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关于1979年自卫还击战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看法:西线的云南方向比东线的广西方向打得好。东线伤亡大,不如西线打得好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司令员的军事指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猛打猛冲。

人们之所以有了上面那种看法,主要是因为东线进行的高平战役。但是,同是在东线,同登—谅山战役和广宁战役就打得很好。为什么在同一个战区同时进行的战役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必要加以厘清。

我方参战兵力

1979年的自卫还击战,我军共动用了陆军9个军27个师,另广西和云南两个省军区独立师,6个边防团及若干边防营,以及炮兵、高射炮兵、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舟桥部队等兵种部队约30多万兵力。

西线我军部队为

  • 第11军(31师、32师、云南军区独立师)
  • 第13军(37师、38师、39师、第50军149师)
  • 第14军(40师、41师、42师)
  • 云南省军区部队(辖边防第11团、第12团、第13团、第14团,蒙自文山军分区独立营)
  • 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高炮第65师,贵族省军区高射炮兵营;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
  • 昆明军区通信团;工兵第1团、第11团;舟桥第86团;建筑第117团、第306团、第311团;防化兵第29团;铁道兵第1师第2团、第5团;汽车第17团、第22团、第23团、第27团、第51团;昆明军区后勤第23分部(含5个兵站、22所野战医院);昆明军区空军部分兵力。

东线我军部队为:

  • 第41军(121师、122师、123师)
  • 第42军(124师、125师、126师)
  • 第43军(127师、128师、129师)
  • 第50军(148师、150师、第20军第58师)
  • 第54军(160师、161师、162师)
  • 第55军(163师、164师、165师)
  • 广西军区独立师 、边防第1团、边防第2团、边防营若干
  • 广州军区炮1师,福州军区炮3师12团(130加农炮团,此海岸炮广州军区未装备)
  • 高射炮兵第70师、第72师、第19师(加强空降兵第15军3个高炮营、高炮224团汽车连)、第10师30团
  • 广州军区通信团;工兵第2团、第13团;舟桥第82团、第84团;防化第22团;铁道兵第2师第8团、第10团;汽车第19团、第21团、第46团、第47团、第48团、第49团、第55团、 独立汽车第3营;广州军区后勤第20分部(含3个兵站、16所野战医院);南海舰队及广州军区空军部分兵力。

从参战的陆军步兵部队就能看出,东线为我军的主攻方向。另外,从炮兵、坦克兵以及及其他辅助部队的参战规模上,也能佐证东线为我军的主要突击方向。

第41军121师凯旋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我军共有93个步兵团参战,每个军、师均有炮兵团,预备炮兵11个团

炮兵团则有49个团,步兵团与炮兵团之比低于2:1。这49个炮兵团中,位于西线的有17个团,其余均在东线。此外,由于越军未敢出动空军参战,因而我军参战的高射炮兵基本没有多少防空任务,因而也被用于支持地面作战,这些高炮部队并未计入上述炮兵团。

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主攻目标为高平地区之敌,同登--谅山方向为次要方向,广宁方向为辅助佯攻。

前线部队中共有10位开国将军,西线4位东线6位。

东线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政委向仲华(中将)、副司令员刘昌毅(中将)坐镇前指,部队组成了三个集团,分别为:第41军三个师配属54军160师组成的北集团,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少将)加强指挥;第42军三个师配属43军129师、43军坦克团组成南集团,副司令员吴忠(少将)加强指挥;第55军三个师组成东集团,副司令员江燮元(少将)坐镇;第43军组成机动集团(不含129师)。

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参谋长周德礼在164师炮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平方向,最初的方案是由广州军区的第41军和第42军南北钳击高平,从武汉军区增调的54军160师和43军129师最先赶到,分别加强给北集团的和南集团,作为两个军的预备队。

开战后,由于126师穿插东溪后越军炸开水坝放水阻断道路,129师率先投入战斗。此后由于125师未能及时攻占复和,刚刚赶来的54军162师接替125师继续攻击。我军攻占高平结束第一阶段作战后,160师加入高平战场参加第二阶段作战。第三阶段,军委急调赶来作为预备队的20军58师与162师对重庆之敌展开夹击,50军150师也进入高平班庄地区作战。

至此,最初计划的2个军6个师参加的高平战役,最后迭次增至11个师,投入的兵力兵器超过了整个西线。2月17日战斗发起,经28天的战斗,到我军于3月16日完成撤军,虽给敌以重大打击,但是仍未能完全肃清高平之敌。

