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的指针悄然穿越,我们来到了一年的尾声。这一年,上海市公共艺术创新中心(PACC)继续致力于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突破,都成为了收获的注脚;这一年,中心携手非遗传承人、高校师生、设计师、艺术家、品牌企业携手共进点亮了非遗与艺术的多种可能,每一位见证了这些过程的你也是光芒的一部分。

在这个年度总结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细数那些向前进的时刻吧。

人才赋能

开展非遗研培班

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培训班

非遗的传承离不开人才队伍的青蓝相继,薪火相承,传承人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今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了“江南雅集传统工艺研修班”和“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新疆传统工艺研修班”、“青海传统工艺创意设计研发研修班”,课程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一批有着深厚专业知识和热忱的非遗传承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雅集传统工艺研修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传统工艺创意设计研发研修班

此外,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2023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培训班”也顺利开展,通过经验分享、实地研习加强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交流,以经验分享、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的形式完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研发,让悠久的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并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培训班

在这一年,中心成功举办了四期非遗研培班与两期文创班,共有250余名学员积极参与,通过研培班,学员们不仅夯实了基础知识,还拓展了眼界,增添了学养,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学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年的努力成果不仅在学员个体上有所体现,更为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继续努力,致力于为更多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推动非遗传承事业蓬勃发展。

研修班

非遗跨界

马利“四季江南”传统中国色系列颜料

野兽派端午香囊

“月是故乡明”中秋礼盒

中心整合各界资源,积极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通过与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非遗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其他行业注入独特的文化元素,留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品牌日”发布马利“四季江南”传统中国色系列颜料

5月,百年民族品牌企业上海马利画材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强强联合”,发布马利“四季江南”传统中国色系列颜料,共同献礼“中国品牌日”,国色雅韵与江南文化魅力充分融合,一种雅俗共赏、以美育人的新境界由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镇五毒”和“祈福安康”两款端午香囊

夏至时节,中心牵手野兽派与云南彝绣推出“虎镇五毒”和“祈福安康”两款端午香囊,用云南传统彝绣体现独有彩霞之美,在点滴细节中注入彝族绣娘对于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坚守,中心借此机会,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为传承人提供改善收入的可能性,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带动非遗的可持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是故香明”中秋礼盒

中秋佳节,中心推出了匠心别具的“月是故香明”中秋礼盒,中心MFA专业导师李依蔓牵手PACC签约传统香道制作技艺传承人高晴,以精心雕刻的香牌和风味独特的月饼,开启穿越千古的时空之门,与古人共赏明月,共诉思念。

研究生教育

在2023年的研究生教育中,中心也一如既往地发挥资源优势,带领大家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倡导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与创新转化、非遗传承与数字保护、传统文化与品牌建设、都市展览展示等方面进行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流域非遗图卷设计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流域传统技艺类非遗IP形象设计实践

研究生们在“跨文化设计”特色课程中,创作出了“文房四宝”——“格物”模块化办公文创、数字动态打莲湘“莲动”等优秀作品。此外,通过长江流域传统技艺类非遗IP形象设计实践、基于牦牛绒擀毡工艺的设计实践、多感官设计在果洛藏香品牌建设中的设计实践、长三角染织类非遗技艺儿童美育绘本设计实践等研究生设计课题,学生们发挥创造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非遗进行数字化再创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时代的“文房四宝”——“格物”模块化办公文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动态打莲湘

非遗美育

“美育童心 非遗在校园”工作营

《爱上中国美》新书发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学校美育工作座谈会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教授讲述了《中小学课后美育课程建设项目》的案例,并提到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标,在非遗传承、公共艺术、美育创造力教育三个领域展开教学、研发、服务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教授讲述了《中小学课后美育课程建设项目》的案例

为期三天的“美育童心 非遗在校园”暑期非遗工作营于8月在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圆满举办。活动通过文教结合引导高校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成果展现系统非遗美育活动下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育童心 非遗在校园”工作营现场

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章莉莉教授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爱上中国美——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手工课》新书发布,学生们不仅能够通过它学习传统技艺,更能够深入理解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相信这本书会在孩子们心里种一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成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和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上中国美——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手工课》新书

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展览

“新海派嘉年华”创意市集嘉年华

9月26日,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3)正式开幕,上海大学作为承办方之一,充分发挥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科优势,在本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重磅发布了“蝶变・创意设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并策划了“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展览、“新海派嘉年华”创意市集等,以众多优质创意内容,为大会增光添彩,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影响力和“新海派”文化的传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海派嘉年华”创意市集

