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一定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偶遇过这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成为烂大街的鸡汤之前,这句话作为乔布斯在 2005 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中的演讲结语出现,而后成为无数人的生存信条。

但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这句名言并非他的原创。

在一本名为Whole Earth Catalog《全球概览》的杂志上,乔布斯发现了这句话;遗憾的是,它出现在杂志最后一期的封底上。

这本被乔布斯奉为“圣经”的杂志,连同后续衍生期刊和杂志,被扫描后上传至互联网形成档案库;正如它传达出的理念,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你可以访问 https://wholeearth.info/ 免费查看《全球概览》及衍生杂志的全部内容

一本伟大的刊物

《纽约时报》曾评价:“《全球概览》是'互联网之前的互联网'。它是未来之书,是新闻纸上的网络"

更具体地形容,全球热门的搜索引擎谷歌、或是中国网友的生活方式指南小红书,二者某种程度上都有着《全球概览》的影子。

这本诞生于1968年的刊物,实际上是一本会自我成长的百科全书。

从目录就可以看出创始人的雄心,关于整个系统的介绍、住房和土地使用、工业和手工艺品、通信、社群、游牧文化,还有学习领域均有涉及。

● 乔布斯称《全球概览》为”平装形式的谷歌“

当然,并不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无聊和莫名其妙,《全球概览》有着原始的好奇心和蓬勃的生命力。

在图文并茂的超大版面上,既有公社居民和 "郊区游击队 "的使用手册,也有订购早期 REI装备(一家专业户外运动产品品牌)和大宗天然食品的联系信息。除了多媒体设备的宣传,还有环保书籍的摘要,以及自然分娩、按摩和各种新纪元奇迹的指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全球概览》的灵感来源——户外装备零售商L.L.Bean分发的产品介绍单

第一期《全球概览》只有 61 页,商品不到 100 件,而到了1974年,《最后的全球概览》长达 448 页,商品数量扩充至 1072 件。

在日常生活的犄角旮旯里遇到任何问题,你都可以翻开这本“百科全书”寻找事物运行的基本原理、解决麻烦的趁手工具和真实详细的行动指南。

这其中,各种书籍、工具和产品的评论,基本上都是读者写的。如今的互联网语境里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半个世纪前就已有相当的规模。

● 露营怎么扎帐篷、该带什么衣服、读者已经帮你测评好了

杂志中的内容,并不像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流那样速朽;与之相反,《全球概览》不会每期更换内容,而是将合适的信息不断地填充进去,扩充整个“全球系统”。所以,它是一本在基础骨架上不断成长的书。

书的成长,离不开人的灌溉。

随着杂志越来越受欢迎,作家和读者的半径不断扩大,由最开始的嬉皮士延伸到波西米亚人、科学家、郊区居民,以及我们熟知的乔布斯。

而《全球概览》的封面上,却一直保留着创刊者的核心愿景——“获得工具(access to too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讲,《全球概览》是理想主义的,充斥着整洁的工具和伟大的理念。

这本工具书的存在,并不只是想让你得到答案那么简单。它构建起信息分享与流动的平台,打破权力与阶级的划分,让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寻找信息、理解知识并加以实践。

在民权运动和越南战争的高潮时期,《全球概览》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愿景——摒弃制度,通过获取技能和工具来实现个人赋权。

《全球概览》里的每一条信息都像是一扇半开的门,无数人由此通往了生命里可能会热衷的事情。

而创办这本刊物,提前找到门的方向,只是斯图尔特·布兰德 (Stewart Brand) 无数次预见未来的一次尝试。

一个站在潮流前端的人

1966 年 2 月的一个下午,28 岁的布兰德坐在海滩公寓的屋顶上。午后寒冷的阳光下他裹着毯子,因寒冷和无法抑制的情感而颤抖,凝视着旧金山的天际线,服用100微克LSD后,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幻觉降临。

布兰德后来回忆说:"我坐在那里,这些建筑并不平行——因为地球在它们下方弯曲……我记得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人类之所以觉得地球上的资源用之不竭,是因为他们认为地球是平的,而这正是他们所有错误行为的根源。”

在当天的日记里,布兰德写下了问句:"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整个地球的照片?"