越方参战兵力

越南的武装力量包含其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武装公安、民军。根据越方第一、第二军区史记载,1979年我自卫还击战时当面的越军序列如下,其中从外军区紧急增援的部队如在谅山被我军打击的327师、337师、347师,从侵柬战场调回的304师、325师、312师,以及我41军121师纳隆战斗打击的纳入312师指挥的海兴省183团等未计入。

第一军区(我国广西方向)由司令兼政委谭光忠少将指挥,下辖4个师、1个旅、6个地方团和19个独立营。

主力部队为

  • 第3步兵师,下辖步兵第2团、第12团、第141团和炮兵第68团,反坦克13营、防空14营、坦克1008营;位于谅山省的同登、文朗、高禄和谅山。
  • 第338步兵师,下辖步兵第460团、第461团、第462团和炮兵第208团;位于禄平以南地区、谅山省的亭立和广宁省的安州。
  • 第346步兵师,下辖步兵第246团、第677团、第851团和炮兵第188团,坦克1005营,反坦克**营,防空**营;位于高平省的茶灵,河广,河安。
  • 第325B步兵师(战后改为395师)由步兵第8团、第41团、第288团和炮兵第189团组成;位于广宁省平辽地区的天安。
  • 第242步兵旅负责广宁沿海地区的防御。

第一军区的大部分直属单位,如炮兵第166团、高射炮兵第272团、坦克第407团、工兵第522团和炮兵第675旅的130毫米加农炮兵营向谅山方向增援。第325B师则从广宁增援高平。

地方部队:

高平方向,广和(广渊、复和)地区有省军事指挥部的步兵第567团;1个炮兵营,1个高射炮兵营,7个独立步兵营(保乐,河广,茶灵,重庆,广和,河安,下琅)和3个独立步兵连(通农、石安、高平)。

谅山方向,省军事指挥部下辖有2个步兵团,即禄平地区的第123团和长定地区的第199团;另有长定、文朗、高禄、禄平、亭立、文关和谅山的7个步兵营。

广宁方向,省军事指挥部下辖有2个步兵团,即芒街地区的第43团和广河地区的第244团;另有平辽、广河、芒街、海河、锦普的1个炮兵营、4个高射炮兵营和5个独立步兵营。

武装公安部队

谅山方向部署了第12机动团,高平和广宁设有4个分区(相当于营),整个第一军区范围内还有数个机动连和24个边防哨所(即我方所称公安屯)。越南每个公安屯约50--100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装备精良,轻武器和支援小炮的配备甚至超过越军主力部队。

第一军区的二线部队:

第852团,第431师(新兵训练师),河北、北太两省的2个团又2个营。

这里面,我军121师、123师主力穿插目标的班庄、扣屯地区为敌852团,战时该团加强给346师,归该师指挥。

第二军区(面对我云南方向)由司令员兼政委武立少将指挥,下辖3个主力师、7个团和21个地方营。

主力部队:

  • 第316A步兵师,下辖步兵第98团、第148团、第174团和炮兵第187团;位于莱州省封土地区的平卢。
  • 第345步兵师,下辖步兵第118团、第121团、第124团和炮兵第190团;位于黄连山省柑塘地区。
  • 第326步兵师,下辖步兵第19团、第46团、第541团和炮兵第200团;位于莱州省奠边地区的巡教。
  • 第2军区直属的炮兵第168团、防空第297团、工兵第89团等大部分部队,主要增援黄连山方向。

地方部队:

河宣方向,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第122团、第191团,以及苗旺,同文,官坝,黄树皮,安明和纳杭地区的1个炮兵营和8个步兵营。

黄连山方向,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2个步兵团,即老街地区的第192团和保胜地区的第254团;1个炮兵营和8个步兵营,分别位于孟康、坝洒、保胜、老街、安沛。

莱州方向,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第193团和第741团;1个炮兵营和5个步兵营分别位于封土,孟得,孟来,奠边,新河地区。

武装公安部队

第16机动团部署在黄连山省,另在全军区范围内部署有几个机动连和39个边防哨所(公安屯)。

第二军区的二线部队:第411师(新兵训练师),山萝省和永富省的2个团和8个步兵营。

根据资料,1979年自卫还击战我军当面越军第一、第二军区的兵力达10万余人。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

