的孩子容易变得自卑、缺乏主见、缺乏行动力,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偏差,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减少孩子的自卑感:从教孩子接纳自己开始

为了减少孩子的自卑感,父母需要改变教育方式,从教孩子接纳自己开始。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名词——“翁格玛丽效应”,强调接纳自己、自我鼓励和自我赞美给人带来的积极心理暗示。

家长应该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言行,充分肯定、信任和欣赏孩子。通过传递正面的期待,孩子往往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信,更加优秀。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父母的肯定是孩子勇往向前的动力来源。减少孩子的自卑心理,需要从培养孩子接纳自己的态度开始。

教育法则:多肯定表扬与接纳并支持

01

多肯定表扬孩子

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就像夏天的凉风、冬日里的暖阳一样,给予孩子幸福感。

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表扬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重要的是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02

接纳并支持孩子

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但无论如何,首先给予孩子的应该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通过倾听孩子、给予陪伴,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支持。

接纳孩子的想法和梦想,而不是嘲笑和否定,会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激发他们巨大的能量。

果妈寄语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智慧的父母应该以一种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成长。

愿每位家长都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赞美中茁壮成长。在培养自信的道路上,父母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