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真的很不寻常。

京东宣布自这个月1日起,给超两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

不寻常在于。

首先,涨薪对象,不是千尊万贵的部门高管,也不是掌握核心科技的程序员,而是替代性极强、流动性极大的、被普通企业家视为纯牛马的,一线客服员工。

其次,涨薪原因,不是过年加班或者什么购物节的奖励,而是以后要常态化、永久性地涨上去。

最后,涨薪幅度,超过30%。

大家知道,京东对一线基层员工一直都很厚道,快递员都能在商品房小区不费劲买房,客服平均月薪,咱就按5000算,涨完6500,超过2万人,粗算下来,每个月多出3000万人力成本,一年下来起码几个小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东哥到底为啥这么做呢?

我想了一下,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想通第二个之后,我真的肃然起敬。

首先,表面原因,为了自我宣传。

大家都知道,京东最核心的IP形象,就是东哥本人。之前因为在上海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对基层物流员工的厚道待遇,被大家称之为“民族资本”的标杆。

再加上,现在从小米雷军,到东方甄选俞敏洪,再到360周鸿祎,都在尝试把自己做成企业IP,给公司节省广告费,东哥估计也是被卷到了,想通过此举,再拉一波好感。

但是,说实话,每年多撒几个亿出去,就捞个小热搜听点小掌声,这个成本收益,不成比例。

这么大的成本,可能且只可能是为了战略层面的事,而非战术。

而这深层原因,如果真跟我想的一样,那东哥格局,属实是领先其他资本家一个时代——

我在想,东哥这么做,是不是在效仿,“福特模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特,大家都了解——世界老牌车企,1913年,全球首个实现全自动汽车流水线装配,将一台车的组装时间压缩在半分钟以内。

这个技术很快被其它车企抄走,机器取代人工迅速大规模铺开,车企开始将大规模裁员缩减人力成本作为新的竞争方向。

而此时,祖师爷福特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裁员,还宣布将所有工人工资提高一倍,达到日薪五美元,让产业工人收入直逼白领精英。

这个震撼了全世界,当时不少人都说,福特傻了、疯了、不要命了,很快就会被暴涨的人力成本给拖垮。

而福特却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用事实,打了所有人的脸。

据统计,工资改革之前,福特员工流动率高达380%,之后,骤降到90%,矿工率更是从10%降到0.3%。

无数人以在福特公司为荣,连休假时间都要佩戴福特工牌。

福特公司像今天的互联网大厂一样,成为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也像今天的互联网大厂一样,获得了人才优先选择权,从中吸纳了当时最顶尖的熟练工人和研发人员。

这些人,又成为福特后来技术突破的新基础。

一步先,步步先,从此制霸市场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福特公司的初衷,不是为了抢人才。

而是他们发现,机器取代人工之后,产能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产能过剩,那么多汽车从生产线开下来,没人买,只是一堆废铁。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说:明白了,要刺激消费!

对,也不对。

消费还用刺激吗?谁不喜欢吃喝玩乐,这用人催?

福特当时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家不买车,是因为不想吗?是因为没钱啊!

福特后来的总裁艾柯卡,总结:“福特朴素的初衷是,如果连生产汽车的人都买不起汽车,还指望谁来买?如果没有人买得起,他造的车卖给谁?他的目的就是通过加薪创造一支庞大的富裕工人队伍,进而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购买从福特流水线上生产的T型车。”

显然,福特的决定具有领先时代的前瞻性,员工从福特领了工资,马上去买福特的汽车,从而解决了产能提高后最棘手的销售问题,实现了正向循环。

汽车也从奢侈品神坛走向千家万户,进入普通消费品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哥这次给一线客服员工大规模、大幅度调薪,大家品品有没有这个味儿?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企业已经从前些年的增量搏杀,转向了存量内卷时代。

技术天花板近在眼前,再去争抢高管和程序员已经没啥意义了,现在亟需解决的是销路问题。

有些企业打出的牌,是靠流量砸出大主播,赔本赚吆喝。

但这个模式,前有李佳琪一句话大翻车,后有东方甄选被主播绑架股价。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风险性太大。

更何况,直播经济垄断渠道,高额佣金吸血商家,底价协议敲诈消费者,种种弊端惹得各方怨声载道,拐点也近在眼前。

思来想去,最稳妥的道路,还是百年前福特的那句“通过加薪创造一支庞大的富裕工人队伍”

大家都知道,消费潜力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消费意愿,二是消费能力。

以高管和程序员为代表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是没问题,问题是,他们想买的都买得起,消费意愿被过度满足,消费潜力被开发殆尽。说到底,他们一个人也用不了三台手机,家里也摆不下十台空调,是不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广大普通人呢?消费意愿极度高涨,消费能力却被持续剥削,这中间的差值,是什么?

就是比黄金还珍贵的,消费潜力。

毫不夸张地说,谁抢到了这个,谁就抢到了未来。

2009年,美国一个政经专家曾经判断:“中国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出口,未来十年,会给它带来麻烦”,理由是,“中国是没有内部经济得国家,如果欧美不买中国产品,它就无法生存。”

虽然这番话,有点过于把自己当回事儿,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高层已经有了这个危机意识,很早就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

怎么循环呢?

就是要增加大家的可支配收入,让大家拥有与我国产能相匹配的购买能力。

现在中美关系半冷不热,房地产半死不活,以往的三驾马车,出口和投资基本哑火。

从这个角度看,培养消费市场,甚至不是最优解法,而是唯一解法。

东哥这一步棋,如果真是在往这个方向走,那我只能说:高,实在是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另外一点。

前面说了,一线客服这个岗位,流动性大、可替代程度高,是一般资本家眼里的纯牛马。

现在人工智能如此现金发达,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AI取代人工,有人预言这个行业未来五年将会被彻底淘汰。

这也正常,技术跨时代进步,产业大跃进升级,导致大批下岗失业,是历史的必然代价,98年下岗潮殷鉴不远。

但这个代价落到具体个人身上,总是无比沉重,当年有多少人,没能挺过千禧年的寒冬?

所以说,东哥在这个时候给这些人定向涨薪,是战略的同时,的确带那么点慈善性质,至少,消化掉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那么我也希望,朝“福特模式”靠拢的转型成本,不能由企业一力承担,我们的政府也可以参与其中。

我们天天喊,扶持民营企业,怎么扶持?三个字,少收税。给人留更多余粮,才能让更多企业有能力和资本去转型,才能“通过加薪创造一支庞大的赋予工人队伍”,也才能让所谓的“国内大循环”真正循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