1、越军兵力未计入越南国防部直属的特工部队,如在高平方向参战的第20特工营、第45特工营。

越南的特工部队全称是越南第305特工师,总兵力约2万人。该师兵力分散部署,除了在部分地区驻扎着团营级单位外,其余都是以连排级为单位分散在各地。一般每个省设一个连级编制的特工大队,每个县设一个排级编制的特工分队。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越军参战的特工部队兵力大约3000人。其中,中国军队攻克的高平、谅山、黄连山、莱州4个省的3个省会、1个市,常备一个连级特工大队,每个大队最少有特工120人;攻克的16座县城,常备1个排级特工分队,每个分队30--50人;此外,越南还精挑细选组织了多支特工小分队,负责执行暗杀我军指挥员和破坏我军重要目标。

越南当局在战时,将越军第45和第20特工营投放在高平地区,当地还有特工学校的学员,使得高平地区的越南特工兵力不低于1500人。

2、越军的兵力未计入开战后从外军区增援的部队,其中既有越军的主力部队,也有临近省的地方部队。这些增援部队有的未敢与我军交手,如后期赶来的越军六大王牌中的三个:304师、325师、312师,但是增援的其他大部均全部或部分投入了战斗,如327师、337师、347师、355师、356师等。因资料所限,到底有多少越军增援部队投入战场参战,尚需做进一步的查验。

3、越军地方部队战斗力与其主力部队相差不大,其欠缺的是大规模阵地战经验和支援重火力(虽然越军主力部队的阵地战能力和经验也与我军有较大差距),但是越军地方部队中有很多是从主力部队下来的骨干,单兵素质和小分队作战能力甚至高于越军的主力部队。

4、越南大量的民军未统计在内,而且也难以统计。越南实行全面皆兵,各个村庄、工厂、农场等都有大小不一的民兵组织。仅根据1977年的资料,越南谅山省即有民兵57868人,占全省人口的14.32%,至于高平省有多少民兵,应当相差不大。

越军的一个迫击炮阵地,从着装看应属于越南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南民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参差不齐,其中既有作战经验丰富的退伍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新手,还有妇女、少年和老人。他们地形熟悉,神出鬼没,在作战中这些越南民兵给我方造成了极大麻烦和伤亡。

例如在122师进攻朔江的战斗中,部队行进中路过一个村庄时突遭射击,从枪声判断既有机枪又有冲锋枪。部队被迫停止前进,派一个排采取正面攻击侧翼迂回的战术攻入村子,结果发现仅击毙了一名越南女民兵。万幸的是她的枪法不准。

但是,越南民兵中有很多退伍的神枪手。我军牺牲的最高职务指挥员42军126师副师长赵连玉,就是在举着望远镜观察时遭冷枪狙击被击中颈部。据说,部队搜索后抓到的是一位便衣老头,而他的枪则是把三八大盖。

高平战役我军大纵深穿插作战方案是如何产生的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在高平地区参战的越南武装力量为:

第346师(师长黄便山大校),战时指挥246、677、851、852团,炮兵188团,坦克1005营,反坦克营,防空营,其他支援单位。

第325B师,战时指挥8、41、43、288团,炮兵189团,坦克营,防空营以及支援单位。

地方部队:高平省567团、海兴省183团、谅山省199团(该团也参加了谅山方向战斗),通农县、茶灵县等7个独立营又3个连。

武装公安:2个营规模的分区,若干机动连,若干公安屯。

特工部队:越南第20、第45特工营,驻高平省特工大队,驻各县特工分队,执行暗杀任务的若干特工小分队,约1500人。

城镇和乡村的民兵自卫队无算。

越军的一个三团制师的兵力为1万余人,综合算下来,投入高平战场的越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超过4万人。此外,还有无法计算的大量民兵。

越军第325B师是开战后从广宁方向增援高平,因而,我方根据战前侦察和情报,判断当面高平地区的越军兵力为越军346师以及地方部队共6个团,约2万余兵力。总体而言,我军通过侦察、情报获得的越军兵力大致准确,但是轻视了越军地方部队的战斗力,也忽视了越南大量的民兵力量。

当时,越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为“一线坚守,一线取胜”。越军第一军区在高平方向的部署为:246团位于高平西北之朔江,面对的是我国的平孟关口;677团和炮兵188团位于高平东北之茶灵,面对的是我国的龙邦口岸;851团位于高平以北为师预备队;在高平以南的班庄、扣屯为852团,当时并不知道战时该团归属346师指挥;越军高平省567团位于广和(广渊、复和)地区,面对我国的布局关,防御4号公路。

