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桑志华(Paul Emile Licent)于 1914 年来华创建。作为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北疆博物院在 20 世纪 30 年代享誉世界,在中国乃至世界自然历史博物馆发展史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响。历经百年沧桑, 北疆博物院原址、原建筑、原藏品、原展柜和原文献资料依然保存完好,堪称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百年变迁,北疆博物院不仅留存有 20 余万件珍贵的自然标本,还留存有 14000余册 研究价值极高的 19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图书,以及大量珍贵照片、手稿、地图等文献资料。在这些文献资料中,尤以桑志华所著的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和《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1923—1933)》最为珍贵。这两部著作真实记录了桑志华 20 余年间在中国黄河、白河(今海河)流域进行的科学考察。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重要标本的采集过程和采集地的资源、气候、气象、物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重要自然信息;还生动记录了考察沿途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信息。这两部著作是北疆博物院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考成果,不仅对研究北疆博物院的科学考察历程、标本采集成果、社会历史影响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研究 20 世纪初中国北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变迁等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除大量的文字记载外,两书还包含二百余张桑志华亲手绘制的地理历史信息详尽的野外调查线路图,线路图周边配以大量的考察照片,这些手绘线路图对于解读这两部著作具有重要的资料支撑作用。

为了更好促进北疆博物院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2018—2019 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首次尝试对《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1923—1933)〉手绘线路图研究》的研究出版工作。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两书地图分册进行整理研究,通过进行空间位置配准拉伸、与民国时期的地图进行反复对比、与现代地图叠加等方法,对手绘线路图的行程路线、符号标识以及法语的中文方言 进行反复调研考证、比对,进行了科学分析与解读,力求精准,历经 5 年多的艰苦努力,手绘线路图全部研究识读完毕,形成了现代版的手绘线路图。并形成包括矢量化的电子地图、现代手绘中文电子地图,以及经研究整理的各类信息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对研究 20 世纪初北疆博物院创建者们在黄河流域等地进行的科学考察历程及成果具有重要价值,极大填补了北疆博物院资料研究利用的空白。

桑志华一行沿途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 郑佐一 摘编自《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手绘线路图研究1914-1923》第一、二册,《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手绘线路图研究1923-1933》之《序言》。内容有删节、调整。

(审核:孙莉)

图书信息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手绘线路图研究1914-1923

第一册

天津自然博物馆编

张彩欣主编

ISBN:9787030696069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手绘线路图研究1914-1923

第二册

天津自然博物馆编

张彩欣主编

ISBN:97870307608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手绘线路图研究1923-1933

天津自然博物馆编

张彩欣主编

ISBN:9787030760906

图书内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