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浪拍打着钢铁巨兽,美国海军或许遇到了一个长久以来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在红海的波涛之中,胡塞武装的无尽骚扰,正是他们的致命软肋。是什么暴露了这个强大海军的隐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海军的舰艇,一度在世界各大洋自由航行,仿佛无敌的钢铁城堡。然而,一个技术细节却威胁到其行动的持续性:在海上补给大型导弹的能力几近于零。而这个漏洞,胡塞武装似乎已经在利用。

在导弹耗尽后,为了再次填装,美国海军唯有选择返回基地,这无疑削弱了其行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以往,补充弹药对于斜架发射式的美国海军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专业的弹药补给船能够轻松在海面实现弹药的转移。但随着垂直发射系统的广泛应用,复杂的装填流程使得海上补给变得困难重重。

想象一下,军舰和导弹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摇摆不定,风浪和海流让一切变得不稳定,即便是小型的弹药通过滑索和吊篮可以补给,大型导弹的海上装填却成了一件技术挑战。

美军曾经拥有“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海上弹药再装填系统,但因为这些系统的体积庞大,代价是减少了发射单元的数量。这样的设计逐渐被淘汰的背后,是一种战略认知——即美国海军并不会遇到足以迫使其耗尽所有导弹的对手。

然而,这种认知在2023年美国海军部长托罗的一番公开演讲中得到了挑战。他指出,假若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一两次交火就可能耗尽美军战舰的所有导弹库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高强度冲突之下,美军的弹药补给链可能成为其软肋。

胡塞武装只是一个缩影。在更为复杂的战场上,美军的战斗群被迫频繁往返于战场与港口之间,以补充消耗殆尽的弹药。《防务新闻》的一篇文章披露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美国海军丧失了在海上装填弹药的能力,这也是托罗必须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中国,虽然同样不具备在海上进行垂直发射系统装填的能力,却有另一个优势,即依靠本国港口的“背靠背”补给模式,以及对重要设施的国土防空保护。这一点,被托罗视为美军的一个“重大威胁”,需要采取行动加以纠正。

分析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和后果,我们可以预见,美国海军的这一后勤补给问题将促使其重新评估其全球军事布局,并可能寻求重新设计或发展新一代的海上补给能力。从长远来看,如何解决在海上快速有效补给的难题,无疑将是未来海军军事策略中的关键点之一。同样,这也反映出军事战略的变化,即在进行全球部署时,需要考虑到后勤保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无论是令人头疼的胡塞武装,还是潜在的大国冲突,美国海军暴露出的这一弱点都应引起足够重视。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包括中国在内,这或许是一个观察和学习的机会——因为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谁掌握了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的作战保障方式,谁就可能在未来的海洋竞赛中占据先机。