从地图上可看出,高平的北面和南面与我国靖西市和龙州市接壤,形成突出部,边境线上有两条主要公路,北边为3号公路,南边为4号公路,在高平市会合;高平以南的扣屯为4号公路交汇点,延伸出4号A和4号B公路。

越军246团曾长期担任越共中央警卫团,为越军346师主力团。从越军的部署可看出,其重点防御方向是高平的北面。

对于突出部,古今中外最佳的战法就是从根部切断,然后打大歼灭战。我军部署了北、南两大集团,沿3号、4号公路突击,准备实施南北对进,钳击高平。

第41军前身为东野第四纵队,为东野最早成立的五大主力纵队之一。第42军则是东野最后成立的一个纵队,从历史来看属于东野各主力纵队的小弟。我军的部署上不仅把军区主力第41军放在了北面,加强的54军160师在1962年取得瓦弄大捷,为54军主力。从我军的部署上也能看出北集团为我军的主要突击方向。

1949年1月31日,41军121师开往北平西直门接管防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军在高平方向的部署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前重后轻,这种配置最害怕的就是被打了一个侧翼穿插。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第38军在打开战役缺口后大胆向敌后穿插,最远的113师穿插距离140里,抢占三所里、龙源里,美第八集团军的防线崩溃,被我军追击、侧击,损失惨重。

侧翼迂回、穿插作战是我军的拿手本事,然而,在异国作战,尤其是越南这种意志顽强、全民皆兵的国家,脱离公路(现代战争装备和物资保障特别依赖公路)支持,在越北复杂艰险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实行大纵深穿插是否合乎战场实际,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来看看作为高平方向突击主力的第四十一军作战计划的产生过程:

1978年11月,军委下令广州军区调1个陆军师到中越边境地区,执行机动战备(作战)任务。

此时,越南入侵柬埔寨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在中越边境的挑衅也愈发升级,此时调一个师到边境具有威慑性质,不排除低烈度的敲打一下的可能。

1978年11月28日----12月2日, 第41军121师(甲种师)奉命开赴南宁以南扶绥至德保县一带待命。

12月12日,广州军区奉命集结3个野战军向中越边境开进。

12月13日,41军召开作战会议,部署全军部队立即收拢,向前线开进。

12月19日,41军到达指定位置,全军23000余人,在靖西县、那坡县的念井、平孟、龙邦地区展开。

陆军第四十一军军长张序登,政委刘占荣,分别为1号、2号首长。

“1978年12月11日, 广州军区第一次作战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只部署部队开进集结, 未讲作战任务。四十一军1号首长根据本军集结地区的当面敌情,设想了三种作战方案, 即: 平孟、龙邦、岳圩三个方向作战的部队使用意见。”

12月25日,军在靖西县召开了师、团长及参谋长会议,,将上述设想传达下去, 这是作战计划的酝酿阶段。

1979年1月5日, 广州军区在南宁召开了第二次作战会议,明确了四十一军从平孟、龙邦向高平方向突击的作战任务。

1月7日军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初步确定121师和122师使用于平孟方向,123师使用于龙邦方向。军司令部根据军首长的意图,拟制了作战计划。

1月18日,军司、政、后机关召开协同会议。

1月22日,军召开各师参谋长、作训科长会议, 传达研究作战计划,组织协同。至此军、师作战计划初步定型。

1月23日,军作战计划书面上报军区前指。

1月26日至30日,,广州军区向仲华政委等五位首长,亲临前线逐点勘察地形, 对每个师的作战方向、作战方案进行了检查。向政委在听取汇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方案作了调整,指示121师及123师主力使用于念井方向龙邦方向只留123师368团负责担任牵制性进攻。

2月1日,军李参谋长带着军区向政委等首长调整后的计划, 到南宁向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周参谋长汇报。军区首长批准了军的作战计划。“

从上面地图看,北集团第41军最初的作战方案是:集中121师、122师从平孟关口出境,攻击越军246团防守的朔江防线,打通前往高平的公路;123师从龙邦出境,攻击越军677团和炮兵188团防守的茶灵。

这个方案嵌入整个高平战役我军的南北钳形攻势中,从兵力配置上看,41军集中主力2个师于外沿突击,是打浅近纵深歼灭战的一种构想。这个与西线13军、14军对老街的钳形攻势相似。

