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约有88%的国民信奉佛教,是世界上信奉佛教人口比重最高、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被称为“佛教之国”、“万塔之国”。

在缅甸5000多万人口中,有40多万的僧侣;对比一下中国14亿人口,僧侣也不过22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背后的佛教,在缅甸享受着崇高的地位。

缅甸僧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缅甸议会在宪法中将佛教立为国教,并规定每年支出预算中不少于5%的款项作为对佛教事业的财政援助。

其次,在缅甸男人只有出家成为和尚之后,社会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之后才有资格结婚。缅甸的男人一生中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出家当和尚,第二件大事才是结婚。

还有,无论是谁进入缅甸的佛塔,都必须脱鞋脱袜。缅甸人认为寺庙是神圣的地方,而写字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因此,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领导人进入缅甸佛塔参观,都必须脱鞋。

01

佛教超然地位的由来

早在公元1057年,缅甸第一个封建王朝(蒲甘王朝)建立,其国王阿努律陀为弘扬佛教,下令用几十头大象从孟族城邦勃固、直通两地驮运13部完整的经藏与大量佛迹带回蒲甘。

与这些佛经、佛迹一同带回蒲甘城的还有500多名孟族高僧及几万名能工巧匠。从此蒲甘城开始广建佛寺,著名的蒲甘佛塔群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建立的。

阿奴律陀还将佛教定为缅甸的国教。从此,佛教便成为国王凝聚人心、安抚百姓的统治工具,缅甸也逐渐转型成类似政教合一的国家。

蒲甘王朝统治的200多年间,在都城方圆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修建了一千多座佛塔、一万多间寺庙以及三千多所佛学院。这吸引了众多来自斯里兰卡、高棉、暹罗、兰纳、澜沧等地的僧侣和信众。到了13世纪缅甸已成为东南亚小乘佛教的中心。

当时的蒲甘王朝

类似西方基督教的政教合一的属性,佛教的认可在缅甸也被认为“业力王权”的来源。只有得到佛教认可的王权,才能具备正统的统治地位,否则就是“道统不正”。

于是乎,僧众有了主宰政权认受性的终极权威,当政权有违佛教教诲时,僧众是可透过拒绝接受布施,以否定政权的认受性。

佛教在缅甸的超然地位就此成型。

此外,佛教在缅甸反帝独立运动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也为佛教的超然地位做了强有力的加持。

当时,英国人殖民缅甸,将缅甸划入印度作为一个行省,由信奉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的印度人管理。

这些人在统治缅甸的过程中,对佛教徒大肆打击和迫害,激起了后者的反抗意志。

那时缅甸的民族主义还没有觉醒,所以起义军干脆打着恢复王国和僧侣地位的旗帜来反抗英国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分别是“曼德勒佛教复兴会”和“佛教青年会”,他们对缅甸独立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缅甸阿南大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佛教青年会”负责缅甸独立运动的思想启蒙,他们借助本地人和印度人之间的信仰冲突,炮制了很多话题,激起了缅甸人的反抗之心。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不断地宣传和演讲,唤醒了缅甸的民族意识,培养出大量爱国青年。

到1948年1月,缅甸人终于取得了独立运动的胜利,而领导运动的“反法西斯自由人民同盟”中就有大量僧侣参与其中。

02

时代在变,佛教不变

缅甸独立以后,无论是军政府统治,还是昂山素季领导的昙花一现的民主时期,都不得不借助佛教来凝聚人心。

在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后,其政府第一时间在宪法中明确书写了“国家承认佛教为联邦大多数公民的宗教的特殊地位”的内容,这是以一种变相的方式继续承认佛教的国教地位。

1961 年 8 月,缅甸议会更是在宪法中将佛教立为国教,并规定每年支出预算中不少于5%的款项作为对佛教事业的财政援助。

2007年爆发的反军政府藏红花革命,数百名僧侣参与游行而遭到镇压,激起数万僧人上街,他们当时便手持倒转的僧钵游行,以示拒绝接受布施,否定军政府有合法统治权。最终独裁者丹瑞落得“僧侣杀手”的别号,2011 年把权力移交军方组成的文人政府。

缅甸僧侣游行2021

这场革命后,军方被迫释放了民主斗士——昂山素季,缅甸也正式进入民主时代。

新的民主政府权衡再三后,最终选择了向僧侣妥协,继续保持后者的超高地位。

2021年通过军事政变取代昂山素季的敏昂莱,受极端佛教徒加持后,近年也着力布施僧众,在国内修建重要宝塔,经常请示佛教老大的意见,力图证明自己是传统意义下的合法统治者。

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佛教这个统治工具的重要性了。散落在缅甸境内的寺庙、僧众以及上千年的佛教传统,可以建立一个纽带把这些人都聚拢在一起。

尾声

历经千年的佛教及其僧众,仍然是缅甸政治舞台上一股相当有分量的力量,关键时候可以左右政局的走向。

而一个执政者或者一个王朝的命数,都是远远短于佛教在这个国家的历史,民众精神上的印章是最牢不可破的,佛教在缅甸的超然地位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