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警告中止ECFA协议,台经济主管部门宣称要寻求与印度等国的商机,台当局能否找到取代大陆的合作伙伴?印度外长宣称将与中国竞争,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此前,中国大陆宣布将研究中止ECFA协议中涉及部分产品关税减让,面对大陆的警告,台当局扬言“不会屈服”,还要带领不同产业争取印度、泰国、德国的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台当局没有正视问题,还企图找到其他合作对象取代大陆,不过这个想法的前景十分渺茫。

ECFA是一份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的协议,于2010年签订,次年开始实施,多年来一直为两岸的发展起到积极意义。出于两岸同胞的情谊,大陆方面始终拿出最大的诚意与台湾地区进行往来,使台湾地区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好处,也搭上了大陆腾飞的快车,据统计,到2022年底,大陆对台累计减免关税多达85.2亿美元,大量岛内企业通过协议的优惠政策在大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然而,自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开始无事生非,不断对ECFA协议进行抹黑攻击,还对大陆产品出口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而这些违反协议规定的措施仍在扩大,到去年11月底台当局已经禁止了大陆2509项产品的进口。随后大陆经过调查后认定这些行为构成贸易壁垒,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中止协议涉及的部分产品关税减让。大陆采取措施后,台当局仍然没有任何积极举措,于是大陆有关部门研究进一步中止ECFA关税减让。

这个协议本身就是大陆惠台政策的一部分,大陆方面更多地站在台湾同胞的角度出发进行两岸合作,给台湾地区更多的让利,仅就这一点就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做到的。

我们再具体谈台当局提到的泰国、德国和印度。泰国与中国关系十分紧密,这种紧密关系不仅是两国之间,更是建立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关系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台当局破坏与大陆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台独”思想在作怪,那么台湾地区与泰国的合作空间注定是有限的。

再说德国,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德两国关系稳定,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德国没有必要因小失大。德国和台湾地区市场规模都不大,近些年来双方经济都很糟糕,地理距离又使得运输成本较高,加之德国劳动力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德国的很多工业产品不如大陆有优势,台湾地区的农渔产品也不如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有优势。

在这三个国家中,印度是最有意向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印度一贯抱着不正常的心态与中国竞争,自从2020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后,印度就对中资背景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1月30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孟买对中印关系发表讲话,他表示,印度不应该害怕中国,应该欢迎与中国竞争。因此,印度可能会把与台湾地区合作作为与中国竞争的重要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印度与台湾地区的合作虽然都有意向,但是缺少基础。

首先,印度和中国大陆的诚意远不能比,该国政客只会把台湾地区作为与中国大陆竞争的工具,而不是合作伙伴。

其次,印度和台湾地区合作很少。早在2017年,蔡英文就呼吁岛内企业去印度投资,当时前台外事部门负责人黄志芳给出了一组数字,印度在台湾地区贸易伙伴中排名第17,台湾地区在印度贸易伙伴中排名第31,2016年双方贸易额为50.1亿美元,在台湾全球贸易总额中占0.98%,截至2016年只有80多家台企投资印度,而投资大陆的企业超9万家。

再有,印度的国情使得合作的难度很大。一直以来印度的高关税、种姓制度、国内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大都是很多企业与印度展开合作最头疼的地方,另外印度一向被称为“外企坟场”,与其合作的国家或地区没有长期的经营,没有强大的优势为依托很难建立有效率的合作。

最后就是竞争太激烈,印度是个较为落后的国家,所以发展潜力极大,很多国家或地区看到了这一点挤破头与印度合作,相比美国、欧盟诸国,印度对台湾地区的兴趣不会很大。

在今年1月11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束珏婷敦促台当局取消贸易限制,并表明大陆坚持尊重、关爱和造福台湾同胞的态度,希望双方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就经贸中各类问题进行磋商。

这表明大陆仍然给台当局改正态度留有空间,当下台当局应该抓住机会尽早回头,修复与大陆的合作与交流,执着于寻找新的替代者,只是在浪费岛内民众和企业的时间,增加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