东线的东集团55军、机动集团43军在同登--谅山方向的战役方针是,发扬我军兵力兵器的绝对优势,从正面向越军纵深突击。这种打法就是硬碰硬,杀鸡用牛刀,铁拳砸核桃。从事后看,这种歼敌方案完全正确,战果最大。

第55军、第43军在宽正面(300公里)展开5个师(谅山战役时增加了50军148师和54军161师多路突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战术上适时发起浅纵深穿插作战,如55军在正面强攻的同时成功实施的探垄穿插作战。反观越军,几乎抓不住我军的战线漏洞,无法实行侧击,无法利用地形进行运动战、伏击战,只能被迫与我军打阵地战。

如果按照最初的作战方案,高平战役虽说不一定能够像同登--谅山战役那样打得漂亮,但起码也会与西线差不多。然而,第41军的作战方案很快被否决。

再来看看相关的记述:

“1月中旬,广州、昆明军区分别准备向军委汇报作战方案。昆明军区作战方案于16日敲定后,1月23日,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接到总参谋部通知,到北京汇报作战方案。当天下午,周德礼抵达北京,在总参作战部向副总参谋长杨勇、王尚荣等首长汇报了广州军区的作战方案。

听完周德礼的汇报之后,军委首长经过会商,由杨勇副总参谋长代表态说:“我认为是一个非常稳妥的方案,但是不符合军委的意图。

1月24日中午,周德礼乘飞机返回南宁,告知作战方案被否决。许世友司令员随即命令修改作战方案,新的作战方案于1月30日上报并获得了批准。”

2月17日开战后,高平战役打得相当艰苦。我们如今往往把这口锅扣在许司令的头上,认为是他指挥水平欠佳的一大表现。在这个新的作战方案产生过程中,下面就一直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有种看法是一致的,,即: 兵力不足, 未形成优势,,如把越方民兵计算在内,我军在兵力上更不具备优势。”

然而,“究竟怎么打,最后都要听上面的。

作为团,要听师的;作为师,要听军的;作为军,要听军区的。然而,许司令作为很能打的上将,他也要听上面的。仗打得不好,别人都能说些什么,而他则只能一言不发,默默地背上那口锅。

许司令看着很粗线条,其实很懂政治。

高平战役打得艰难的根源在于不切实际的作战方案

事后来看,自卫还击战时我军对高平的长距离穿插作战并未达成战前预期效果。

早在开战前,香港的报纸就刊载了文章断言我军必发起攻击,攻击的最主要方向是高平,河内北面的门户太原为战争目标。

越军的六大王牌主力,第一主力308师拱卫河内,第六主力316A师部署在面对云南的第二军区,在太原则为排第二或第三位的312师。自卫还击战爆发后,越南匆忙将304师、325A师从柬埔寨调回增援谅山,将320师增援太原。从上面越军的部署图看,作为河内的两大屏障,太原更靠近河内。

虽然我军最终攻占了谅山,但是如果从谅山长驱直入,必将遭受太原敌军从侧背的攻击。因而,所谓的古代中原王朝的大军攻占谅山后,那些割据叛乱的政权无不自缚请降,这类的话读起来很爽,也就爽一爽吧。

说说被否决后重新制订的作战方案。

南集团第42军125师从龙州口岸的水口关出境,沿龙州--复和公路向越南复和县攻击;126师从布局关出境,在洞桂一线突破越军防线穿插东溪(越南石安县县城),切断4号公路;第二梯队124师从126师打开的缺口突入,两个师沿4号公路与125师并肩向高平突击,另以一部兵力向南面七溪越军199团攻击,掩护主力侧翼安全。战役目标是与41军在高平会合,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由于121师362团2营在扣屯遇袭被打散,无力完成后续任务,126师派有力部队向高平以南的纳隆(下图红五星位置)穿插,炸毁纳隆桥,切断太原之敌沿3号B公路向高平的增援。

北集团41军的当面有3条公路通往高平,地形见上图,其中龙邦口岸对面在图外右侧,念井--平孟间相距约15公里,黑色五星为121师多次遇袭地点。作战方案为:

