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在逛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时,被一座土黄色的巍峨高大建筑所吸引。丹凤门,作为大明宫的正南门,它紧邻西安火车站,以睥睨天下的气势俯瞰着南来北往的人。

走进丹凤门遗址博物馆,通过复兴之门—寻踪探秘—凤门五开—大唐国门—盛世之门五个单元的知识介绍,以及遗址基坑的复原展现,再加上声临其境的宣传片播放,唐代诗人张袖笔下“丹凤门开白日明”的盛景徐徐呈现。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看到“盛唐第一门”这几个字,我条件反射想到了“隋唐第一门”的洛阳应天门,一字之差,差点神仙打架。丹凤门集萃了“邦国礼遇之门”“改元昭令之门”“圣宜大赦之门”“布阵阅兵之门”四大功能,共鼎大唐国门。

就在兴致勃勃地参观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了眼帘——洛阳应天门,真没想到,在西安看到了洛阳!这不期而遇的惊喜,让人心生感动!

(二)

记忆中,两座城市多年来由于文化纷争引发的相爱相杀故事一刻也没有消停。暑假期间《长安三万里》史实之争是新的裂痕与伤痛。

就在前天,我在朋友圈有感而转发了一篇《尴尬的“男女妲己”,出格的文旅营销》的文章,对文中反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的观点深为赞同。刚转发后,就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私信:你转发的这篇文章作者秦川,是陕西人。专黑河南,尤其是洛阳,建议你把朋友圈的转发删了吧。

秦川是谁?我真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对于挑唆地域对立、煽动地域矛盾的地域黑与拉仇恨,以及网络水军和键盘侠,我向来深恶痛绝,同时,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我理解朋友对洛阳澄澈的爱,她对媒体记者带节奏拉偏架表示不服。所以劝我也来抵制。

但我最终没有删除朋友圈的转发。因为,在互联网多元生态环境下,在人均自媒体的时代,早就迎来百家争鸣的新思潮。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你可以反对他的观点,但人家有说话的权利。

就像暑期有人呼吁洛阳人不要走进电影院去看《长安三万里》一样,我不仅大摇大摆地去看了,并且写了一篇《从“长安三万里”看地产人的昨天今天明天》一吐块垒。那些呼吁别人不去看的,自己早就在电影院沉浸式看过了。就像王朔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最无耻的赞美就是歌颂穷人的苦难,来愚弄底层人。

Chatgpt 都断不清的城市文化高下之争,那些热衷于打口水仗的人,打着爱一座城市的旗号,试图裹挟更多民意情绪,非蠢即坏。

(三)

回到西安丹凤门与洛阳应天门,谁才是“天下第一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的正南门,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丹凤门与其北面诸门、诸殿所反映出的“天子五门”的思想,共同构筑了唐大明宫的整体格局。考古发掘证实,丹凤门拥有五个门道,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制度最高的门。因此,丹凤门被誉为“天下第一门”。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也是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其建筑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在中国古代都城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也有观点认为应天门是“天下第一门”。

天下两分,各占一分,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在丹凤门博物馆里,不仅有对应天门的介绍,还有有丹凤门与应天门的对比。当两个外国游客在丹凤门看到应天门的介绍时,目光中和我一样充满了惊讶,听到他们用塑料汉语说:“要去洛阳打卡。”我鼓足勇气用蹩脚英语回了一句:welcome to luoyang !

从建筑形制上看,丹凤门与应天门各自有着明显的辨识度。丹凤门五道门,与大明宫九个宫城城门形成九五之尊格局;应天门双向三出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从开放时间来看,2010年10月丹凤门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9月应天门正式对外开放。

从作用价值上来看,丹凤门和应天门的城楼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防御作用,也是城市重要的观景点、政治和文化场所。总之,丹凤门和应天门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门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从西安丹凤门看到了洛阳应天门,带来最大的启示是:无论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还是对于一个人来讲,任何时候,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熄灭别人的灯。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当今城市之间充满了激烈竞争,都在忙着出圈,对手越来越多,营销越来越卷。真正的第一是:尊重对手,惺惺相惜,互相成就,顶峰相见!(来源:青红皂个白;作者:郭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