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汽车时间两度登陆冬日的乌兰布统。有惊,有喜。其中有一位随车人员问道,乌兰布统咋没新能源越野呢?

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当地的饭店,接着屋内屋外五十来度的温差,我们把这个问题甩给了当地的好大哥,好大哥似乎听惯了这愚蠢的问题:“你说为啥没有?现在的电车能抗住一场穿越?”

是的,现在的新能源越野,混动尚可,纯电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不是想直截了当的否定纯电,只不过一场户外的越野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复杂。

首先我们要考虑越野环境,是轻度越野、远途穿越还是重度越野。越野的地点是场地还是景区还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是气候适宜还是极寒或是酷热?

在每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车辆素质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说句不好听的,轻度越野随便拽过来一个家用车也干了,甚至没四驱都行。但是强度一上来,除了必备的四驱,还要考虑车身扭转高度、悬挂强度、悬挂行程、分动箱等一大堆东西。这还光是纯燃油车,放到新能源身上还要考虑续航、电机热管理这类让人头疼脑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好大哥们在外越野的时候,更多时候都是“老旧四驱机动车”或是一直以来都在越野领域发光发热的品牌。譬如老霸道、LC、新老牧马人参数图片)等等,现在也能看到坦克300、BJ40这类的车型活跃在川南藏线等越野宝地。是啊,新能源车型和纯电去哪了?

先从混动越野说起,为什么混动尚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汽车时间此前试驾过的坦克400Hi4-T这一插电混动车型为例,作为混动车型,它并没有极大程度改变一台硬派越野车必须的机械结构。非承载式车身、前、中、后三把锁、高低四驱、2.64倍扭矩放大等越野必需的配置几乎都有,电机的出现也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在越野上进行针对性强化的话,越野能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炙手可热的方程豹5,作为突起的“异军”,凭借着760N·m和505kW的综合功率,也赢得了不少越野好大哥的好评。只不过价格相对坦克400Hi4-T来说,它的起售价格已经是坦克的顶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混动车型,以我们试过的超混电驱奇骏为例。机械式四驱被雪狐电四驱替代,发动机彻底变成了一台发电机。动力完全由电池输送到电机。对,说白了就是增程。在乌兰布统自驾穿越的时候,由于AT胎和雪地模式确实有效,所以即使一台车孤身游荡大雪原,也做到了0陷车。当然,也仅限于轻中度的越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说优势吧,这两台车如果驾驭得当并利用好动能回收这一套技术,电量是不会彻底用光的。即便是在极寒天气下有行程稍长的穿越,它们也不会造成里程上的焦虑。在关键时刻,电依然能够完全出力。那问题则是在极寒下,增程发电机太冷,虽然不影响正常行驶,但是为了快速恢复工作效率,机器始终会在一个转速较高的工作区间进行暖机。这样一来,或多或少会加速机器的磨损。在酷暑下,电机协同出力或者完全出力的情况下,在复杂路况面点击过热则成为了一大问题,这也是纯电硬派越野车型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至于价格,倒是百姓能摸得着的。

那么纯电车型,实际上目前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表现相当不错的车型。关于纯电车型越野的痛点无非就是电池安全、电池续航补能这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是电池安全,在户外越野难免磕磕碰碰,底盘蹭个石头、涉水泡个电池都是风险指数极高的问题。尽管各大车企都表示自家电池安全没问题,但依然有不少纯电车型发生过类似无事故自燃这类意外。放到相对极端的户外去越野,谁又敢说绝对没问题呢?

电池续航方面,实际上越野这件事儿并不费电。越野要参与更多的是低速时扭矩的输出。费电的主要问题是车辆在高速上,持续用较高的功率对电机输出放电。但要考虑的是,在极寒酷暑的环境下电池的折扣力度是大家都看得见的。某机构冬测的结果显示,成绩不错的也就是纸面续航的75%左右。在场地越野还好,一旦在户外穿越之类的,几百公里找不到充电桩真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算到这一步还是没把暖风、车机、手机充电、座椅加热这类东西算进去。如果算进去,这台车又能跑多远呢?

越野表现方面,多的不说。极寒酷暑下电池性能释放不足、电机过热保护。就这两种情况在越野的过程中出现,可怎么解?

但是就没有纯电车型几乎全解决这类问题并且越野表现出色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啊!仰望U8、猛士917不都厉害的不行吗。仰望U8有两栖涉水、综合马力上千匹、云辇、易四方。猛士917轮边扭矩上万、电池保护极强、超高可调离地间隙。强吧,硬吧。但是不说价格不就是纯纯的耍流氓吗。但要是说有没有便宜点的,也有。iCAR 03,具体好不好在这里就不向大家详细说明,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进行了解。

但是话说回来,一款车型从有理念开发到亮相上市,少说也得两年起步。也就是说很早的时候各个车企就已经在琢磨这事儿了。而这一品类的发展呢,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新能源一样,技术总会在越来越好的同时给价格卷到无比亲民。只不过这件事的成本比起我们看到的要高太多了。就好比一个品牌一直做普通的板鞋、帆布鞋、通勤旅游鞋。产品一直在为美观、日常穿着的舒适性进行服务。然后有一天这个品牌突然就想造跑鞋、篮球鞋。然后一遍一遍的去针对鞋楦、力线、包裹、缓震、抗扭、重量等方面潜心研究。然后通过上市进行试错、最后提质降价。但是此时的产品较于刚出来的产品定是只强不弱。车企也是如此,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啊。

请关注汽车时间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