二战后美苏争霸,军备竞赛蔓延至太空领域。但在登月竞赛中,双方都没有考虑过将其卫星的光圈对准后方世界的价值。布兰德瞥见了这种图像可能蕴含的力量。

第二天,布兰德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盛装打扮后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里销售徽章,上面印着"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一张完整地球的照片 "的问题。

他把徽章同样寄给马歇尔·麦克卢汉、巴克明斯特·富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员、苏联科学家和外交官和联合国官员。

NASA 终于在 1967 年公布了一张由 ATS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世界得以第一次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地球。这张照片,随后出现在了《全球概览》的首期封面上。

这并不是布兰德唯一一次站在潮流的前端。在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许多历史节点,你都能发现布兰德的影子,但他往往出现在节点之前——他比所有人先意识到潮流的方向。

游说航天局之后,布兰德和肯·凯西(《飞越疯人院》的作者)一同组织了 Trips Festival,吸引湾区所有喜欢迷幻药的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一个为期 3 天的节日。 而这个节日通常被认为是 60 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导火索。

1968 年,在后来被称为 "演示起源( mother of all demo )"的发布会上,道格拉斯·恩格勒巴特(Douglas Englebart)向 1000 名最重要的计算机科学家展示了第一个计算机鼠标、第一个远程会议、第一个文字处理和第一个交互式计算。 布兰德不仅亲临现场,还操作摄像机并为演示提供咨询。

20 世纪 60 年代末,布兰德的著作、思想和他在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创建的社区,成为了1971 年硅谷诞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74 年,布兰德创造出“个人计算机”一词。他为《滚石》杂志撰写了一篇描绘数字世界未来图景的文章,预测计算机将成为继迷幻药物之后的下一个重要趋势。

1985 年,为了寻找将《全球概览》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布兰德创立了名为 WELL(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的电子公告板,至今仍然保持活跃。在后来的互联网创业者眼中,WELL是虚拟在线社区的发源地。

近50年来,布兰德一直徘徊在最时尚的潮流前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早在别人注意到它之前就发现了它,并对它着迷。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副教授弗雷德·特纳(Fred Turner)评价布兰德,“他有一种天赋,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一种流动的理念

如今,布兰德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为接下来的时代创造一个新的标志。

正如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能让人们重新思考空间那样,布兰德想要创造一个新的符号,提醒人们重新思考时间,学会“长远思考”。

成立“The Long Now”基金会,建造万年钟,杰夫·贝索斯成为了这个计划最主要的资助者。

“长今之钟”被安置在一个 500英尺高的圆柱形空间里,山体内部被掏空,设计目的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保持时间 10,000 年。

● https://longnow.org/clock/

时钟用特别设计的表盘和钟声发生器来标记时间,钟声发生器可在未来 1 万年中的每一天都产生 350 万个独特的钟声序列,这座万年钟仍在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座大山深处组装。

布兰德希望这座钟可以 "罕见地邀请人们在文明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思考和工程设计”,成为个人与遥远未来联系的永恒象征。

具体来讲,如果“时钟”在我们死后还能继续运转,为什么不尝试其他需要后代才能完成的项目呢?

除了时钟,布兰德的罗塞塔计划还试图保存世界上那些面临灭绝的语言,他也正在尝试利用DNA样本让已经灭绝的物种复活。

这似乎符合他一贯以来的“未来主义”作风。然而,布兰德本身回避未来主义,更喜欢“长期思考”的想法。

如果需要将布兰德的“长期思考”描述地更加具象,我们可以回到《全球概览》这本伟大的杂志上,找到一些线索。

在最初的《全球概览》中,布兰德写道:“我们就像神一样,我们不妨擅长于此(We are as Gods and we might as well get good at it)。”

而在2007 年出版的Whole Earth Discipline《地球的法则》一书中,他修改了自己的战斗号召:“我们就像神一样,必须擅长于此(We are as Gods and HAVE to get good at it)。”

在这本书中,老派环保主义者布兰德重新认识思考重大环境议题,开始探讨转基因、核能和城市化的积极方面;底色仍然是一以贯之的“实用主义”,他解释环保正在走向浪漫主义,环保运动需要的更多是科学,而非仅仅基于感情而行动。

但他同时强调,这些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之改变而会有所改变(strongly stated opinions, loosely held)。

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时,他表达道“如果你将你的观点从未来主义转变为长期思维,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因为长期思考会让你至少同等程度地考虑过去和你正在考虑的未来。”

无论是"access to tools" ,还是"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抑或是" We are as Gods and HAVE to get good at it ",流动的观念中,布兰德始终没有放弃“人”的独立性。

对工具拥有主动权,个人实现自我教育、获得启迪、塑造环境、保持思考的连续性,并将经历与有兴趣者分享; 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就应该是自己终身信仰的“神”。

者 - 懒羊羊
视觉 - 阿斯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