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文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什么是松弛感! 首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微博上一个简单的帖子,引起了几十万人的共鸣。

事情是这样的。

网友黑猫白袜子在一次坐飞机时被一家人给震惊了,这家人出游的时候由于孩子证件过期导致无法登机,孩子的妈妈就带着孩子回家了,其他人继续出游。但是由于忘记行李是挂在这个妈妈名下的,导致他们的行李全部被退回了。大多数情况下这家人肯定要互相指责、大发脾气,但是这家人却很平和,只是打电话让人把行李取了后重新寄出。

整个过程没有生气,没有争吵,就很日常的…解决了。

网友们都说太羡慕这家人了,如果自己是那位妈妈,一定被骂成筛子;如果自己是行李被退回的其他人,一定生气暴躁,却绝不会当一件小事去解决。

这家人之所以被大多数网友羡慕,就是因为活的很有松弛感,而这种松弛感实在太难得了。

松弛感是一种状态,每临大事有静气!

有松弛感的人,他们有很高的容错能力,遇事淡定,只解决问题,却不先发泄情绪。泰山崩于前能从容应对!

这种人情绪稳定、处事灵活不尖刻,跟他相处会非常的轻松自在,特别受人喜欢。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往往更成功。

而没有松弛感的人,会对犯错充满恐惧,不自信,时刻处于紧绷、焦虑状态,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情绪崩溃,大吼大叫,不会解决问题,生活也不容易幸福。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有松弛感的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吃饭时不小心打碎了碗,我常常见到的情况是,父母立刻暴跳如雷,指责辱骂孩子,更有甚者对孩子拳打脚踢,父母仿佛此时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的仇人。

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小时候他的公交卡不小心丢了,他的母亲愣是在大街上劈头盖脸的骂了他半个小时。本来一家人高高兴兴的逛街,这下兴致全无,所有人都陷入一种焦灼状态。看母亲暴跳如雷的状态,恨不得把他判刑才可解恨。但其实直接补办一张卡,花5块钱就能解决问题。况且卡已经丢了,第一步难道不是解决问题吗?

孩子从母亲身上学到的不是遇事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遇到问题就发火,指责打骂犯错的一方。

由于成长环境对犯错的容忍度很低,所以他对“做错事”这件事就会带有很强烈的羞耻感和恐慌感。一旦他发现做错事,他首先会拼命隐瞒,实在隐瞒不了就拼命推卸责任!

所以允许孩子犯错,允许“意外”事情的发生,是养出有松弛感的孩子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鼓励孩子,再来一次

之前看过国外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一个6岁的小男孩,因为口渴了去冰箱拿牛奶,结果手滑了,牛奶倒了一地。他的妈妈听到声响后走过来,没有预料中的指责和批评,只是让他拿抹布把地面清理干净。清理完毕后,妈妈说:“你现在再去拿一次牛奶。”小男孩又去拿了牛奶,这一次,牛奶没有洒出来了。

这个孩子从妈妈这里学到的是,遇到问题不可怕,先解决掉麻烦,然后再试一次,自己就能做好了。

这是养出有松弛感的孩子的第二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会说,没关系

努力了,但是做不到的事情,无论它多么应该,多么正确,都要学会跟孩子说没关系。

有个网友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她中学的一次期末考试。在考试前,她已经认真复习了很久,每次模拟考试也都考的不错。万万没想到,期末考试试卷发下来后,发现最后一道题,她完全看不懂。平常的复习中、日常的学习中,她都没有见过这种题型,所以她真的不会做。结果可想而知,她考的并不好。

但是母亲说,你没有考好一定有你的理由。母亲并没有指责,而是很松弛的接受了。她也就不再有强烈的心理负担,也没有陷入无尽的自责中,而是很快调整好状态,聚焦在了新一轮的学习上。

此后她每次考试心态都很平和,高考也没有像别人那样紧张到睡不着觉,反而超常发挥,进了一所很好的985院校。

其实人这一辈子,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只要人还在,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有些时候越着急越紧张,反正越做不好事情,所以教会孩子放松心态,努力后坦然接受结果,有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东边不亮西边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常常会羡慕那些在重要场合游刃有余,或者遇到大事能够情绪冷静,迅速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年轻人,他们很有松弛感,不亢不卑,性格好,有担当,很有领导力。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给了他更多的试错机会,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尝试,从而使他们更早地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处世方法。

松弛感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一次的被包容、被允许中锻炼出来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这样有松弛感的人,能够优秀又幸福,不妨允许他们犯错,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实在做不到的事情,也能跟他们一起平静的接受结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拥有松弛感,一生优秀又幸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