江南气韵,展览再现

“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巡展

江南雅集传统工艺研修班研培作品成果展

“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作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在南京市南京云锦博物馆、百丈镇溪口村的杭州传梭博物馆进行了巡展,展览采用江南客厅的概念,以及四时更替、中国色彩、词牌古歌等方式,展示400余件作品,期间迎来了众多市民观众,生动展示了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传统工艺的共融发展以及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江南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浙江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客厅——长三角传统工艺生活美学设计展”南京站

此外,江南雅集传统工艺研修班研培作品成果展也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携手创作30余件作品,包含纺织、陶瓷、印刷、制茶、雕刻等丰富工艺,以展示江南传统工艺的精湛与韵味,同时注入了现代创新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繁花盛开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雅集传统工艺研修班研培作品成果展

公共艺术

“东明艺术+”社区公共艺术行动计划

比邻万象——静安苏河湾生态公共艺术现场

卓越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论坛

上海博物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

“东明艺术+”社区公共艺术行动计划由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团队与上海市东明路街道合作发起共建,该计划致力于推动艺术家与社区居民“共生共创”,项目包含“艺术家进东明”、“全年龄非遗美育”、”国际艺术营“ 、”艺术大家进东明“、”光影公共艺术大赛“、”菜场美术馆“等板块,形式丰富多样,旨在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深入社区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策展的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实践案例展“比邻万象——静安苏河湾生态公共艺术现场”在上海静安区苏河湾绿地开展, 在为期两个月的展览时间内,通过九件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四次参与式艺术活动、都市绿地营造与市民空间的构建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表达,探讨上海生态之城建设与市民生活的共生,从“多角度、多空间、多场景、多维度”来诠释今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共栖”。

公共艺术作品及参与式活动

10月,由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卓越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论坛”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顺利举办。此次论坛是上海博物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的组成部分,作为大赛承办方,中心不仅承担着大赛的组织工作,还致力于聚集国内外艺术智慧,探索公共艺术项目运作的创新机制,传播中国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为上海“建设一流文化设施,构建全球卓越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越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论坛”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嘉宾合影

2023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

“中国乡村美育基地”正式揭牌

“艺术让乡村更美好”主题论坛举办

为了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让艺术与科学更好地聚焦乡村,使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共融共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人民政府与上海大学上海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开展了“中国乡村美育计划”,并邀请国内艺术高校联合组建“中国乡村美育联盟”,12月9日,“中国乡村美育基地”揭牌仪式成功举办,乡村美育事业迈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2023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也同时开展,专家学者们围绕“艺术让乡村更美好”等主题展开讨论,共同为乡村美育献计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现场

荣誉成果

上海大学长三角传统工艺数字化建设研修班绩效考核获评优秀

上海市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授牌

PACC成为首批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资源共同体理事单位

成长,是一种积累,收获,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在这一年,我们曾用心用力播下的种子,也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收获时刻。

5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艺术学院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现场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2021—2022年度绩效考核结果,50期研培班获评优秀。其中上海大学长三角传统工艺数字化建设研修班在考核中获评优秀。同期2021-2022年度绩效考核优秀成果展也在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展出,上海大学展览现场也得到了非遗司与兄弟院校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大学长三角传统工艺数字化建设研修班绩效考核获评优秀

上海市文教结合文化艺术场馆“双百”建设项目启动于2022年,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的支持下,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实施与推进,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强统筹社会美育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PACC成为首批上海市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未来将更好的惠及广大师生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届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嘉年华暨“上海小囡行走地图”发布活动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PACC成为首批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资源共同体理事单位。为进一步实现优质素质教育资源与学校需求的深度链接,助力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提质提级,中心将为进一步践行“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要求,提高校外教育质量,共同打造校外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献计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新气象

细数那些我们共同创造的闪光时刻,PACC承载了无数梦想的起航。让我们携手迎接新的一年,继续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创造,继续发光发热,为美好的明天写下更加动人的篇章。

HAPPY NEW YEAR

成果回顾

PACC成果回顾

成果回顾

PACC成果回顾

点击回望,历史瞬间

责任编辑:逄继青

文字编辑:刘梦月

图文编辑:逄继青

设计指导:郑珊珊

新年贺卡设计:黎汭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