1、121师从平孟镇西边的念井村出境,歼灭莫隆守敌独立营和1个公安屯后,经通农、宗梅向班庄、董赛地区穿插,切断3号A公路,而后北上攻占扣屯。穿插距离约80公里。

2、123师367团沿121师的道路跟进,在通农分道,向扣屯穿插,控制3号A公路与3号B公路结合部。穿插距离90公里。

3、121师、123师367团控制班庄、扣屯后,沿3号B公路南下夺占纳隆,切断太原敌军的增援。完成穿插任务后,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阻击援敌,并在42军的配合下攻占高平。

4、122师从平孟出境,强攻朔江,打通公路。

5、123师368团在龙邦方向向茶灵之敌佯攻,待122师完成任务后共同夹击茶灵。

6、123师369团为军预备队。54军160师加强给41军后,为北集团预备队,369团投入念井方向作战。

对比一下前后两个作战方案,无疑最后形成的方案口子张得更大,如果成功,整个高平地区的敌军将被我军合围。

开战后的实际情况却与当初的作战预想发生了较大偏差。

南集团以200辆坦克装甲车辆组成快速纵队,搭载126师步兵,用2小时45分钟前进32公里,完成穿插东溪(提前15分钟完成)的任务。

二梯队124师随后突入,但是越军于17日下午匆忙炸开班翁山区水库,形成长800余米、宽400余米、水深1米的水障区。吴忠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克服困难,当晚124师进入东溪与126师会合,共同发起向高平冲击。

125师攻击不利,甚至出现了开战当天被打退回到国内出发阵地的情况,后虽经苦战有所突破,但始终无法完全占领复和。前指急调54军162师接替125师进攻,攻克复和县城,向高平冲击。

总体来说,南集团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基本上完成了战前构想,不过冲至高平城下大大晚于作战方案规定的时间。

最大的困难、最艰苦的战斗在北集团方向。

122师强攻朔江,血战6天6夜,付出了1000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方才于22日攻克朔江。而原计划是:122师2月17日拂晓发动进攻,当日歼灭敌246团;尔后乘坦克和汽车向河安开进,配合123师主力歼灭河安敌346师前指及所属部队;17日当晚,乘车进至高平外围与军主力会合,2月18日拂晓进攻高平,全歼敌346师。

对照作战计划和实际战斗情况,只能说计划定得太托大了。

41军是广州军区的主力,其121师前身是山东6师,东野七大头等主力师之一。北集团的大纵深穿插动用了121师和123师主力共5个团,121师361团(塔山守备英雄团)、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123师369团(白台山英雄团),三大闻名全军的英雄团上阵,目标是双层穿插打大歼灭战,可结果却出乎预料。

123师主力两个主力团刚出发不久在国内段就迷了路,出境后在打兰地区遭遇越军袭击。指挥员情况掌握不准,加上通信联系不畅,错误理解上级命令,未能抓住时机果断进攻,惊慌失措,反而后撤等待。一直到20日方才接军的指示北上参加围歼敌346师的战斗,攻占了346师师指的坑道。

唯一没有迷路的是前卫367团2营,搭乘坦克前进在通农下车后,在师政委王政的率领下插至扣屯西南3公里的312高地。但是,也许是误判,也许是其他不能说的原因,堂堂的塔山英雄团的2营竟然向前指报告占领了扣屯。

这一误报(谎报?)最直接的恶果是导致121师363团2营向纳隆穿插通过扣屯时遇敌袭击。由于通报显示扣屯已为我军占领,导致部队怕误伤在6小时内迟迟不予还击被动挨打,等到天亮后确认是敌军展开还击时为时已晚,部队被打散。带队的王烘副团长及其他战士共8人被越军吊在树上炸死。

令人唏嘘的是,战后王政委竟然升了官,而敢于说真话指出问题的121师的领导们却原地踏步。

第121师的穿插路线虽然有条公路,但是地形险峻。通农前沿的莫隆守敌仅一个独立营,容易突破。但是地形却是大问题:

1、念井至莫隆有8公里地段无路可走,,需临时开辟道路。

2、公路等级低,两侧多是大山,容易被袭击。

3、从上面的地形图可看出,部队穿插路线过通农后,从宗梅开始已脱离公路,全在山间小道甚至是硬开辟道路前进。

1979年的战争,越方声称有所谓的十次大捷。121师遭遇越军袭击上百次,损失特别严重的有6次,其中有5次重大损失就发生在上图中那片险峻的山地,另一次发生在图的上方。50军150师448团在撤军阶段遭遇的重大损失也发生在这片山地。

2月17日2:30分,军侦察大队先行,121师随后出动,准备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出境。前卫361团到了边境发现山口被敌人封锁,无法秘密出境,只能变更路线,结果在没有道路的大山里长途跋涉,4个半小时只走了3公里,到8时许才从118号界碑东侧出境。

越过国境,边走边打,121师到达班庄--董赛地区,切断3号A公路,完成第一步穿插目标。计划规定的穿插到位时间是:先搭乘坦克再改徒步穿插的363团2营,规定时间是7小时到位,但实际到位时间用了32小时;徒步穿插的121师部队规定到位时间12小时,可各部实际穿插到位时间大多在60小时以上,有的部队甚至甚至根本没有穿插到位。

仅仅两天,战士们随身携带的野战口粮(压缩饼干、咸菜、罐头等)已经吃完。战前,按照上级的指示,每个团携带各种弹药3.5个基数、给养5日份、战救药材5个基数、担架40副左右。但是,战斗开始不久三个团的后勤均遇袭,损失较轻的363团后勤又迷路转而跟随123师部队前进,师后指带领的师后勤梯队遭遇伏击,损失惨重,121师被越军切断了后勤补给线。

从19日至22日,全师断粮4天。万幸在班庄的战斗中攻下了一个越军仓库,里面的少量粮食解了燃眉之急,让部队坚持到公路被打通,后勤补给送上来。

临时野战医院

更艰难的是伤员,虽然公路被打通,但是沿途一直有小股越军袭扰,直到上级派了6个营的部队护路,伤员们才被后送回国。此时,已是他们负伤的第11天,许多伤员由于未能及时救护而牺牲。

有一种说法,幸亏是121师,在后路被切断失去了后勤补给,全师官兵缺粮少弹,四周险恶的崇山峻岭到处是越军的伏兵袭击,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够一往无前,抬着伤员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向前穿插,充分体现了东野头等主力师顽强作战的精神。如果换成其他作风稍弱的部队,也许就崩溃了。

例如坚守809高地的361团2连3排由于情况紧急部队分散,无后续分队替换(上级负有很大责任),全排37人中有28人饿晕过去。战士们在指导员燕乾元和排长张同文的带领下,吃树叶、吞草根、饮露水,以顽强的毅力坚守阵地达6天5夜。

121师虽然穿插到位,但是部队分散,伤亡惨重,缺粮少弹,已无力执行攻占高平的任务。

自卫还击战期间,我军打出过许多漂亮的穿插作战,但是,没有完全成功甚至失败的穿插战例更多,最苦涩的教训就是121师班庄--扣屯大纵深穿插作战。

战后,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亲自带队下到部队调研。据说,有一次宋大将军看着地图比划了一下,说:这么短的距离,两个小时就到了,怎么走了两天还没到?旁边的一位参谋小心翼翼地说:首长,您看看等高线。

总结第41军121师的穿插作战,之所以打得那么苦,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作战方案不切实际,不知己又不知彼。

首先是未能充分考虑越北的地形地貌,拿比例尺在地图上测量距离,把险峻的山地当成了操场。

其次是未能充分考虑越军的抵抗意志和越军的战斗力,套用了国内战争的老经验,以为我军一到,敌军就会象国民党军那样逃跑。

第三是未能考虑到越南数量庞大的民兵的战斗力。

第四是仍然沿用四十年代的老思维,未充分考虑到现代战争重装备及物资运输极其依赖公路,放弃自身所长,偏偏搞出了一个轻步兵山地穿插。现代步兵的单兵负重已大大增加,121师的步兵负重20公斤,机枪兵负重25公斤,炮兵负重30公斤,在崇山峻岭间穿行,体力消耗极大。可以很简单的类比一下,您空着手去登武当山、泰山都会累得够呛,这要是让你背着一袋大米,试问您会用多少天爬上去。

2、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不少人能力不够,甚至一些干部贪生怕死;部队临时扩编,新兵较多,训练不足。这个不展开,留待后续文章。

3、越军的作战使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部队执行坚决。

整个高平战役,越军346师仅是在朔江与我军打了大规模阵地战,其余各部采取的是积极的游击战。不得不说在高平战场越军的表现是各个战场表现最好的。

原先计划的是高平--谅山战役为第一阶段,目标是歼敌二至三个师,三到五天打完,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歼敌四、五个师。结果血战28天,高平方向的越军仍未完全肃清,仅仅在同登--谅山方向取得突破,到达第一阶段攻击目标。此时,第二阶段的作战只能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